矿压分析
矿压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8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11143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煤矿现代化、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大会、2006年煤矿灾害事故预测、预警及控制技术学术研讨会、2017年全国煤矿科学采矿新理论与新技术学术研讨会等;矿压分析的相关文献由10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正东、李晓奇、祁凯等。
矿压分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1143篇
占比:99.97%
总计:211208篇
矿压分析
-研究学者
- 张正东
- 李晓奇
- 祁凯
- 雷尊兵
- 马满顺
- 周治元
- 孟亚平
- 徐维政
- 杨宝石
- 王晓平
- 王海瑞
- 白忠胜
- 霍光生
- 马利
- 万林水
- 余本胜
- 刘伟韬
- 刘华君
- 刘国华
- 刘旭东
- 刘朝伟
- 刘民强
- 吴士良
- 吴建霖
- 和德江
- 夏明
- 孔超
- 孙方方
- 孙玉福
- 宋德光
- 宋红华
- 岳学伟
- 崔红毅
- 常先隐
- 廖敬龙
- 张元振
- 张兴尧
- 张建新
- 张申
- 徐任飞
- 徐国华
- 徐放艳
- 徐昕
- 成庆华
- 战军祥
- 房淑海
- 晏宗全
- 曹守新
- 朱智凯
- 朱长青
-
-
王宁
-
-
摘要:
本文针对马道头矿同层相邻8404综放工作面和5403掘进巷道存在采掘交锋,通过改进巷道支护设计,加固顶帮支护,在交锋期间停复工前后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实现巷道安全顺利掘进,为矿井今后类似的施工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
-
岳学伟
-
-
摘要:
针对大倾角煤层工作面围岩力学运移规律复杂,围岩应力和矿压数据采集分析困难的问题,本文以某煤矿2207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以支架电液控矿压数据作为矿压分析基础,对工作面顶板的矿压特征和矿压分布区域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区域划分制定了不同区域的来压判定值标准,实现了综采工作面煤层开采过程中工作面综采区域矿压分析及预警研究。
-
-
王超;
谢佳玉;
徐放艳;
孔超
-
-
摘要:
为了高效、科学、经济地对采场顶板运动趋势以及变化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掌握其活动规律,借鉴工业生产中"计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的循环管控思想,研发了基于PDCA循环理念的大采高工作面矿压规律自动分析与仿真系统,系统可根据工作面实测矿压数据实现对采场上覆岩层力学参数的反演与修订.系统首先在工作面开采前依据模型中挠曲算法或步距算法判断传递岩梁支托层与随动层,并对相关采场覆岩运动参数进行理论预测;其次在开采中对液压支架阻力实测数据进行在线分析,提炼出顶板运动参数;最后通过反演修订采场顶板关键岩层的力学参数,使系统预测与现场实测分析结果误差逐步降低,并为采场其他相关参数的计算提供基础数据.系统在营盘壕煤矿2201工作面的应用结果表明:模型对工作面传递岩梁初次来压步距与周期来压步距等几个关键参数的计算精度得到了验证,系统仿真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的误差不断缩小,实现了对现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进行定量分析.该研究思路对矿压显现观测理论计算与现场实测提供了融合途径.
-
-
王盖克
-
-
摘要:
山西兰花集团东峰煤矿对首个综采放顶煤沿空留巷二次回采的工作面初采进行具体的矿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3G01沿空留巷二次回采时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且矿压现象较为明显;(2)第一次大范围来压时,超前20 m范围,巷道变形主要表现为靠墙体侧的顶板剪切下沉,巷道中部的底鼓以及煤帮侧的帮鼓,靠墙体侧顶板变形最为明显;(3)通过锚杆锚索压力表数据分析,超前20 m范围内顶帮压力存在一个快速增大的时间点;(4)沿空留巷推进过程中,柔模混凝土墙体未出现变形、倾斜、破裂等现象,表明柔模墙体强度足够.利用矿压分析的结果,可及时采取针对加强顶板管理措施.
-
-
申创华
-
-
摘要:
211306工作面材料顺槽因受到邻近211305工作面、上覆110804工作面及本煤层211306工作面采动的影响,巷道出现片帮、顶板下沉、底鼓等矿压显现,存在安全生产隐患.为加强211306材料顺槽矿压治理,有效管控巷道顶板安全,保证工作面正常回采,本文分析了211306材料顺槽的矿压显现原因并提出巷道加固方案.
-
-
陈博
-
-
摘要:
基于黄陵矿业一号煤矿1006工作面工程概况,分析了其沿空留巷工艺流程,通过对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1006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设计方案中的巷道补强支护、爆破切顶卸压、切缝侧尾巷挡矸维护等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通过理论与现场实践综合分析,总结出适用于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地质条件的沿空留巷开采技术.
-
-
-
周治元
-
-
摘要:
为解决新义煤矿松软厚煤层巷道无法沿底掘进的问题,通过对其地质条件和煤岩稳定性进行观测和分析,设计了锚网索托顶掘进超前支护方案,并进行相关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该技术后,巷道的成型效果较好,没有出现较大的顶板离层、鼓帮和冒顶现象,同时减少了回采期间压架落底环节,提高资源采出率,节省人工和材料费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
-
-
-
赵勇刚
- 《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大会》
| 2012年
-
摘要:
XV4307工作面为集团公司沿空留巷Y型通风科技试验项目,在回采过程中,我矿组织专人对工作面及沿空留巷墙体矿压显现进行观测、收集、分析,得到了沿空留巷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我矿及集团公司后期沿空留巷工作面的推广及改进提供了矿压依据.研究表明,沿空留巷由于受老顶周期来压和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动压影响,容易造成巷道煤体帮侧压大,巷道底板松软地段底鼓量大,特别是2.4 m宽的墙体受压后,墙边500 mm厚的砼容易片帮。充填墙体上部接顶效果不佳,在上覆岩层冲击矿压的作用下容易造成充填墙体上部裂隙,导致大面积片帮。在巷道底板松软地段对单体柱不及时使用柱鞋,导致单体支柱钻底严重,对巷道起不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巷道积水多,造成底板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底松软降低抗压强度。在沿空留巷设计采高时,要考虑600 mm高的底鼓量,使得巷道承压后;还能保持巷道正常使用,同时也能减少巷道后期的维护量。巷道使用的临时单体柱支护在底板松软的地段必须及时使用柱鞋,增大柱底受力面积,提高单体柱支撑效果。在巷道设计过程中要增加锚索的排距,确保巷道顶板深度为6m范围内岩层的整体稳定性。
-
-
赵勇刚
- 《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大会》
| 2012年
-
摘要:
XV4307工作面为集团公司沿空留巷Y型通风科技试验项目,在回采过程中,我矿组织专人对工作面及沿空留巷墙体矿压显现进行观测、收集、分析,得到了沿空留巷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我矿及集团公司后期沿空留巷工作面的推广及改进提供了矿压依据.研究表明,沿空留巷由于受老顶周期来压和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动压影响,容易造成巷道煤体帮侧压大,巷道底板松软地段底鼓量大,特别是2.4 m宽的墙体受压后,墙边500 mm厚的砼容易片帮。充填墙体上部接顶效果不佳,在上覆岩层冲击矿压的作用下容易造成充填墙体上部裂隙,导致大面积片帮。在巷道底板松软地段对单体柱不及时使用柱鞋,导致单体支柱钻底严重,对巷道起不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巷道积水多,造成底板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底松软降低抗压强度。在沿空留巷设计采高时,要考虑600 mm高的底鼓量,使得巷道承压后;还能保持巷道正常使用,同时也能减少巷道后期的维护量。巷道使用的临时单体柱支护在底板松软的地段必须及时使用柱鞋,增大柱底受力面积,提高单体柱支撑效果。在巷道设计过程中要增加锚索的排距,确保巷道顶板深度为6m范围内岩层的整体稳定性。
-
-
赵勇刚
- 《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大会》
| 2012年
-
摘要:
XV4307工作面为集团公司沿空留巷Y型通风科技试验项目,在回采过程中,我矿组织专人对工作面及沿空留巷墙体矿压显现进行观测、收集、分析,得到了沿空留巷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我矿及集团公司后期沿空留巷工作面的推广及改进提供了矿压依据.研究表明,沿空留巷由于受老顶周期来压和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动压影响,容易造成巷道煤体帮侧压大,巷道底板松软地段底鼓量大,特别是2.4 m宽的墙体受压后,墙边500 mm厚的砼容易片帮。充填墙体上部接顶效果不佳,在上覆岩层冲击矿压的作用下容易造成充填墙体上部裂隙,导致大面积片帮。在巷道底板松软地段对单体柱不及时使用柱鞋,导致单体支柱钻底严重,对巷道起不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巷道积水多,造成底板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底松软降低抗压强度。在沿空留巷设计采高时,要考虑600 mm高的底鼓量,使得巷道承压后;还能保持巷道正常使用,同时也能减少巷道后期的维护量。巷道使用的临时单体柱支护在底板松软的地段必须及时使用柱鞋,增大柱底受力面积,提高单体柱支撑效果。在巷道设计过程中要增加锚索的排距,确保巷道顶板深度为6m范围内岩层的整体稳定性。
-
-
赵勇刚
- 《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大会》
| 2012年
-
摘要:
XV4307工作面为集团公司沿空留巷Y型通风科技试验项目,在回采过程中,我矿组织专人对工作面及沿空留巷墙体矿压显现进行观测、收集、分析,得到了沿空留巷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我矿及集团公司后期沿空留巷工作面的推广及改进提供了矿压依据.研究表明,沿空留巷由于受老顶周期来压和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动压影响,容易造成巷道煤体帮侧压大,巷道底板松软地段底鼓量大,特别是2.4 m宽的墙体受压后,墙边500 mm厚的砼容易片帮。充填墙体上部接顶效果不佳,在上覆岩层冲击矿压的作用下容易造成充填墙体上部裂隙,导致大面积片帮。在巷道底板松软地段对单体柱不及时使用柱鞋,导致单体支柱钻底严重,对巷道起不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巷道积水多,造成底板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底松软降低抗压强度。在沿空留巷设计采高时,要考虑600 mm高的底鼓量,使得巷道承压后;还能保持巷道正常使用,同时也能减少巷道后期的维护量。巷道使用的临时单体柱支护在底板松软的地段必须及时使用柱鞋,增大柱底受力面积,提高单体柱支撑效果。在巷道设计过程中要增加锚索的排距,确保巷道顶板深度为6m范围内岩层的整体稳定性。
-
-
马利;
白忠胜;
孟亚平
- 《2006年煤矿灾害事故预测、预警及控制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针对邢东矿深井高应力永久煤巷地质技术条件,理论上分析了煤帮变形控制的可行性.顶板破坏由煤帮变形破坏而引起,使得锚杆控制长度范围内的煤体变形达到同步,从而使煤体组成一个既能承受顶压,又能在水平方向上呈整体移动的承载层支护机理.通过矿压观测,表明此种条件下锚网梁+锚索支护是一种合理的支护方式.
-
-
马利;
白忠胜;
孟亚平
- 《2006年煤矿灾害事故预测、预警及控制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针对邢东矿深井高应力永久煤巷地质技术条件,理论上分析了煤帮变形控制的可行性.顶板破坏由煤帮变形破坏而引起,使得锚杆控制长度范围内的煤体变形达到同步,从而使煤体组成一个既能承受顶压,又能在水平方向上呈整体移动的承载层支护机理.通过矿压观测,表明此种条件下锚网梁+锚索支护是一种合理的支护方式.
-
-
马利;
白忠胜;
孟亚平
- 《2006年煤矿灾害事故预测、预警及控制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针对邢东矿深井高应力永久煤巷地质技术条件,理论上分析了煤帮变形控制的可行性.顶板破坏由煤帮变形破坏而引起,使得锚杆控制长度范围内的煤体变形达到同步,从而使煤体组成一个既能承受顶压,又能在水平方向上呈整体移动的承载层支护机理.通过矿压观测,表明此种条件下锚网梁+锚索支护是一种合理的支护方式.
-
-
马利;
白忠胜;
孟亚平
- 《2006年煤矿灾害事故预测、预警及控制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针对邢东矿深井高应力永久煤巷地质技术条件,理论上分析了煤帮变形控制的可行性.顶板破坏由煤帮变形破坏而引起,使得锚杆控制长度范围内的煤体变形达到同步,从而使煤体组成一个既能承受顶压,又能在水平方向上呈整体移动的承载层支护机理.通过矿压观测,表明此种条件下锚网梁+锚索支护是一种合理的支护方式.
-
-
马利;
白忠胜;
孟亚平
- 《2006年煤矿灾害事故预测、预警及控制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针对邢东矿深井高应力永久煤巷地质技术条件,理论上分析了煤帮变形控制的可行性.顶板破坏由煤帮变形破坏而引起,使得锚杆控制长度范围内的煤体变形达到同步,从而使煤体组成一个既能承受顶压,又能在水平方向上呈整体移动的承载层支护机理.通过矿压观测,表明此种条件下锚网梁+锚索支护是一种合理的支护方式.
-
-
陈涛;
董合祥
- 《2017年全国煤矿科学采矿新理论与新技术学术研讨会》
-
摘要:
针对大同矿区石炭系3-5号特厚煤层坚硬顶板综放工作面在留设38~43m区段煤柱条件下,临空顺槽超前支护段仍出现严重变形、伴有动力冲击等强矿压显现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到了临空顺槽超前支护段强矿压显现的机理.结果表明:两采空区高支承压力相互叠加和煤岩体本身的蠕变效应共同作用是导致临空顺槽超前支护段工作面上覆K3亚关键层的破断将导致采空区四周形成高支承压力区,该支承压力影响范围110~150m;相邻出现强矿压显现的根本原因;提出面周比的概念,随面周比增大,支承压力峰值强度和峰值位置呈线性增大,而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基本不变;相邻采空区侧向'倒台阶组合悬臂梁'结构的高位岩层的破断失稳是导致临空顺槽超前支护段出现动力冲击现象的根本原因.提出并实施了特厚煤层坚硬顶板留窄煤柱护巷技术,在塔山煤矿8204工作面5204巷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