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三叶草

白三叶草

白三叶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74217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等;白三叶草的相关文献由63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社、李志芳、等等。

白三叶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3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74217 占比:99.95%

总计:474465篇

白三叶草—发文趋势图

白三叶草

-研究学者

  • 刘社
  • 李志芳
  • 范玉贞
  • 董铁方
  • 丘金花
  • 何凯
  • 何秀龙
  • 兰献敏
  • 冉海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冉海燕; 兰献敏; 陈仕红; 何秀龙; 叶照春
    • 摘要: 【目的】探明果园种草和防草布覆盖对猕猴桃园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减少或避免果园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风险以及实现果园生态控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生态位竞争原理和植物光合作用原理,以清耕为对照(CK),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猕猴桃园行间间种白三叶草和覆盖防草布对杂草的生态防控效果。【结果】间种白三叶草对猕猴桃园杂草平均抑制效果达78%以上,能显著降低一年生杂草的发生,但对野艾蒿、皱叶酸模和龙葵等多年生或植株高大的杂草抑制效果较差;覆盖防草布对杂草生长的抑制效果达100%。【结论】间种白三叶草和覆盖防草布均能有效抑制猕猴桃园杂草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 孙雨
    • 摘要: 我国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产量长期依赖于大量的施用化肥,对土壤、农产品质量、人和环境的健康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绿肥作为纯天然的肥料,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条生态道路。本试验将白三叶草作为绿肥深翻作用于水稻,探究施用绿肥对水稻基本农艺性状的影响,促进肥料多元化、生态化。
    • 袁贵云; 孙学广
    • 摘要: 丛枝菌根(AM)真菌作为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资源,在调节植物生长和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为试验材料,采用UPLC-MS/MS技术研究了AM真菌接种对白三叶草代谢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摩西管柄囊霉与白三叶草根系能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并显著促进白三叶草生长;(2)从接菌处理的白三叶草茎叶组织中鉴定到代谢物671种,以花青素(24.94%)、有机酸及衍生物(19.98%)、脂质(12.66%)、苯丙素(10.67%)的相对含量最高;(3)接种AM真菌后共检测到差异代谢物93种,其中52种上调,41种下调。作为牧草的重要营养物质,黄酮及其衍生物(包括黄酮类、黄酮、黄酮烷、黄酮醇和异黄酮)中差异代谢物最多,共22种,且全部上调。另外,本研究检测到19种维生素及衍生物,以核黄素等差异代谢物为主并全部上调表达。以上结果为后续应用AM真菌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 郑生宏; 柴红玲; 何卫中; 李继光; 董瑞霞; 周慧娟
    • 摘要: 连续2 a对间作白三叶草茶园及单作茶园开展大田对比试验,调查分析间作白三叶草对茶树生长、氮素吸收和新梢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白三叶草的茶树新梢发芽密度、百芽重、新梢产量和修剪物生物量均高于单作茶园。2021年,间作茶园的新梢发芽密度、百芽重和产量显著高于单作茶园;间作茶园的新梢全氮含量、成熟叶全氮含量及修剪物全氮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单作茶园。此外,间作茶园新梢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单作茶园,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差异;间作茶园新梢酚氨比低于单作茶园,二者间显著差异。由上可知,白三叶草间作对茶树地上部生长具有积极促作用,本研究可为茶园间作白三叶草提供评价依据和实践参考。
    • 宋攀; 王启权; 肖家学; 陶应贵; 杨志明; 袁文; 王俊青
    • 摘要: 贵州省茶园绿色高效防控技术提倡以草治草,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从源头提升贵州茶的安全性。通过研究贵州省安顺市山地生态茶园种植白三叶草的应用技术及效益,发现该技术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抵抗茶树病虫害,并为茶树生长提供氮素,改善土壤环境,构建良好的茶园生态系统,显著提高了安顺市山地生态茶园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 彭晴晴; 杨静雅; 钟民正; 邢洋洋; 李紫燕; 毛晖; 周莉娜
    • 摘要: 采用发芽试验,探究了纳米氧化锌(ZnO NPs)对食用类及饲料类豆科植物豌豆、绿豆、紫花苜蓿、白三叶草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ZnO NPs(10、50、100、200、400、800 mg·L-1)处理的4种豆科植物的发芽率与对照(无添加ZnO NPs)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随着ZnO NPs浓度的增加,豌豆和绿豆幼苗的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的生物量呈减少趋势.豌豆、绿豆、紫花苜蓿、白三叶草4种豆科植物表现出对ZnO NPs不同的敏感性,其根长的剂量反应阈值分别为200、100、50、50 mg·L-1,超过浓度阈值,4种豆科植物的根长相比对照显著降低.最大浓度800 mg·L-1 ZnO NPs处理对豌豆、绿豆、紫花苜蓿、白三叶草根长的抑制率分别达68%、75%、83%、85%,呈现出较高的植物毒性.通过测定4种豆科植物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发现高浓度(100~800 mg·L-1)ZnO NPs处理对豌豆和白三叶草幼苗的胁迫作用强于绿豆和紫花苜蓿.豌豆、绿豆、紫花苜蓿、白三叶草幼苗的锌含量均随着ZnO NPs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分别从对照的9.17、12.04、8.98、17.84 mg·kg-1增长到83.96、82.96、212.48、263.21 mg·kg-1.研究表明,不同种类豆科植物对ZnO NPs的敏感性不同,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草、紫花苜蓿、绿豆、豌豆.
    • 杨凯; 史娟; 袁玉涛; 王立婷
    • 摘要: 为了揭示白三叶草和白粉菌互作的细胞学机制,明确白三叶草白粉菌的分类地位,为牧草抗病育种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白粉菌侵入白三叶草叶片感染白粉病的细胞生理特征.通过传统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对白三叶草白粉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采用水琼脂玻片法观察了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白粉菌在白三叶草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交界处直接侵入,菌丝侵入表皮细胞壁与寄主接触部分的胞壁组织被降解且颜色加深,对应的细胞内侧产生大量胞壁沉积物,细胞壁不再完整气孔通道变形,保卫细胞发生质膜分离;进入表皮细胞的吸器被寄主质膜包围形成交界面,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肿胀,由椭圆形变为近球形聚集,淀粉粒由长条形变为椭圆形,嗜锇颗粒增多.接种到叶片的分生孢子4 h萌发长出初生芽管,10 h形成附着胞,12 h附着胞一侧形成侵染钉,48 h次生菌丝形成,96 h时形成大量菌丝并分化出成熟的分生孢子梗,叶片显症;144 h时分生孢子梗分化出2~3个分生孢子,顶端最先成熟,168 h时粉层扩展至叶片的2/3,240 h时达到90%以上,且粉层加厚,叶片卷曲.依据分生孢子的形态,结合ITS序列鉴定,将宁夏地区白三叶草白粉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豌豆白粉菌.该菌在25°C、pH为7.0时生长最好,光照条件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
    • 陈仕红; 叶照春; 冉海燕; 兰献敏; 何秀龙
    • 摘要: 探究白三叶草和黑麦草在茶园中替代控草效果和对茶树的影响,以期为茶园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采用倒置“W”9点取样调查春夏两季各处理杂草种类、株数、覆盖度,并调查茶树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白三叶草和黑麦草处理的替代控制措施在春夏两季杂草的株防效和盖度防效均在84%以上,杂草发生种类(低于17种)、发生密度(低于40.00株/m^(2))、茶树的死亡率均低于清耕对照处理。说明替代控制措施对杂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且增加了茶园土壤的覆盖度,对土壤起到保湿的作用。发展有机茶、干净茶可采用此方法进行生态控草。
    • 李青梅; 王华玲; 张玲玲; 张艳军; 赵建宁; 杨殿林; 王慧
    • 摘要: [目的]覆盖作物影响果园土壤的微生物和线虫群落,研究不同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和线虫群落的影响特征可为生态果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年在湖北十堰的猕猴桃园内进行,供试品种为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2015年定植.覆盖作物处理为白三叶草、鼠茅草,以清耕为对照(CK).连续进行3年试验后,于2019年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水分、全氮、硝态氮和有机碳含量,测定细菌、真菌和线虫数量,并分析微生物、线虫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与清耕对照相比,覆盖白三叶草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硝态氮、总氮和有机碳含量,降低了土壤C/N值;覆盖鼠茅草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但硝态氮、总氮和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且均显著低于白三叶草处理.覆盖白三叶草较清耕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生物量,而覆盖鼠茅草与清耕没有显著差异.覆盖白三叶草和鼠茅草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但均没有改变土壤的真菌/细菌值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值.土壤中线虫总量、食真菌线虫和植食线虫数量均表现为白三叶草>鼠茅草>清耕处理,并且白三叶草处理线虫数量显著高于清耕,线虫群落物种丰富度也显著高于清耕.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含水量、总氮、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线虫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覆盖白三叶草和鼠茅草均影响猕猴桃园土壤的水分、养分含量和生物多样性.与种植鼠茅草相比,种植白三叶草可显著提高土壤碳、氮含量,更有利于增加果园土壤生物多样性,提高线虫数量,形成健康的微生物结构.
    • 陈仕红; 叶照春; 冉海燕; 兰献敏; 何秀龙
    • 摘要: 探究白三叶草和黑麦草在茶园中替代控草效果和对茶树的影响,以期为茶园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采用倒置"W"9点取样调查春夏两季各处理杂草种类、株数、覆盖度,并调查茶树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白三叶草和黑麦草处理的替代控制措施在春夏两季杂草的株防效和盖度防效均在84%以上,杂草发生种类(低于17种)、发生密度(低于40.00株/m2)、茶树的死亡率均低于清耕对照处理.说明替代控制措施对杂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且增加了茶园土壤的覆盖度,对土壤起到保湿的作用.发展有机茶、干净茶可采用此方法进行生态控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