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朱启钤

朱启钤

朱启钤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旅游经济、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书摘、炎黄春秋、贵州文史丛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纪念圆明园建园三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朱启钤的相关文献由96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启钤、金磊、何振纪等。

朱启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99.1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83%

总计:121篇

朱启钤—发文趋势图

朱启钤

-研究学者

  • 朱启钤
  • 金磊
  • 何振纪
  • 何蓓洁
  • 张世普
  • 王其亨
  • 张刃
  • 朱海北
  • 杨永生
  • 秦九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磊
    • 摘要: 2022年是朱启钤先生(1872~1964)诞辰150周年,城市、建筑、文博各界陆续开展筹备对他诸多学术贡献的纪念活动,旨在让历史文化的光辉照进现实。笔者以为,这不仅是在时光深处捡拾历史,也在钩沉湮灭的历史碎片时给记忆建档,重在为今日城市文化建设带来启迪,更是一种有深度的城市、建筑、遗产学术薪火的传承与弘扬。
    • 李天庆
    • 摘要: 朱启钤是推动北京城市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曾在民国初年担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一职,并于任内提议创设了具有“市政府”性质的北京近代市政机构——京都市政公所,该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北京城市规划与市政建设等内容。1915年的北京正阳门改造工程正是由兼任京都市政督办的朱启钤发起并推动的,包括改建箭楼、拆除瓮城、添辟门洞、整修道路等一系列举措。
    • 永昕群
    • 摘要: 今年是朱启钤先生诞辰150周年,本文通过研读朱启钤创建中国营造学社前后发表的相关重要文字,结合其独特的身世,勾勒朱启钤古建筑研究的学术图景。在中国传统与现代的转折时期,朱启钤是旧时代个别认识到传统建筑及营造匠作之价值并对其加以总结整理的学者中主要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是承先启后的关键核心人物。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1949年之后,朱启钤及中国营造学社的古建筑保护理念、技术及相关实践,通过机构、人员、资料彼此间的关联和承袭,多方面影响了北京(包括之前的“旧都”“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古代建筑修整所,以至于如今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 曹睿原
    • 摘要: 刘南策先生是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之初即全职在社工作的核心成员之一,过往研究却对他关注不多。本文爬梳刘南策的背景履历、学社成立前后的活动经历,发现他是朱启钤先生最早延揽入社的建筑工程学专业人才,曾负责陶本《营造法式》的增附图样重绘,共商学社筹建事宜。学社成立后,参加当时首重的《营造辞汇》编订工作,以及学社首次承接的古建筑修缮合作项目故宫角楼城台勘验等,后期进入北平市工务局。刘南策在学社早期工作中承担的制图、实物测绘等关键内容,一方面反映其学术贡献,更重要的是侧面呈现出朱启钤先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学术路线认识,及其组织开展中国营造学社工作的过程中,对实物调查、图释表达等现代建筑学方法和专业人才一以贯之的重视。
    • 何振纪
    • 摘要: 《女红传征略》的编纂是朱启钤《哲匠录》酝酿成形的重要推导力量。作为其关于“哲匠”资料整理的宏伟计划的最初完成部分,《女红传征略》是20世纪初有关中国古代女性工匠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参考资料集之一。在这本书里,朱启钤收集记录了古代众多的“女红”工匠,其有关“绣工”方面的资料尤为丰富。本文从《哲匠录》中将“女红”作为研究主体的《女红传征略》出发,特别对其中关于“女德”的隐喻以及以古代“绣工”为代表的“女红”的研究展开分析,并旁涉丁佩《绣谱》及沈寿《雪宧绣谱》所透露的相关信息,共同探讨古代女性工匠形象所发生的改变。
    • 王军
    • 摘要: 1930年,朱启钤在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之时,提出“沟通儒匠,浚发智巧”之中国建筑史暨营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致力于打通经学与匠学,“一洗道器之分涂”,以明中国营造学之真义。1943年,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绪论中,将“沟通儒匠”发展为“结构技术+环境思想”研究体系。惜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他未能推进对环境思想所涉及的中国古代经学之核心要义的研究。辛亥革命之后,经学被普通教育废止,经学科被大学教育废止,学术传统中断。时至今日,如何在中国建筑史暨营造学的研究中,理解并践行“沟通儒匠”之精神与方法,仍是一道待解难题。
    • 朱启钤
    • 摘要: 按:由朱启钤署名发表的“Architecture: a Brief Historical Account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ity of Peking”(《建筑--以北京城的演进为基础的历史概述》)一文刊载于1931年太平洋国际学会中国分会出版的“Symposium on Chinese Culture”(《中国文化论集》)。
    • 贾珺
    • 摘要: 朱启钤先生将古典园林视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一个独特的类型,予以高度关注,曾主持将北京社稷坛改造为传统园林风格的中央公园。在执掌中国营造学社期间,朱启钤先生积极发起南北方园林研究,大力搜集、整理、出版相关古籍史料,推进园林遗产保护,还在《哲匠录》中为古代造园匠师作传,贡献良多。本文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回顾朱启钤先生在古典园林领域留下的印记,以作纪念。
    • 王其亨; 李梦思
    • 摘要: 《〈营造法式〉校勘记》是陶湘先生在1925年仿宋重刊本《李明仲〈营造法式〉》发行后,为匡正阙疑,遵照朱启钤先生嘱托,专程前往沈阳以《四库全书》文溯阁本校勘后写成,1934年12月刊于伪满《国立奉天图书馆季刊》第一期。然而,这篇关于《营造法式》版本校勘的重要文献,竟长期未能被学界知晓并给予应有的关注。为裨益学术研究,本文综罗相关资料,梳理该《〈营造法式〉校勘记》的来龙去脉,探寻其中彰显的朱启钤先生团结学社同仁,秉持“学术乃天下公器”信念,殚精竭虑,精诚治学的一代大家风范;以及虔心网罗年轻才俊,高风亮节地扶掖提携,奋力推进中国建筑史学光大于世界之林的道义担当。
    • 李方; 邓林
    • 摘要: 文章运用历史语境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着重讨论了朱启钤提出的“营造学”概念内涵,为深化朱启钤学术思想的研究奠定基础。朱启钤提出“营造学”理论含有向《营造法式》及其作者李诫致敬之意。时值“建筑学”在中国逐渐兴起和“建筑”成为新晋的公共话语,朱启钤创办中国营造学社并倡导“营造学”研究,旨在发掘和弘扬古代中国的营造传统。除了建筑及其历史文化这一主体,与建筑相关的漆艺、染织、彩绘、雕刻、陶艺等工艺美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都是朱启钤“营造学”的基本内容。朱启钤“营造学”的基本思想内涵可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即营造艺术、营造科学(技术)和营造文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