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协同
知识协同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0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科学、科学研究、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科技和产业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1年全国知识组织与知识链接学术交流会、第十届全国矿业系统工程学术会议(MSE'2006)、第六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等;知识协同的相关文献由307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坤、胡斌、储节旺等。
知识协同
-研究学者
- 杨坤
- 胡斌
- 储节旺
- 江涛
- 佟泽华
- 杨利军
- 潘旭伟
- 陆克斌
- 陈建斌
- 顾新
- 徐福缘
- 柯青
- 梁莹
- 祝锡永
- 钱旭
- 陈欣美
- 韩春花
- 付丽丽
- 任秀梅
- 何郁冰
- 刘志国
- 刘晓婷
- 吴金玉
- 孙杰
- 宋伟
- 张华伦
- 张志颖
- 张静
- 彭苏萍
- 方海玲
- 易明
- 朱志红
- 李丹
- 李向东
- 李媛
- 李春娟
- 李郴
- 杨金保
- 段鹰
- 汪丽云
- 王子晴
- 王强
- 王淑敏
- 王金金
- 程强
- 胡春华
- 董艳
- 薛云
- 薛大维
- 邓卫华
-
-
刘丰军;
林晓峰;
林正奎;
曲毅
- 《现代情报》
| 2020年
-
摘要:
[目的/意义]从互动视角分析网络百科知识协同核心因素间的互动关系,揭示网络百科知识协同机理.[方法/过程]基于协同进化理论分析了网络百科知识协同基本过程,提取知识协同的核心因素并构建了网络百科知识协同模型.以百度百科词条名侦探柯南为例,选取2007—2017年月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群体规模、认知冲突和内容质量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此外,通过预测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适用性.[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群体规模、认知冲突和内容质量间存在显著的互动关系.具体而言,认知冲突和群体规模存在正向互动关系;认知冲突和内容质量同样存在正向互动关系.
-
-
杨坤;
桂宁潇;
胡斌
- 《中国科技论坛》
| 2020年
-
摘要:
在进一步明确中国情境下多维创新意义的内涵及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将知识协同过程中多维创新意义的正向演化及逆向反馈机理作为核心科学问题,系统探讨多维创新意义在知识协同过程中的引领与代理机制,从而形成面向有意义创新的知识协同研究的系统模型和整合框架,以期为更好地引导具有多维意义的创新、管控具有重大意义风险的创新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参考.
-
-
叶琦琳;
余晓;
卢宏宇
- 《标准科学》
| 2020年
-
摘要:
团体标准化组织内的知识协同对标准的实施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政府的介入程度将团体标准化组织分为"完全市场型""偏市场型"和"偏政府型",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探索影响不同类型团体标准化组织内部知识协同的因素及其路径的异同.研究发现,完全市场型从内部机制、外部需求和竞合关系3个途径实现知识协同,主要受媒介因素影响;偏市场型以市场为主导,但政府也会介入管控,实现知识协同的因素和路径更多元,环境适应性更强;偏政府型的知识协同在因素和路径上依赖于政府的外部保障,稳定但市场活力稍显不足.
-
-
杨磊;
侯贵生
- 《预测》
| 2020年
-
摘要:
利用联盟知识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325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了联盟知识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协同的中介作用和知识嵌入性的调节作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联盟知识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联盟知识异质性与知识协同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知识协同中介了联盟知识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知识嵌入性(知识互补性、知识兼容性)正向调节了联盟知识异质性与知识协同之间的关系,且正向调节了知识协同的中介作用.
-
-
刘娇;
杨敬江
- 《工业工程》
| 2020年
-
摘要:
为了了解知识协同与联盟企业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设计并构建基于知识协同下的联盟企业创新绩效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所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有效,仿真结果能够较好地模拟基于知识协同的联盟企业创新绩效的实际状况;对于联盟企业而言,知识协同对其创新绩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知识协同的3因素,即知识活动协同、知识互惠协同及交流研习均对增加联盟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受内外部多因素影响,知识协同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不能立刻显现,随着联盟时间的延长,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速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
-
王子晴;
韦羿伶;
马旭超
- 《中国商贸》
| 2020年
-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创新绩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已成为现代企业的迫切需求.技术教育资源是企业发展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协同是供应链的本质特征.本文从供应链企业的角度,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技术资源影响创新绩效的知识和信息的协调.
-
-
王培林
- 《科学与管理》
| 2020年
-
摘要:
知识协同过程研究多以知识管理过程为主,无法解释知识协同为何会发生以及不会发生.在界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协同概念的基础上,以SOR模式及IPA理论为基础,从心理学和社会学两个视角建立环境刺激、协同意识、协同态度等对知识协同过程的影响,创建相应的知识协同认知行为过程模式(即SPPAC模式),也对如何驱动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协同的认知行为过程进行了探讨.该模式显示,环境刺激是知识协同产生的源起,协同意识及协同态度则是知识协同真正发生的根基.这一模式,勾画出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协同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在何种情况下会中止,很好地解释了知识协同发生的内在过程.
-
-
陈欣美
-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 2020年
-
摘要:
[目的/意义]软件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属于知识密集型产品,知识活动贯穿软件开发全过程。目前针对软件企业以开放式创新视角引入知识协同理论进行研究者仍少且深度不足,笔者构建开放式创新视角下软件企业知识协同概念模型及机制,增强中国软件企业活力、降低知识创新成本,实现多方共赢,达到"1+1>2"的协同效应。[方法/过程]以文献分析法及概念模型法在现有理论基础上针对软件企业构建知识协同概念模型及机制。[结果/结论]探讨软件企业与外部利益关系者等各参与主体,通过知识资源共享、识别、转移、应用与创新等知识协同过程,促进知识资源最优化利用,并提出开放式创新视角下软件企业知识协同机制,包括异质性协调机制、信任及沟通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及产权保护机制,以丰富知识协同研究领域研究,并为软件企业提供指导。
-
-
-
赵素萍
- 《商业时代》
| 2020年
-
摘要:
流通业作为一种复合型服务业,能够发挥产业关联效应,影响社会经济与产业结构.而作为流通业构成主体的流通企业,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依赖于商业模式的创新.为了促进流通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流通业健康成长,还需引导流通企业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步伐.因此,本文对流通业上市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流通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提供指导依据.
-
-
胡宇辰;
位鹏;
曹诗雨
- 《“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管理国际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7年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加速了科学技术、专利等一系列知识流在各大创新主体之间的转移,面对激烈的市场变化和巨大的竞争压力,传统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以企业知识协同创新发展历程为线索,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以南昌市江中集团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基于知识协同视角,初步建立知识协同行为、知识协同模式及协同创新机制三者关系的分析框架,对江中集团创新能力构建过程中的三个知识协同阶段进行系统分析.案例研究表明,企业的协同创新机制经历了酝酿、接洽、运行三个不同阶段;企业协同创新不同阶段协同创新机制遵循一定的演进路径,即先由酝酿阶段的嵌入机制,到接洽阶段的双向机制,再演进到运行阶段的联盟机制,企业不同阶段的知识协同行为、知识协同模式存在差异,揭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医药企业内外部的知识协同创新行为逻辑,即"知识协同创新".
-
-
-
-
-
罗正军;
王晓娟;
丁秋林
- 《第十届全国矿业系统工程学术会议(MSE'2006)》
| 2006年
-
摘要:
我国正式加入WTO后,企业在遭遇巨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办公自动化不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经营管理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了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进程,结合我国现阶段办公自动化存在的不足,给出了构建协同办公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企业协同办公架构.
-
-
罗正军;
王晓娟;
丁秋林
- 《第十届全国矿业系统工程学术会议(MSE'2006)》
| 2006年
-
摘要:
我国正式加入WTO后,企业在遭遇巨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办公自动化不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经营管理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了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进程,结合我国现阶段办公自动化存在的不足,给出了构建协同办公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企业协同办公架构.
-
-
罗正军;
王晓娟;
丁秋林
- 《第十届全国矿业系统工程学术会议(MSE'2006)》
| 2006年
-
摘要:
我国正式加入WTO后,企业在遭遇巨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办公自动化不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经营管理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了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进程,结合我国现阶段办公自动化存在的不足,给出了构建协同办公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企业协同办公架构.
-
-
-
- 桑滨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3-10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团队知识协同网络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项目信息;S2、根据项目信息提取出每个团队成员的初始知识水平、知识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和遗忘率;S3、根据团队成员数量、项目时间、团队成员的初始知识水平、知识吸收能力、创新能力、遗忘率构建基于小世界网络的知识协同网络,根据p(0<=p<=1)值的不同可以得到一系列知识协同网络,系统仿真运行出知识协同绩效最高的知识协同网络提供给用户,本发明从复杂网络视角考察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创新关系,构建知识协同模型,采用复杂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和聚类系数来表征网络结构,试图找到对项目团队而言最有效的网络结构,以达到优化整合知识资源,提高项目团队创新绩效等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