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371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地质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2篇、会议论文468篇、专利文献24899篇;相关期刊818种,包括风景名胜、山东国土资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等; 相关会议83种,包括第2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8届年会、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7届年会暨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等;地质公园的相关文献由2716位作者贡献,包括田明中、武法东、张忠慧等。

地质公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02 占比:6.97%

会议论文>

论文:468 占比:1.72%

专利文献>

论文:24899 占比:91.31%

总计:27269篇

地质公园—发文趋势图

地质公园

-研究学者

  • 田明中
  • 武法东
  • 张忠慧
  • 陈安泽
  • 吴成基
  • 赵逊
  • 李江风
  • 张绪教
  • 李晓琴
  • 郭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艳君
    • 摘要: 中国地质学会前副秘书长、中国旅游地学开拓者、中国地质公园事业主要推动者、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1月10日在北京逝世。陈安泽先生1933年12月27日出生于河南省临颍县。1951~1961年先后就读于武汉地质学校和北京地质学院。曾担任原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评委、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荣誉会长。陈安泽先生是我国旅游地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也是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主导及参与编著的《旅游地学概论》、《旅游地学大辞典》、《旅游地学原理》等著作,是我国旅游地学教育的标志性教材,为我国旅游地学专业人才培养、促进旅游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李璋; 段晓迪
    • 摘要: 探讨了大理苍山周边社区居民对将地质公园作为一种遗产保护工具的看法,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进行资料收集,通过访谈地质公园周边主要的村庄和村镇居民。这项研究的结果是根据在一个新发展的框架中确立的五个核心价值观提出的:知识和理解、共同价值观、利益和机会、角色和责任以及授权。结论:地质公园周边社区需要开展公共教育方案和提高认识的举措,其目的不仅是确保社区参与大理苍山地质公园的开发,更重要是促使社区采取管理行动。
    • 陈晶; 余振国; 林燕华
    • 摘要: 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在探索中逐渐发展,地质公园是实现地质遗迹保护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平台。从法律法规、地质公园建设、管理运营及社区发展4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目前,我国地质遗迹保护的法规制度较为滞后,东西部地区遗迹保护工作差距较大,地质公园的管理运营机制有待完善,公众认知及社区发展的协调性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议:完善遗迹保护立法与地质公园管理规章;建立地质遗迹数据库,统筹规划遗迹保护工作,推动西部地质公园建设;健全公园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实施运营;提升社区参与度与公众认知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王成武; 唐鸿湖; 耿巧; 杜家禄
    • 摘要: 为探索太行山地区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地理分析法研究了太行山地区2001—2020年建立的地质公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地质公园发展包括两个阶段,即2011年前的快速发展期和2011年之后的平稳发展期;(2)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集聚程度变化不大,空间均衡度始终呈现为差距悬殊;(3)地质公园空间分布总体经历了高密度区域形成、主核形成与演变的过程,其重心迁移轨迹相对稳定在太行山地区的几何中心偏南区域;(4)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的标准差椭圆形态变化不大,与太行山的方向和走向基本一致,面积呈现出“前期变化剧烈,后期逐渐增大”的特征;短轴变化不明显,长轴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5)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社会经济水平是太行山地区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 赵汀; 李兵; 吴珍汉; 高林志; 马寅生; 吴中海; 刘超; 梁飞
    • 摘要: 云台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是南太行地区层状峡谷地貌的典型代表。园区内发育一套中元古界云梦山组紫色石英砂岩,是地质公园典型代表性景观地层,在太行山地区广泛分布,被称作“太行山红层”,美学价值极高。其中发育大量的交错层理,波痕、干裂等层面沉积构造,在野外观察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基础上,通过对百家岩地质剖面重点剖析,采集不同层位的岩石样品,进行化学分析、薄片分析、沉积相特征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云梦山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百家岩景区云梦山组紫色石英砂岩形成于滨海海滩-潮坪沉积环境,部分沉积特征具有三角洲相特点,波浪对砂的来回冲洗,磨圆度较好,石英砂岩质地较纯,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高,整体处于频繁动荡整体抬升的状态。该研究不仅对揭示云台山地区中元古代古地理环境、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并有助于提高公园科普教育功能,增加公众对地质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带动焦作地区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 《广东园林》编辑部经过多方征集和充分酝酿后确定,除常设栏目“风景园林研究”“风景园林实践”“风景园林教育”“风景园林历史与艺术”外,2022年专题计划及专栏,专题包含的主题内容公布如下,欢迎大家踊跃投稿,一起推动风景园林学科及行业发展!【专题】一、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和重要任务。自然保护地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含: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部分风景名胜区等)等。专题主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研究,等。
    • 吴孟宇; 林木森
    • 摘要: 福建永泰百漈沟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其中保存较完整的古火山(有古火山口、火山断裂带和各种火山岩石)是中国东部白垩纪时代火山的典型代表,该公园是认识和研究古火山的天然博物馆。百漈沟古火山属于复合型火山锥,是由火山喷溢与爆发活动交替进行形成的、由喷溢相流纹岩和爆发相火山碎屑岩互层产出的火山机构,爆发相向火山外围减薄,喷溢相向火山外围增厚。火山活动结束后,由于底部岩浆房空虚,通常会造成火山机构坍塌,形成环状断裂及以火山口为中心的放射性断裂带。
    • 陈健
    • 摘要: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既有利于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营造信息化的地理课堂,也有利于助推地理课程变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支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相融合,是值得广大地理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捺山地质公园为例,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介绍如何在研学实践课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活动。
    • 黄伟荣
    • 摘要: 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对山东乳山岠嵎山地质公园核心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分类及评价,岠嵎山地质公园是涵盖了地貌景观、地质(体)剖面、地质构造、环境地质遗迹景观、水体景观五大类地质遗迹的综合性小型地质公园。岠嵎山地质年代为中生代燕山期,地质结构为岩浆岩,原系海底山脉,后因太古到中生代的造山运动和燕山运动,地壳隆起而成为陆上山脉。长期的海水剥蚀和岩体风化,使岠嵎山地貌主要呈现为裸露岩石以及极其发育的海蚀洞。岠嵎山主体岩性为中生代燕山晚期崂山超单元晶洞二长花岗岩,是岩浆岩活动的特殊遗迹,是研究该时期地质作用的典型地区。
    • 黄伟荣
    • 摘要: 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对平邑曾子山省级地质公园核心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分类及评价,曾子山地质公园是涵盖了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四大类遗迹的综合型小型地质公园,其中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受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一系列NNE向断裂构造,新生代由于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抬升遭受风化剥蚀,形成桌状山或方山等岱崮地貌。这些地貌景观不仅对研究古气候、古生物及地球演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有机结合,促进地学科普、教学过程,丰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