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印本

石印本

石印本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3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党史纵横、党的生活(河南)、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文古籍整理与版本目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石印本的相关文献由8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善强、何文秀、丘慧莹等。

石印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58.7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65%

专利文献>

论文:63 占比:40.65%

总计:155篇

石印本—发文趋势图

石印本

-研究学者

  • 李善强
  • 何文秀
  • 丘慧莹
  • 严修余
  • 中癖
  • 习斌
  • 于潇
  • 于飞
  • 何家千
  • 何明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潇
    • 摘要: 军博收藏的《紅星画报》第一至第七期,版面为32开,封面绝大多数采用红黑和红蓝套印。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份全军性画刊,这份创刊于1932年12月的宣传读物,由红军总政治部出版。尽管当时缺乏照相制版设备,只能选用绘图石印本;受限于战事频发,原定的半月刊也变成不定期出版,但其在我军新闻出版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宣传工作必须从对象的条件和特点出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选择,使得我党我军的宣传必须面向广大的工农群众。他们识字不多,要使其了解和接受党的主张,懂得为人民扛枪打仗的道理,就要以大多数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
    • 王洪涛
    • 摘要: 中国很多地区都有皮影,唐山皮影是发展体系最为完善的一支,不仅有独具特色的雕刻技法,还具有独立的皮影唱腔以及手抄本、石印本等各类影卷。唐山皮影著名戏剧史学家周贻白在《中国戏剧史长编》中曾经这样评价唐山皮影:“因为熟在人口的关系,几乎成为一般影戏的代称。”2006年,唐山皮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尚丽新; 张一帆
    • 摘要: 文益书局是清末民国时期石印宝卷的开创者和龙头老大.从1909年到20世纪30年代,它大约石印了近80部宝卷.文益书局通过保护版权,广告推销,聘请名家题签、插图和校对等营销手段,成功地将宝卷刊印推入到近代化的出版业中.从来源上说,文益书局石印本宝卷中只有5种新编宝卷,约三分之一源自经房本、善书局本宝卷,其余的都是整理民间流行的抄本宝卷而来.这些卷本或是最经典的,或是最流行的,或是最有社会影响力的.由此可见文益书局石印宝卷,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消费,是在尊重宝卷特殊性的前提之下来实现商业价值的.文益书局石印宝卷使得世俗故事为主的案头本宝卷大量产生,客观上在向通俗文学方向靠拢,半自觉地汇入到近现代的都市通俗文艺之中.总之,文益书局石印宝卷是吴语区宝卷城市化、商业化、娱乐化的产物.
    • 摘要: 1919年初,中国营造学社创立者、首任社长,时任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的朱启钤(1872—1964)前往上海参加会议,途经南京时,在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发现了晚清藏书家丁丙"八千卷楼"所藏抄本《营造法式》,异常惊喜。此本虽为辗转流传的手抄本,但内容相对完整,在当时十分罕见,堪称"稀世之宝"。朱启钤遂主导以石印之术印行,以广其传。此"石印本"便是《石印宋李明仲营造法式》,又称"丁本",是自南宋以来首部公开发行的《营造法式》印行本。
    • 摘要: 鲁迅收入充裕,但和一些“藏书家”附雅居奇的心态不同,他无意去寻购珍本书籍。他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时,所参考的自购书籍“几乎都是翻刻本,新印本,甚至石印本(这种版本价格低廉)”,只要文字印刷无误、能够满足他研究的需要即可。
    • 李寒光
    • 摘要: 閻若璩(1636—1704),字百詩,號潜邱,山西太原人。是清初具有代表性的學者,以考據學家的身份被學界所公認。《四庫全書總目》評價曰"考證之學則固未之或先矣"~①。若璩勤於著述,其著作收入《四庫全書》的,包括《古文尚書疏證》八卷、《四書釋地》一卷《續》一卷《又續》二卷《三續》二卷、《潜邱劄記》六卷,存目又著録《毛朱詩説》一卷、《孟子生卒年月考》一卷、《别本潜邱劄記》六卷。《潜邱劄記》是一部考證筆記,《四庫》既已抄録,又著録其"别本"於存目。可見,此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且版本情况複雜,有待梳理。《潜邱劄記》本爲閻若璩生前未定之書,流傳至今的版本可考者有清初王聞遠家鈔、潘耒校本,乾隆九年(1744)閻學林眷西堂刻本、乾隆間大成齋覆刻眷西堂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皇清經解》節鈔刻本、光緒十四年(1888)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等。
    • 武迪
    • 摘要: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出版、传播、影响一直以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所在.晚清时期, 沪上书局采用铅印、石印技术出版《红楼梦》, 先后出现了三四十种不同的版本, 极大地推动了《红楼梦》的出版与传播.对此, 学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 主要集中在版本著录与研究, 石印书局与铅印、石印本研究和铅印、石印本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三个方面.总体来看, 对晚清《红楼梦》铅印、石印本的研究尚有较大空间可供发掘, 特别是在诸版本之间的递承关系研究, 铅印、石印本出版与书局的个案研究, 铅印、石印本的传播与读者、研究者的关系研究等方面, 值得进一步探究.
    • 丘慧莹
    • 摘要: "宝卷"是"宣卷"的脚本,这种"文体"已被较多的学者关注,成为研究俗文学、主题学或民俗流播不可忽略的素材之一.凭借发达的石印技术,宝卷在清末民初大量被印制,成为通俗的读物,日本学者泽田瑞穗称这一时期为"新创作读物化宝卷时期".当时上海约有二十多家书肆印行宝卷,其中惜阴书局印行的几乎全是文学故事宝卷.惜阴主人因出版与销售的需要,"校正""重定""编辑"规整各种文学故事宝卷,使得惜阴书局石印宝卷的外在形式具有封面版式、内文的编排、页数、售价的趋同性.内在特质则是叙事套式规整,具体表现为:卷本皆有开卷、结卷偈的形式;开头结尾叙事;新增谪仙历劫、发心向善、游地府、哭五更、女性修行等惯用情节.惜阴书局大规模且系统性印行宝卷,并将宝卷的外在形式及内在特质统一规整,使宝卷成为劝人向善的阅读文本,见证了宝卷从善书"广印流通""抄写有功德"到"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的商业发行的发展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