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混养

生态混养

生态混养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法律、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3524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致富天地、中国电子商务、广西科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等;生态混养的相关文献由311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梅、王兴强、赵建华等。

生态混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3524 占比:99.89%

总计:63594篇

生态混养—发文趋势图

生态混养

-研究学者

  • 曹梅
  • 王兴强
  • 赵建华
  • 丛文虎
  • 于润川
  • 余飞
  • 俞爱萍
  • 傅雪军
  • 凌跃进
  • 刘庆坤

生态混养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丛连军
    • 摘要: 名特优品种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供不应求,养殖前景看好。2021年,黑龙江农垦震达兴凯湖大白鱼研究所开展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和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等土著名优鱼类为主的池塘生态混养技术研究,亩产量615kg,亩产值3.695万元,亩效益1.352万元,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 王琛; 李利; 程爽; 刘千铭; 周东阳; 申旭红
    • 摘要: 为探究一种海水生态混养模式,以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黑鲷(Sparus macrophslus)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养殖对象,通过设置碱蓬-菲律宾蛤仔、碱蓬-黑鲷、碱蓬-黑鲷-菲律宾蛤仔、黑鲷-菲律宾蛤仔4种混养模式(黑鲷鱼苗养殖密度为155尾/m3、菲律宾蛤仔养殖密度为75 ind./m^(2)),在养殖过程中监测各体系水质指标以及养殖对象生长指标。结果表明,碱蓬-黑鲷体系、碱蓬-菲律宾蛤仔养殖体系具有较强的水体自净能力,水体氨氮、总磷、亚硝酸盐氮含量在养殖后期均呈现下降趋势,两种体系呈现较好的稳定性,而菲律宾蛤仔与黑鲷混养的两种体系水质指标较差,养殖对象死亡率高,系统缺乏稳定性。在黑鲷鱼苗155尾/m^(3)、菲律宾蛤仔75 ind./m^(2)密度条件下适宜建立碱蓬-黑鲷或碱蓬-菲律宾蛤仔混养模式,体系中碱蓬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而且可以增加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稳定养殖水体pH。
    • 徐晨曦; 陈秀玲; 高晓田; 张丽敏; 刘鸣扬; 赵春龙; 崔兆进; 付仲
    • 摘要: 为提高刺参养殖池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增加产量和效益,构建了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生态混养模式,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式的单产高达3191.25 kg/hm^(2),其中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单产1875 kg/hm^(2),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504 kg/hm^(2),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307.5 kg/hm^(2),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505.5 kg/hm^(2)。
    • 张平芝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南美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率逐渐提高,早期死亡综合症已成为威胁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传染性疾病。南美对虾与其他淡水鱼混合生态养殖模式经济效益较佳,同时控制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目前此技术已逐渐成熟。该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南美对虾与淡水生态混合养殖模式,介绍了养殖设施配置、种苗放养、饲料投喂、疾病管理、捕捞收获等技术要点,并强调了相关注意事项,以期提升水域面积利用率,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 刘庆明; 骆大鹏; 赵志英; 涂志刚; 代晨; 李晓其; 陈卫峰
    • 摘要: 本文在介绍罗氏沼虾和凡纳滨对虾生活习性及养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海南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包括养殖前的准备、苗种放养、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提供参考。
    • 李红娟; 张辉; 白海锋; 李引娣; 袁永锋
    • 摘要: 为充分利用黄河滩盐碱地丰富的莲菜地资源,2018年在莲菜地进行了小龙虾和河蟹生态混养试验,并对混养模式方法及生产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莲菜地混养小龙虾和河蟹成活率分别达到了65.6%和63.7%,经济效益相比套养河蟹提高了37.8%,相比套养小龙虾提高了28.9%,相比单独种藕提高了159.5%.研究显示,此模式能有效利用莲菜地的水资源,通过植物与动物的互助共生,提高了产量和效益,适合在黄河滩盐碱地进行示范推广,其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 陆跃欢
    • 摘要: 2017、2018年连续2年利用7口0.4 hm2(6亩)对虾养殖池在淡水条件下进行了鲻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试验结果:鲻鱼放养规格48~80 g/尾,放养密度为75~225尾/hm2,收获鲻鱼规格为420~520 g/尾.2017年,南美白对虾单养池(对照池)产量为6090 kg/hm2,6口鱼虾混养池产量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540~1590 kg/hm2,平均单产提高1012.5 kg/hm2;2018年对虾单养池产量5790 kg/hm2,6口混养池南美白对虾产量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795~1515 kg/hm2,平均单产提高1170 kg/hm2.2017年6口鱼虾混养池养殖收益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50100~64500元/hm2,平均收益提高65145元/hm2;2018年6口鱼虾混养池的养殖收益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28500~55950元/hm2,平均收益提高40365元/hm2.池塘水质方面,养殖中后期,鱼虾混养池的氨氮、亚硝酸氮等水质指标明显低于对虾单养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鱼类品种混养在对虾池中,对于改善池塘水质,增加养殖收益具有显著效果.
    • 刘璐; 李学梅; 吴兴兵; 朱挺兵; 杨德国; 朱永久
    • 摘要: 本研究对青鱼-鳙生态混养池塘的水质状况、氮磷收支和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期间各水质指标呈波动现象,其中TN(除5月份外)浓度较高,养殖末期(10-11月)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TP含量在4-6月份急剧上升,7-11月份TP含量显著高于4月份.氮磷收支研究表明,饲料是养殖池塘氮、磷的主要来源,占氮总输入的(87.43±0.19)%,占磷总输入的(94.52±0.09)%.底泥沉积、水体渗漏、吸附等综合积累是氮磷输出的主要项目,分别占氮、磷总输出的(72.07±1.04)%和(85.27±1.08)%,其次是养殖鱼类,终末水层积累的氮磷占总支出的比例较小.养殖池塘的氮、磷平均利用率分别为17.51%和9.78%,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对氮、磷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和鲢之间的氮、磷利用率差异不显著.
    • 范航清; 钟云旭; 苏治南; 罗砚; 倪孔平; 王欣
    • 摘要: 为了在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2017年2月到2020年1月在广西防城港1.1927 hm2的废弃虾塘内进行7种肉食性和2种杂食性鱼类的纳潮生态混养试验研究.在塘底挖掘0.8-1.2 m深的庇护沟、水面设置植物遮阴浮床、塘内设红树林造林监测样地.在塘底基础水位设为0.5m深的条件下,年均渔获生物量为691 kg/(hm2·a),饵料综合效率为35.09%.3年中9种鱼类成活率、占渔获总尾数和占总生物量比例最高的均是黄鳍鲷(Sparus latus),分别达到38.16%、65.2%和35.28%.2020年1月的全捕渔获显示,鲻鱼(Mugil cephalus)、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和灰鳍鲷(Sparus berda)等野生经济鱼苗可随潮水进入塘内生长,个体数可占渔获总尾数的16.9%.在全日潮15 d的潮汐周期中,塘底淹水日数小于6 d时木榄幼苗可正常生长,成活率93.5%.扩大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及生态养殖的规模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社会对红树林良好环境及高质量产品的认识,可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 杜萌萌
    • 摘要: 在海水池塘中实施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池塘基础条件和池塘海水温度,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投入适时投入日本对虾苗种,并进行适量投喂,在不影响池塘养殖刺参正常生长的情况下,进行参、虾混养主要技术要点的深入研究,从而在进行正常池塘海参养殖生产的基础上,保证混养的日本对虾产量,增加养殖户的养殖效益.通过近6个月的海水池塘参、虾生态混养试验,至10月中旬,收获日本对虾产量达到13 kg/667m2以上,养殖户增收1600元/667m2以上.就本次试验结果看来,利用本技术要点在传统单一刺参养殖池塘中进行参、虾混养,养殖户增收效果明显,值得在海水池塘养殖生产中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