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4篇、专利文献35493篇;相关期刊223种,包括星星:上旬刊、中国女性:海外版、大美术等;
生活在别处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坚、李丽岚、一一等。
生活在别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5493篇
占比:99.10%
总计:35817篇
生活在别处
-研究学者
- 于坚
- 李丽岚
- 一一
- 余华
- 刘畅
- 刘雪静
- 张雨
- 彭治国
- 本刊编辑部
- 李菁
- 林苹
- 江南春
- 王慧开
- 盘妙彬
- 赵谦
- 连晓青
- 郭皓
- 陈兴良
- 黄伟晶
- Barbie
- Kassy
- btr
- voodoo
- 三谷徹
- 东冬
- 严丽娟
- 乌敏
- 于丽
- 于清亮
- 今何昔
- 仵从巨
- 任白
- 任超
- 伍俊
- 低眉
- 何与怀
- 何倩
- 何向阳
- 何洋
- 何秀姽
- 余绍彬
- 佚名
- 俞吾金
- 储慧静
- 催眠的小指
- 冯建军
- 刘冉
- 刘波
- 刘琬著
- 刘翔
-
-
珒鑫
-
-
摘要:
强而有力的抗疫措施使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笼罩在人们头上的恐慌逐渐散去,生产、生活慢慢步入正轨,但此次疫情还将持续多久,谁都给不出答案。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更加渴望能有一种休闲方式,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就可以体验“生活在别处”的乐趣。于是,“露营”这一种能够充分融入自然的活动方式逐渐走入大众视线,成为缓解人们心灵压力、提升生活品质的休闲方式。
-
-
韩娟;
赵谦
-
-
摘要:
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两部作品糅合了不同的美学质素,实践了这位文学巨擘的艺术雄心.人生的错位、人性的恶俗和人格的分裂,包括基于此而产生的怀疑态度和离别情怀,共同促成了小说中精神生态和美学的联姻.以精神生态理论为视角,探讨作品中的荒诞之美、意象之美、悖谬之美,启迪人们关注现实社会的精神失衡问题,凸显了文学艺术干预生活的实践意义,也为小说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
郑金师
-
-
摘要:
本期《新发现》栏目两位作者,同为90后。郑金师的小说《王绣云决定离家出走》写实功底深厚,作者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很细腻。每日面对琐碎的日常生活,或许人人都会有离家出走的冲动,有生活在别处的遐想。王绣云最后到底有没有离家出走,作者没有说,在开放式的结尾中我们只能祝福生活中的王绣云们开心、平安。
-
-
阿饼
-
-
摘要:
外交官们拥有普通人渴望的“生活在别处”的资格,却也被附加了“有家归不得”的乡愁。当他们聊起自己的家与国,便都不自觉地变身为最可靠的旅游推介大使。据说,恋家的人是做不了外交官的--从被通知驻外到出发到埠,他们往往只有一个月时间做准备,其间还要深度了解派驻国的情况。
-
-
肖燕丽
-
-
摘要:
【阅读导引】本文节选自当代青年小说家小珂的中篇小说《追光者》。小说以司明被皮兰之光吸引来到皮兰为故事的开始,在司明第一次看到疑似皮兰之光的光束时持否定态度,但故事的最后他又确信皮兰之光存在的必然性司明是能意识到自己身处困顿的精神荒原的,所以他想打破庸常的局面,相信并去追逐光然而,在追光的过程中,他又遇到了疫情这样不可控的社会事件,于是开始怀疑光以及追光的意义,其所寻找的“生活在别处”也变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
-
-
-
摘要:
画坛巨匠袁运甫先生的清雅名作《玉兰花开》为封面,钢铁水泥世界里青山碧水般的文字,隐于市亦隐于野的人生格调,古琴大师倪诗韵先生亲自在序文中为弟子抒写的古典情怀……《明月别枝惊鹊》展现出“生活在别处”的画卷,也是林默蕾继《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和《致你和无尽岁月》之后推出的文集,31篇文章涵盖中外艺术、人间草木和世界情怀,有艺术哲学,也有人情物理,娓娓道来,温而有度。如作者在文中说:“花落的声音,唯有静极,方可震耳。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清。”
-
-
严丽娟
-
-
摘要:
落地杭州拖着行李就去了展场,为的是尽早掌握展会现场的情况。展厅还在布置中,忙碌杂乱。没有人介绍,正好随处走走。这种纯粹的第三方视角最舒泰,有种生活在别处的自由。就这样遇到了"天书",似刀刻画,一笔一顿,手掌大小的平整石面,四下留白外,刻的满满当当,刀笔工整。居中一指印。整石如一张契,守信亿年,让人印象深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