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篇,主要集中在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98579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海峡药学、药学研究、上海医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江苏省药师周、2018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关文献由326位作者贡献,包括牛瑞、冯变玲、向玉芳等。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8579 占比:99.90%

总计:198776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发文趋势图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研究学者

  • 牛瑞
  • 冯变玲
  • 向玉芳
  • 田春华
  • 赵楠
  • 刘汉斌
  • 王建军
  • NIU Rui
  • XAING Yufang
  • ZHAO Nan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快; 黎丽; 潘碚彬; 方健; 危丽琴; 罗崇彬
    • 摘要: 目的探讨信息化监测模式对三级甲等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开展信息化监测前(2011年至2015年,监测前)的ADR纸质报告1150份,以及开展信息化监测后(2016年至2020年,监测后)的ADR原始电子报告1227份,从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采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柏拉图,对ADR报告表规范性和完整性填写较差的评估内容进行根因分析。结果监测前后的ADR原始报告表均可溯源,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均可查询到相关信息记录,未发现虚假报告;该院新的或严重ADR报告比例由监测前的32.09%(369/1150)升至监测后的38.22%(469/1227),监测前后差异显著(P=0.002);ADR被如实记录在病历的百分率由监测前的55.83%(642/1150)升至监测后的91.93%(1128/1227),监测前后差异显著(P<0.0001);住院患者发生过敏反应药物在病案首页记录的百分率由监测前的53.39%(362/678)升至监测后的80.07%(434/542),监测前后差异显著(P<0.0001);患者信息完整填写率由监测前的61.57%(708/1150)升至监测后的93.24%(1144/1227),监测前后差异显著(P<0.0001)。ADR名称、用法用量、ADR报告类型、ADR分析、关联性评价、批准文号、药品通用名称、剂型未规范填写的累计百分比为84.10%为当前ADR报告规范性评价项目中需要重点改善的项目;原患疾病描述、ADR终结时间、转归、病情动态变化、用药情况、干预时间、干预措施未规范填写的累计百分比为84.73%,为当前影响ADR电子报告表完整性的主要原因。结论ADR信息化监测模式优化了ADR报告与监测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医疗机构ADR报告的质量,为患者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 王晶晶; 彭莉蓉; 王金萍; 孙凯英; 郭晓波
    • 摘要: 目的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537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发生ADR的537例患者,对其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品种、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分布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7例ADR报告中,男288例,女249例,其中ADR事件:0~20岁占16.39%(88/537),>20~40岁占27.37%(147/537),>40~60岁占34.26%(184/537),>60岁占21.97%(118/537);静脉滴注占64.25%(345/537),是诱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注射液占52.70%(283/537),是诱发ADR发生最多的剂型;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事件发生率最高,占55.12%(296/537);ADR临床表现累及器官或系统最常见的为消化系统[37.62%(202/537)]、皮肤[22.35%(120/537)]及神经系统[21.42%(115/537)];537例ADR中,已知一般ADR占89.57%(481/537),新的一般的ADR占8.19%(44/537),已知严重的ADR占2.23%(12/537);全部患者经停药或根据症状治疗后,痊愈占24.39%(131/537),好转占48.42%(260/537),未好转占9.12%(49/537),不详占18.06%(97/537)。结论医院ADR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老龄群体、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等应为医院药物使用时重点监测方向。
    • 摘要: 二、加强监测报告和分析,积极应对药品不良反应(四)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医疗机构要按照规定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按照“可疑就报”的原则,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相应信息,提高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建立并保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档案,对不良反应多.
    • 雷保环; 徐梦丹; 邓剑雄; 杨悦; 陈文戈; 朱鑫
    • 摘要: 目的: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有效利用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数据,对生产质量风险进行主动监测与控制、开展药品生产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方法.方法:通过建立三维风险矩阵、风险趋势模型,设计研发了基于ADR报告数据的MAH生产线风险预警系统,并根据某企业的ADR报告数据对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实例应用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MAH生产线风险预警系统,其主要框架包括数据来源与处理、模型构建(三维矩阵模型包括可能性指标、严重程度指标和敏感性指标等3个维度,风险趋势模型则根据产品生产批号编制原则设置)、结果输出与分析等三大模块,主要包含系统配置、生产线信号检测、可视化统计预警、ADR报告管理、标准数据管理等五大功能模块.通过某企业ADR报告数据的应用分析显示,该系统可实现对其生产线风险及时、主动地检测及预警,能较直观地反映其高风险生产线、品种及批号,与该企业品种的实际安全性情况相吻合.结论:该系统可帮助MAH利用ADR报告数据及时、主动地监测药品生产质量风险,排查高风险生产线、高风险品种、高风险批号的风险因素,辅助决策风险排查方向.
    • 区坚辉; 高银; 梁刚
    • 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抗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抗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某院2017~2019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抗癌药物ADR共153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受累系统/器官、临床表现、联合用药与ADR的关系,以及ADR的程度、转归及关联性评价.结果 153例抗癌药物ADR中,男10例(6.54%),女143例(6.54%);45~64岁年龄段例次最多,为99例(64.71%).因乳腺癌使用抗癌药物的患者最多,131例(85.62%).静脉给药引发ADR最多,146例(95.42%).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为ADR报告数最多的品种,48例(31.37%).消化系统为最常见受累器官/系统,102例(48.34%),白细胞减少为最常见症状,71例(33.65%).一般反应101例(66.01%),新的一般反应6例(3.92%),严重45例(29.41%),新的严重1例(0.65%).联合用药91例(59.48%).结论 临床应加强抗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用药监护,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及时治疗并上报,竭力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 刘翠丽; 田春华; 夏东胜; 朱兰; 刘红亮; 申长慧; 漆燕; 王涛
    • 摘要: 目的 介绍我国药品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ical Dictionary for Regul-atory Activities,MedDRA)编码相关思考和建议,以期为我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简称"持有人")以MedDRA为标准术语集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阐述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做好MedDRA编码的基本条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及注意事项.结果与结论 随着MedDRA在我国的广泛使用,建议相关部门结合维护和支持服务组织(Maintenance and Support Services Organization,MSSO)术语选择相关要求及我国实际情况,发布统一的国内MedDRA使用原则,便于国内用户遵照执行.
    • 摘要: 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及药品监管机构等可以对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开展药品安全性评价,必要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如修改药品说明书、发布药品安全性警示信息、暂停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等,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 宋晓芳
    • 摘要: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患者在按照规定剂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ADR报告的质量可直接影响ADR监测工作的质量.ADR报告质量评估体系是指评估ADR报告质量的一种药品管理体系.本文主要是探讨构建ADR报告质量评估体系的方法及ADR报告质量评估体系的应用,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