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海权

中国海权

中国海权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政治、外交、国际关系、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914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国际展望、国际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一届军事海洋战略与发展论坛等;中国海权的相关文献由7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文木、杨震、马少猛等。

中国海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914 占比:99.50%

总计:14989篇

中国海权—发文趋势图

中国海权

-研究学者

  • 张文木
  • 杨震
  • 马少猛
  • 刘中民
  • 周云亨
  • 孔志国
  • 张晓东
  • 胡波
  • 赵成国
  • 郑义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若杰; 卫居正
    • 摘要: 本文以2000-2020年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主题为中国海权的621篇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系统梳理了发文量变化趋势、研究热点变化、核心作者和机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寻求对学术史的宏观把控,进而发现研究不足和高潜力的知识增长点。在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对提升经略海洋的能力与效率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中国海权研究更需要结合发展现状与新的情况提供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支持,弥合理论供给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张力。根据文献计量统计结果,结合对重要文献内容的定性考察,当前中国海外利益保护中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全球性海洋政策的合法性问题,以及既有研究存在的“主动性”不足问题,是中国海权研究领域存在的短板,也将是未来具备高潜力的知识增长点。
    • 史晓
    • 摘要: 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使处在和平崛起关键时期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而这一系列挑战体现在国家军事战略层面的一个核心点就是中国的海权发展正面临着历史性抉择.近代历史上的陆海复合型国家在发展海权问题上总是会面临着国家战略资源的分配容易分散和陷入陆海两面强国的双向夹击之中的困局.中国目前的海权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陆海复合型国家海权发展困局所带来的制约越发明显.陆上安全形势的长期稳定已经为我们专心发展海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只有继续坚定地发展海权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才能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中贡献更多的力量.
    • 张晓东
    • 摘要: 海权战略思想伴随时代发展而更新.改革开放引起经济转型是中国海权发展的重要动力.自改革开放启始到1985年,“近海防御”战略形成.从2008年中国参与印度洋护航,提出重视合作的海上战略思想,到2015年产生远海护卫型海军建设的战略目标,中国军事力量建设和海洋战略实践活动不断前进.中国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和海外生命线从无到有、不断加强,海权发展也因此不断得到新的刺激与推动.中国海权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顺应“海洋强国”要求.中国海权探索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不断形成思想理论和进一步实践,同时要面对大国博弈、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加快军事现代化、加强海外支点、扩大军事合作、控制海权发展限度等问题.
    • 陈永
    • 摘要: 虽然海洋和海军科技目新月异,但一百多年来,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提出的集中兵力、攻势制海和舰队决战等海军战略原则和更广泛意义上的海权学说一直指导着各国海权博弈和海军建设实践,并在争论中不断更新。从这个意义上,胡波研究员的新著《后马汉时代的中国海权》是对海权学说的又一次创新,代表着新时代中国学者对海权理论和中国海权道路的最新探索。
    • 太平洋学报编辑部
    • 摘要: 近日,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理事胡波老师的新著《后马汉时代的中国海权》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梳理了国内外海权理论,系统回顾了中国近代以来海权建设历史,在客观理性把握中国海洋先天禀赋、所处时代条件和世界军事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构出一条中国海权崛起之路。全书分概念与形势、现状与目标及手段与路径三大部分,共十章25万余字。
    • 李冠群; 山秀蕾; 杜娟(摘)
    • 摘要: 李冠群、山秀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8年第1期撰文指出,尽管中国对全方位发展对外军事关系十分重视,并明确提出希望深化中俄两军在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下的交流合作,并逐步构建全面多元、可持续的机制架构,推动两军关系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但是,由于国家经济总量与中国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俄罗斯海权力量原先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丧失。面对中国海权力量的快速发展,俄政府在《俄罗斯联邦在2030年前的海洋学说》中强调要继续维持全球海军实力第二的位置,但其事实上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上述“目标”。
    • 侯昂妤
    • 摘要: 中国海洋强国的道路是中华民族整体力量提升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彰显.中国在漫长而艰难的海洋强国之路上,需要牢记马汉并超越马汉,确立和平合作、开放共赢的海洋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有理有利有节地应对各种挑战;不落"法治陷阱",积极进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积极推进中国海洋基本法的制定工作;谋外线,力争上游;重实力、非强力,倡导海洋命运共同体,不断提升海洋综合实力、海洋叙事能力.
    • 卢旺君
    •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综合分析、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旨在解析中国海权的深刻内涵。中国海权的核心和精髓在于威慑性。相对美国全球战略而言.亚太是其东线战略的前沿,中国则是其看防的重点。美遏制中国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将中国围困在其东线以内,不能经东海、南海,前出太平洋、印度洋。中国海权始终着眼于和平战略目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背景下,中国陆海文明塑造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渐入人心。在以“称霸”为特质的西方海权观面前,“海上丝绸之路”所彰显的“海洋和谐观”无疑将成为引领世界、走向全球的主流思维。
    • 胡波
    • 摘要: 中国究竟能成为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海权国家?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战略界的高度关注。然而,海权是什么?决定海权发展的要素有哪些?如何客观评价中国海权发展的起点和现状?这些都是远未澄清的重大命题。以往的研究或过于拘泥于经典,或过于追求创新或特色,导致缺乏一个公认的思维范式,因而产生千差万别的结论。本文意在还原海权的概念本质,梳理中国海权发展面临的先天禀赋、时代背景、军事技术和国际环境四大重要条件,归纳当今世界衡量海权强弱的四大类12项要素或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海权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中国大幅提高了自身在国际海洋政治中的地位,在海权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成就,已具备了一个海权强国的崛起基础。基于对国内外条件和中国实力的客观分析,中国有望在下一个30年构建"近海控制、区域存在和全球影响"的强大海权,但必须进行范式、技术和制度创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