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问题
环境地质问题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29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矿业工程、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55031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地下水、山东国土资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委会2013年年会暨地下水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4届年会暨白水洋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2006年粤港珠江口地区地质研讨会等;环境地质问题的相关文献由81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友宁、支兵发、贾德旺等。
环境地质问题—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5031篇
占比:99.72%
总计:155460篇
环境地质问题
-研究学者
- 徐友宁
- 支兵发
- 贾德旺
- 于远忠
- 卢耀东
- 张敏
- 梁向阳
- 梁家海
- 毛英
- 陈社斌
- 马清文
- 马逸麟
- 魏永齐
- 鲁孟胜
- 黄敬军
- 龚士良
- 于颖
- 何俊美
- 何芳
- 冯志灵
- 刘传正
- 史启朋
- 叶宝杰
- 叶进霞
- 吕锋
- 吴恩江
- 吴海燕
- 姬俊虎
- 孔凡顺
- 孙化江
- 孙英波
- 孟立志
- 宋建波
- 尚宇宁
- 尹喜霖
- 尹红美
- 屈泽伟
- 庄学厚
- 张丽
- 张恒
- 张永波
- 张江华
- 张琦
- 徐媛
- 方树元
- 施亚霖
- 曾锋
- 朱恒华
- 李丛华
- 李君浒
-
-
-
史久宁
-
-
摘要:
社会经济与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加快了矿山开采进程,其虽然对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仍会面临较多的环境地质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矿山的健康环保发展。针对该项情况,有必要探究各种更加先进的勘查方法,全面、细致地勘查矿山各个区域的地质分布情况,从而及时明确其潜在的地质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解决。文章就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与解决对策、勘查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论述。
-
-
颜翠翠;
谭志容;
朱恒华;
王炜龙
-
-
摘要:
基于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基岩地区开展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抽水试验、水质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该区水文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以及基岩裂隙水4类,并总结了其含水岩组富水性;分析了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演化以及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圈定了有集中供水意义的第四系孔隙水富水地段3处,总结了地层阻水型蓄水构造和断层储水构造2种基岩蓄水构造类型.区内地下水质量以Ⅲ类、Ⅳ类和Ⅴ类为主,超过Ⅲ类水标准的组分主要是硝酸盐、总硬度、铁,其次为氟化物等.利用总结的区内找水模型,共施工具有供水意义的水文地质钻孔10眼,总涌水量7017.84 m3/d,可解决近10万人生活和5900多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对于寻找新的供水目标含水层及找水定井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
张航飞;
吴多誉;
张东强;
王斌;
符广卷
-
-
摘要:
根据研究区的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作,查明了海口港周边陆域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熔岩隧道、软土、膨胀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高铁水)、海岸带环境地质问题(海岸侵蚀、港湾淤积和红树林退化)和斜坡类地质灾害(崩塌和不稳定斜坡).在分析研究区环境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为海口市和澄迈县城市规划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地学支撑.
-
-
潘松涛
-
-
摘要:
工程地质勘察属于工程地质学的一部分,主要是对不同阶段的勘察工作进行研究,采取最佳勘察手段,是工程中前期的地质勘察工作内容,并将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做出科学的评价,为建筑设计和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
-
李运怀;
彭苗枝;
杨潘
-
-
摘要:
桐城作为合肥经济圈成员之一、长江经济协作区腹地,地质资源丰富,地质环境复杂,城市地质资源与城市地质环境统筹协调发展是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查明桐城市地质资源、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结合地方发展建设需求,按照均衡桐城市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综合统筹桐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思路,将桐城市划分生态保护区、特色农业区和工程建设区,并提出地质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生态保护区以保护为主,建议发展桐城小花等特色农业,合理开发地质遗迹与矿产资源;特色农业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对湿地资源开展保护;工程建设区是桐城市城镇和工程建设最适宜区.
-
-
陈瑞红;
韩正超
-
-
摘要:
云南省昆阳磷矿是我国重要磷矿床之一,该矿山历经几十年的开发利用,在为我国和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如矿区土地破坏与压占、植被损毁、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阻碍了矿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昆阳磷矿现阶段的环境地质问题:机械化露天开采破坏了地形地貌,开采过程中废土、废石的堆放压占了土地,二街河及滇池氟化物、磷酸盐存在轻微超标现象.为此,提出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为合理开发利用矿区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提供借鉴.
-
-
岑雷
-
-
摘要:
为了提高矿区施工的安全性,提出广东长坑金矿床环境地质问题及治理措施研究,分析了矿区在土地资源、地表地形地貌景观以及地质灾害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以加强废弃工矿管理、优化开采矿渣安置、提升隐患地质防护为主的治理措施.
-
-
马姝
-
-
摘要:
黑河市位于我省东北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因此,分析研究地下水水质特征,为黑河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科学规划、监督管理和决策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
常金玲
-
-
摘要: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采历史悠久,对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贡献的还有矿山地质环境。黑龙江省矿山企业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加之黑龙江省对矿山生态破坏与地质灾害的治理起步晚,粗放式管理,掠夺式开发。小矿井遍地开花,乱采滥挖,无证开采,更加重了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的日益恶化,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
-
-
HUANG Jing-jun;
黄敬军;
ZHANG Li;
张丽;
MIAO Shi-xian;
缪世贤
- 《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委会2013年年会暨地下水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江苏省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和存在“三集中”(开采层次集中、开采地段集中、开采时间集中)以及水文环境地质条件脆弱等因素,出现水位逐年下降,并形成区域性超采漏斗,致使部分地段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诱发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诸多环境地质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全省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四个阶段(发展、高峰、控制、压缩)、主采层(第Ⅱ、Ⅲ、Ⅳ承压水)区域水位降落漏斗的发展过程和因深层水超量开采诱发的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趋势,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科学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调配管理;合理利用浅层地下水及咸水资源,增加水资源调蓄能力;优化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有效监控地下水情;实行强制节约用水,加大污水资源化力度等对策建议.
-
-
-
郝莉莉;
冯启言;
王华;
胡中信
- 《2004年全国矿井地质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兖州煤田是中国东部最大的煤炭基地,2002年原煤产量达到4081.28万t,对中国的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煤炭生产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兖州煤田至2002年已累计塌陷面积约6825hm,最大深度9m,塌陷不但改变了地形地貌,还造成水土流失、耕地土壤质量下降、地表和地下建筑物受到破坏等灾害;另外,2002年矿井排水量达1971.85万t,长期的排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并诱发了井壁破裂.本文深入探讨了兖州煤田开发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尤其是矿井水的水质特征及利用、开采沉陷与防治、井壁破裂与控制.
-
-
鲁孟胜;
吴恩江;
孔凡顺;
单松炜
- 《2004年全国矿井地质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论述了水体污染、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环境异常、南四湖淤积、地球化学环境与地方病等环境地质问题,探讨了煤炭开采对南四湖湖容演变的积极影响.湖体及主要入湖河流污染严重;流域内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的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比较严重,地面塌陷面积达112.395km;各种固体废弃物积存总量6412.68万t;矿井排水对矿区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地方病以地氟病和克山病为主.在对流域内环境地质问题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流域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措施.
-
-
支兵发;
梁家海;
梁向阳;
卢耀东
- 《2004年海岸带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地质环境脆弱。在泛都市化趋势下,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将日趋增大,环境地质问题日益成为该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根据近年来地质调查成果资料,较为系统总结了有关环境地质问题,并从成因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划分。作者认为研究区城市化决策与实践忽视城市地学工作成果的应用与城市地学工作系统性不足,建议尽快系统地开展以环境地质为主体的城市地学工作,并加强地质部门与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及城市地学科普工作,提高人们对地学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增强城市地学成果的社会服务功能。
-
-
赵建康
- 《2004年海岸带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浙江省滨海平原因地下水资源开采诱发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区域性地面沉降、咸水内侵等环境地质问题,并随着地下水的开采不断发展,造成洪涝灾害加剧、城市排水排污能力削弱、内河通航能力下降及水质恶化等危害,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多年来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动态监测、调查成果,对浙江省滨海地区因开采地下水诱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简要的总结介绍。
-
-
-
孙晓明;
马震;
王卫东;
徐建国;
邢忠信;
王兰化;
康慧;
田德培;
李建芬;
肖国强
- 《2004年海岸带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60m,为全国平均数的23.6﹪。同时,该区又是我国地质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震频发,部分地区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差;山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矿山开采引起了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地下水污染已由以城市为主的点状向面状发展;水资源、土地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造成沿海湿地的不断退化;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与淤积、风暴潮对港口建设等海岸带开发工程以及临海城市造成巨大威胁。特别是地下水开发诱发的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是我国地下水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有效保护地质环境,是实现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
-
王欣宝;
王昕州;
赵雄英
- 《2004年海岸带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唐山市是河北省环渤海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是河北省最大的重工业城市,而且也是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下降漏斗、地裂缝、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震、固体废弃物等环境地质问题较为频发的地区。通过对唐山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以及对其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选择了岩土体结构类型、构造分布、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下降速率、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固体废弃物和地裂缝共8个指标。基于环境地质问题发育程度4个逻辑等级取值:微弱、轻度、中等和严重,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应地量化分级取值和标准化处理,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唐山市环境地质问题发育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对唐山市环境地质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为唐山市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