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蒙太奇
电影蒙太奇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电影、电视艺术、中国文学、戏剧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专利文献2395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西部广播电视、电影文学、大众电影等;
电影蒙太奇的相关文献由12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良旭、刘大先、孙静波等。
电影蒙太奇
-研究学者
- 李良旭
- 刘大先
- 孙静波
- 尹苒溪
- 王文芸
- 逄泽沐风
- 丁以胜
- 丁楠
- 于晶波
- 亨利·劳森
- 代颂娥
- 兰宇
- 冯艳红
- 刘艳军
- 卢庆会
- 史梦莹
- 司晨
- 吕永峰
- 吴冬梅
- 吴加求
- 吴明伟
- 周敏
- 唐元恺
- 夏元明
- 姚小婷
- 姚晓濛
- 孔文杰
- 孙丽杰
- 孙书会
- 宋晓鸣
- 尚雅莉
- 广文
- 庾武泱
- 张宏梁
- 张进军
- 徐新曲
- 徐海青
- 徐辉
- 惟诚
- 文一茗
- 方世国
- 方景锋1
- 方芳
- 易水寒
- 晓静
- 曹龙彬
- 未央
- 本刊记者
- 朱恒夫
- 李传玺
-
-
郝瀚
-
-
摘要:
同时作为“新感觉派”与“软性电影”的代表,穆时英被认为使用大量电影技术写作小说。然而其体认最深、使用最多的电影蒙太奇技术却从未得到系统论述。从电影理论家与实践者两重身份出发,论证电影蒙太奇对穆时英的影响。基于1930年代上海电影文化生态溯源其蒙太奇思维的两处源头。随后结合文本指认、辨析并论证穆时英小说中两类六种蒙太奇及功能:叙事蒙太奇(平行/交叉/重复/节奏)与表现蒙太奇(心理/隐喻)。研究旨在为再探穆时英小说技法,1930年代中国电影与新感觉派小说之关系亦即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的跨媒介研究提供全新路径。
-
-
赵佳凯
-
-
摘要:
蒙太奇是影片内容表达的一种连接方法.电影蒙太奇剪辑就是将一个一个分镜头剪辑成小段、再将小段剪辑成大段并最终剪辑成一部电影的过程.电影蒙太奇剪辑有闪回、对比、排比、快切、慢转换、快转换、黑白场、分割画面、叠层画面、淡入淡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语言蒙太奇、音乐蒙太奇等类型,合理地使用电影蒙太奇剪辑,可以使整部影片给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和沉浸其中的感觉,可充分地带给观赏者愉悦的享受和自我发挥的想象空间.
-
-
史梦莹;
兰宇
-
-
摘要:
电影是艺术的创作,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蒙太奇作为影视表现手法的基础,是电影艺术成果的表现形式.影片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对电影效果的好坏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从电影中蒙太奇的基本定义出发,结合电影《抓住那个家伙》分析蒙太奇在电影创作中的构成形式,电影中所运用到的叙事手法(叙事的时间和节奏)、声音与画面之间的衔接关系、长短镜头交替的表现效果等方面来分析蒙太奇的艺术手法.迄今为止,多数的研究者都注重分析研究蒙太奇给电影带来的艺术效果,而在拍摄手法和叙事手法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较少,尤其对《抓住那个家伙》中的蒙太奇手段的研究更少,本文就以此电影为例,分析蒙太奇在电影创作中的叙事功能.
-
-
-
-
杨波
-
-
摘要:
孩子们:每当毕业季来临,总会有关于''母校''''我的老师''''难忘小学生活''等作文题材出现在课本、考场作文中。于是,成长的心弦都会被拨动,那许多酸酸甜甜的滋味又会交织在心头,如乱线无法捋顺、如浮萍无法驻足,从哪里开始讲述,从哪里开始表白……茫茫然,笔尖只好在阳光中游弋。不妨先放下笔,与我一起念一句小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
赖国栋
-
-
摘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阿兰·罗伯-格里耶利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以物而不是人为中心,写出了《嫉妒》这样后来叫好但在当时不叫座的小说。在历史学界,布罗代尔一直在弘扬自己的"长时段"概念,认为地理展现了最缓慢的结构性事物,制约了人的发展,而事件和个人如同海面上的浪花,微不足道。格里耶与布罗代尔是两个反对叙事的代表人物。
-
-
方景锋1
-
-
摘要:
一、蒙太奇的历史发展蒙太奇(Montage)来自法语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的意思,英文是“剪接、剪辑”的意思,即: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独立镜头(视频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电影作品。
-
-
王燕
-
-
摘要:
郭婧绘著中信出版社出版:2016年9月定价:56.00元一个要去姥姥家的小女孩迷路了,她很孤独,便跟着一只神秘的麋鹿走进了一片森林,就像爱丽丝钻进兔子洞一样,她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又神奇的世界。可是……她要怎么回家呢?以无字绘本形式展现温馨而动人的故事,《独生小孩》荣获2015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儿童绘本奖。《纽约时报》给这部作品的获奖理由是:这本长达百余页的绘本,佳评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