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变换
CO变换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4761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7537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气体净化、工业催化、广州化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全国环境催化学术会议等;CO变换的相关文献由4999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波、丘东元、邾玢鑫等。
CO变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7537篇
占比:99.84%
总计:47615篇
CO变换
-研究学者
- 张波
- 丘东元
- 邾玢鑫
- 王磊
- 不公告发明人
- 陈怡
- 李磊
- 姚凯
- 孙伟锋
- 时龙兴
- 马尔塔·卡切维奇
- 王辉
- 沙学军
- 罗安
- 张莉
- 许仁春
- 白志敏
- 吴红飞
- 何湘宁
- 张桂东
- 方烈义
- 周波
- 王昊
- 田兆明
- 张承慧
- 余汉涛
- 徐殿国
- 邢岩
- 阮新波
- 李勇
- 李鹏
- 王超
- 粟梅
- 欧阳茜
- 赵庆鲁
- 肖文勋
- 蔡旭
- 焦李成
- 周国华
- 孙尧
- 陈昊
- 张凯
- 张宇
- 金昇焕
- 姜建波
- 王军
- 李强
- 许建平
- 齐焕东
- 李武华
-
-
-
梁志敏
-
-
摘要: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天野化工,正常生产运行期间,一氧化碳变换工段突然出现多个异常指标,总结对异常指标分析、判断过程,提供我公司对异常工况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及处置经验,分析判断造成异常工况的根本原因,分析异常工况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后果,分析造成本次异常工况故障阀门的阀杆断裂原因。为其他合成氨装置高温变换单元提供水循环终断的情况下变换单元实际工况参数,以及变换触媒在异常工况下安全操作依据及操作经验。同时可借鉴我公司发生的事件,排查具有相同异常现象的阀门,提前对同类型阀门采取措施,提前防范,减少因同类型阀门故障导致的停车事故,减少停车费用,保证长周期运行。
-
-
刘希武;
李辉;
陈章淼;
崔新安
-
-
摘要:
针对国内某大型煤化工企业合成气变换装置脱氨塔冷凝液系统换热器普遍存在严重腐蚀的现象,采用现场调研、现场腐蚀挂片和工艺介质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冷凝液系统的腐蚀规律和腐蚀介质分布特点,找出了关键的腐蚀介质为氨基甲酸铵,CN^(-)的存在加速了腐蚀,最后从材质升级、工艺防腐等方面提出减缓冷凝液系统腐蚀的防护措施,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
-
-
石玉;
戴丰育;
郑志忠
-
-
摘要:
介绍了应用于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制甲醇过程的两种等温变换工艺技术,全气量等温变换和部分气量等温变换,通过对不同等温变换工艺模拟计算,分别从方案、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公用工程消耗、副反应等方面,对两种等温变换技术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用户单位在进行工艺路线选择时,应结合自身需求,综合考虑,选择适用于自身发展的等温变换技术.
-
-
刘芹
-
-
摘要:
本文介绍利用Aspen Hysys软件对CO变换单元进料分离器液位HAZOP分析进行动态模拟的过程,通过动态模拟,定量分析液位变化对后续系统的影响,为同类装置HAZOP定量分析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
-
汪根宝
-
-
摘要:
介绍了CO变换反应的原理和特点.以10万m3/h水煤浆气化制氢装置为例,进行流程配置、工艺模拟与设计研究,获得了较好的计算结果和技术指标,给出了主要的反应器设备规格和设计参数,为工程设计和生产运行提供参考.
-
-
廖伟玲;
荆继波
-
-
摘要:
随着无硫或极低硫且含高浓度CO的工业尾气、焦炉尾气等工艺气体综合利用项目的越来越多,这类工艺气体的深度CO变换技术越来越重要.以陕西龙门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80kt/a甲醇+280 kt/a液氨"项目变换系统为例,详细介绍其采用的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无硫等温变换系统的工艺设计(包括变换催化剂的选型、变换反应器最佳操作温度区间的设定、具体的工艺流程)和核心设备——等温变换反应器的设计,以及无硫等温变换系统的工业化应用情况.应用实践表明,无硫等温变换技术具有先进性且成熟可靠,在各种无硫工艺气体综合利用项目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
-
汪根宝
-
-
摘要:
介绍了CO变换反应的原理和特点.以10万m3/h水煤浆气化制氢装置为例,进行流程配置、工艺模拟与设计研究,获得了较好的计算结果和技术指标,给出了主要的反应器设备规格和设计参数,为工程设计和生产运行提供参考.
-
-
叶炳火;
江莉龙;
魏可镁
- 《第三届全国环境催化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选用水铝氧型铝土矿,经250°C水合、550°C热转相,使矿石中含有的水铝氧转化成γ、λ、η等活性相,比表面由原来的3~5m/g升至125m/g.以其作载体,与Co、Mo、K等活性组分草酸络合物水溶液组成的共浸渍液,进行共浸渍,制成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符合"清洁生产"和"绿色环保催化剂"的要求.其机械强度高达90(N/粒).在温度250°C,ψ(汽)/ψ(气)=0.5,空速为2500h时,测得催化剂样品活性(一氧化碳转化率%)达88﹪左右.并工业小试生产制备了5m矿制CO耐硫变换催化剂,在15000t/a的小型合成氨厂工业化使用,使用14个月以来,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维持在230~240°C之间,催化剂出口的ψ(CO)<1.5﹪,操作稳定,碳氨日产量均达230~250t.
-
-
叶炳火;
江莉龙;
魏可镁
- 《第三届全国环境催化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选用水铝氧型铝土矿,经250°C水合、550°C热转相,使矿石中含有的水铝氧转化成γ、λ、η等活性相,比表面由原来的3~5m/g升至125m/g.以其作载体,与Co、Mo、K等活性组分草酸络合物水溶液组成的共浸渍液,进行共浸渍,制成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符合"清洁生产"和"绿色环保催化剂"的要求.其机械强度高达90(N/粒).在温度250°C,ψ(汽)/ψ(气)=0.5,空速为2500h时,测得催化剂样品活性(一氧化碳转化率%)达88﹪左右.并工业小试生产制备了5m矿制CO耐硫变换催化剂,在15000t/a的小型合成氨厂工业化使用,使用14个月以来,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维持在230~240°C之间,催化剂出口的ψ(CO)<1.5﹪,操作稳定,碳氨日产量均达230~250t.
-
-
叶炳火;
江莉龙;
魏可镁
- 《第三届全国环境催化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选用水铝氧型铝土矿,经250°C水合、550°C热转相,使矿石中含有的水铝氧转化成γ、λ、η等活性相,比表面由原来的3~5m/g升至125m/g.以其作载体,与Co、Mo、K等活性组分草酸络合物水溶液组成的共浸渍液,进行共浸渍,制成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符合"清洁生产"和"绿色环保催化剂"的要求.其机械强度高达90(N/粒).在温度250°C,ψ(汽)/ψ(气)=0.5,空速为2500h时,测得催化剂样品活性(一氧化碳转化率%)达88﹪左右.并工业小试生产制备了5m矿制CO耐硫变换催化剂,在15000t/a的小型合成氨厂工业化使用,使用14个月以来,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维持在230~240°C之间,催化剂出口的ψ(CO)<1.5﹪,操作稳定,碳氨日产量均达230~250t.
-
-
叶炳火;
江莉龙;
魏可镁
- 《第三届全国环境催化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选用水铝氧型铝土矿,经250°C水合、550°C热转相,使矿石中含有的水铝氧转化成γ、λ、η等活性相,比表面由原来的3~5m/g升至125m/g.以其作载体,与Co、Mo、K等活性组分草酸络合物水溶液组成的共浸渍液,进行共浸渍,制成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符合"清洁生产"和"绿色环保催化剂"的要求.其机械强度高达90(N/粒).在温度250°C,ψ(汽)/ψ(气)=0.5,空速为2500h时,测得催化剂样品活性(一氧化碳转化率%)达88﹪左右.并工业小试生产制备了5m矿制CO耐硫变换催化剂,在15000t/a的小型合成氨厂工业化使用,使用14个月以来,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维持在230~240°C之间,催化剂出口的ψ(CO)<1.5﹪,操作稳定,碳氨日产量均达230~25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