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用药安全管理

用药安全管理

用药安全管理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82898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卫生产业、中国药事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2010年全国医院药学学术年会暨第70届FIP卫星会等;用药安全管理的相关文献由136位作者贡献,包括侯静、唐兆宏、张玉红等。

用药安全管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2898 占比:99.99%

总计:682988篇

用药安全管理—发文趋势图

用药安全管理

-研究学者

  • 侯静
  • 唐兆宏
  • 张玉红
  • 苗凤杰
  • 靳雪飞
  • 丁明庭
  • 丛云凤
  • 于云山
  • 于晓初
  • 付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雪峰
    • 摘要: 目的 探索脑卒中患者护理过程中强化用药安全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辽宁省兴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2月(病例人数:72例),按照入院时间划分两组,对照组(n=36)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36)进行用药安全管理(对照组前提下),对比用药情况与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89%),存在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用药安全管理的价值较高,可提升护理质量,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 摘要: 二、加强监测报告和分析,积极应对药品不良反应(四)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医疗机构要按照规定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按照“可疑就报”的原则,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相应信息,提高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建立并保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档案,对不良反应多.
    • 摘要: 聚焦世界患者安全日9月17日为第四届世界患者安全日,主题为“用药安全”。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做好2022年世界患者安全日有关活动的通知》,旨在提高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社会公众对用药安全的重视,普及安全用药知识,预防用药错误、减少用药相关伤害。
    • 范臻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用药安全与管理过程中加入社区药师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6月到2020年5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作为对照组,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作为观察组.在每组研究时间段中分别抽取4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观察组实行社区药师参与用药安全与管理,对照组实行常规用药安全与管理,对比两个不同时间段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与对药物安全的认知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药物安全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社区药师参与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与管理中,可以通过宣传、健康教育等方式将用药安全普及给患者,提升患者对药物的安全认知,同时能够保证药物的使用安全性,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周自萍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用于用药安全管理效果.方法:挑选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接受高危药品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高危药品管理手段,观察组采取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手段,分析两组管理成效.结果:观察组的错用药物率、不良反应率都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高危药品管理状况相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模式用于管理高危药品,能够较好提高使用高危药品安全性.
    • 尹显蓉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要点.方法:将我院儿科接诊的小儿心血管疾病患儿90例,双盲随机法将患儿平均分成2组,比对两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家长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输液部位红肿、发热、头晕)出现率低,护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儿童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控制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张玉红
    • 摘要: 目的:探究应用安全管理及健康教育对血管内科患者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内科2019年1~8月期间接诊治疗的180例患者进行病情回顾分析,在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取随机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管理,在分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用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用药安全管理,并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分组结束后,科室内医护人员对比两组患者医护人员失误事件机率、医疗纠纷机率、护理满意度及病情知识了解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医护人员失误事件机率、医疗纠纷机率、护理满意度及病情知识了解程度存在显著的优势(P=0.038<0.05).结论:心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用药安全管理并且进行健康知识宣讲,能够提升其对病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并且能够为其用药安全性提供保障.
    • 任兴乾
    • 摘要: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与用药安全管理手段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心血管内科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8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4月,实验对象共计74例.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为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管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防范管理,对两组患者用药风险事件出现情况、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13.51%及0.00%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用药风险事件出现概率,组间数据相比实验组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79.2±4.8)分及(93.4±4.5)分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组间数据相比实验组较高,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因素,对用药安全及护理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针对性防范管理在减少用药风险事件出现、提高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表现优异.
    • 张玉红
    • 摘要: 目的:探究应用安全管理及健康教育对血管内科患者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内科2019年1~8月期间接诊治疗的180例患者进行病情回顾分析,在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取随机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管理,在分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用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用药安全管理,并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分组结束后,科室内医护人员对比两组患者医护人员失误事件机率、医疗纠纷机率、护理满意度及病情知识了解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医护人员失误事件机率、医疗纠纷机率、护理满意度及病情知识了解程度存在显著的优势(P=0.038<0.05)。结论:心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用药安全管理并且进行健康知识宣讲,能够提升其对病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并且能够为其用药安全性提供保障。
    • 苑新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于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力度增强的效果.方法 抽取时段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纳入心血管内科患者5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用药管理,实验组实施用药安全管理.检验研究中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实验组相比较,参照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对于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力度增强,使用药情况更加精准和稳定,逐渐提升心内科治疗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