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瓦斯含量
煤层瓦斯含量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8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安全科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8828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煤、煤矿安全、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1年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研讨会、中国煤炭学会第三届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年会、2009年煤矿瓦斯灾害预防与控制国际研讨会等;煤层瓦斯含量的相关文献由625位作者贡献,包括隆清明、康建宏、张志刚等。
煤层瓦斯含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8828篇
占比:99.84%
总计:68941篇
煤层瓦斯含量
-研究学者
- 隆清明
- 康建宏
- 张志刚
- 王有湃
- 胡千庭
- 刘应科
- 吕贵春
- 徐超
- 文光才
- 梁运培
- 赵旭生
- 周厚权
- 孙飞
- 李全贵
- 王亮
- 王海东
- 程远平
- 雷红艳
- 刘乐
- 刘立果
- 姜志忠
- 孟雷庭
- 安丰华
- 宋明洋
- 常红
- 张宏图
- 张跃兵
- 成连华
- 李秋林
- 林海飞
- 段振伟
- 王兆丰
- 王顺双
- 罗永江
- 肖知国
- 胡良平
- 谢策
- 邹全乐
- 邹银辉
- 郑立刚
- 陈海栋
- 魏宗勇
- 魏建平
- 乔晓光
- 付栋
- 何将福
- 刘勇
- 周福宝
- 唐勇
- 夏同强
-
-
宋训东;
王平;
赵长闯
-
-
摘要:
统计了新庄煤矿近年来瓦斯涌出量及煤层瓦斯含量基本情况,分析得出影响该矿井瓦斯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开采标高、断层、褶曲、上覆岩层厚度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矿井开采实际划分了矿井瓦斯地质单元,根据不同地质单元内瓦斯赋存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瓦斯治理措施,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治理瓦斯,避免瓦斯超限和瓦斯事故的发生。
-
-
-
白磊
-
-
摘要:
文章以左权西区块煤样进压汞实验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对区块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本区煤储层孔隙以过渡孔和大孔为主,其中3号煤层孔隙连通性好,有利于流体在煤储层中的运移,8_(-1)和15号煤层孔隙连通性差,不利于甲烷的吸附和运移。
-
-
张志勇
-
-
摘要:
以茂通煤业有限公司开采的2号、3号煤层为工程背景,对煤层瓦斯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地勘钻孔瓦斯含量测定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建立煤层埋深与瓦斯含量的关系,得出煤层瓦斯含量随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同时采用分源预测法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当矿井生产能力达0.9 Mt/a时,在开采2号、3号煤层过程中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分别为34.06 m^(3)/min、32.98 m^(3)/min,最大相对涌出量分别为17.99 m^(3)/t、17.42 m^(3)/t。
-
-
周福宝;
康建宏;
王有湃;
张冉
-
-
摘要:
煤层瓦斯含量是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和评价矿井瓦斯储量的基础参数。针对现有测定方法需要井上和井下分阶段测量、测定周期长的不足,提出了煤层瓦斯含量井下一站式自动化测定新方法,介绍了煤样井下直接破碎系统、瓦斯解吸量自动化计量系统和数据自动采集处理系统等关键单元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其次,针对现有测定方法中损失瓦斯量估算误差大的难题,考虑煤孔隙结构的非均匀性建立了瓦斯分数阶扩散模型,以此准确推算煤样暴露过程的损失瓦斯量;搭建了模拟井下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流程的误差分析系统,通过设定不同吸附平衡压力来改变瓦斯含量,设定不同暴露时间来改变损失瓦斯量,并通过与传统模型对比来验证分数阶模型的准确性。实验表明,分数阶模型推算损失瓦斯量的误差在10%以内,测定瓦斯含量的误差在5%以内,而传统t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测定瓦斯含量的误差达到20%以上。最后,基于煤层瓦斯含量井下一站式自动化测定方法,研发了CWH12型煤层瓦斯含量测定仪,在淮南矿区朱集东矿和潘三矿进行了现场应用,并使用煤矿原有瓦斯含量测定设备对同一地点、同一深度的煤样进行了测定比较。现场试验表明,CWH12型煤层瓦斯含量测定仪比原有设备的测定值平均提高了13.5%,测量时间缩短至1.5 h以内,实现了煤层瓦斯含量的快速精准测定。
-
-
马磊;
陆卫东;
魏国营
-
-
摘要:
为提高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的精准度和效率,提出1种利用遗传算法(GA)和模拟退火算法(SA)混合初始化BP神经网络(BPNN)的瓦斯含量预测新模型(GASA-BPNN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筛选瓦斯含量主控因素并作为GASA-BPNN预测模型的输入。为解决BPNN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极小陷阱的问题,将GA和具有时变概率突跳性的SA整合为GASA算法协同初始化BPNN的权值和阈值,有效地提高BPNN的参数学习能力。将该模型应用于煤炭生产现场,结果表明:BPNN模型、GA-BPNN模型和GASA-BPNN模型瓦斯含量预测总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5.79%,9.03%,5.56%。相比BPNN模型和GA-BPNN模型,GASA-BPNN模型对样本的泛化能力更强,参数训练速度最快并且预测精准度最高。
-
-
武世龙
-
-
摘要:
瓦斯事故属于煤矿五大灾害之首,时刻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瓦斯防治是煤矿安全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开滦集团吕家坨煤矿是高瓦斯矿井,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越来越大,6574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1m3/min,致使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时常超限。为及时有效治理好上隅角高浓度瓦斯,吕家坨矿通过对6574综采工作面瓦斯异常涌出问题进行研究,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
-
刘兴;
马金魁;
许江涛
-
-
摘要:
为准确测定水分影响下的煤体瓦斯吸附量和瓦斯含量,以软、硬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模拟中Adsorption模块建立4种煤样在含水率为0%、1%、3%、5%条件下的煤大分子结构模型,并进一步对比了线性方程、传统线性方程、幂函数方程与指数方程在水分影响定量表征方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软硬煤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I型等温线特征,软煤的Langmuir体积高于硬煤,在含水率为0%~1%时,4种无烟煤的Langmuir体积受水分变化的影响最敏感;水分效应下软、硬无烟煤瓦斯吸附量的水分影响系数更适用于线性方程进行表征;同时软煤的水分影响程度系数a较小,即含水率的变化对软煤的瓦斯吸附量影响更显著。
-
-
严明庆
-
-
摘要:
针对煤层瓦斯含量深孔取样存在取样时间较长、取样质量较少、取样成功率较低的问题,设计了深孔快速取样装置,并进行模拟计算.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六喷嘴与八喷嘴引射器串联后产生的负压最大,最大负压为-11164 Pa,取样装置取样时间小于4 min,取样质量超过1 kg,满足了瓦斯含量快速取样测定的技术要求.
-
-
刘洋洋
-
-
摘要:
文章采用钻孔煤屑解吸法和分源预测法,测定了麦捷煤业矿井各煤层瓦斯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煤层瓦斯含量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加大的趋势.基于此,预测了不同煤层、瓦斯涌出源汇区域、不同开采方案的瓦斯涌出量,为麦捷煤业开采规划、瓦斯抽采方案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
-
殷秋朝;
李丰良;
张安生
- 《中国煤炭学会第三届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煤层瓦斯含量是矿井瓦斯灾害预测及防治的基础.本文利用多元数据融合分析和瓦斯地质要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勘探和生产期间实测瓦斯含量、利用瓦斯参数和瓦斯涌出量反算的瓦斯含量四组数据及数据融合,通过丰富翔实的钻孔资料建立起适用的瓦斯含量预测公式,实现了对矿井范围内瓦斯含量资料的最大利用,形成了适合矿井煤层瓦斯含量研究的配套方法.
-
-
- 《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针对采用孔口取样方式、利用瓦斯解吸法直接测定煤层瓦斯含量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找出了其误差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生产实际中降低误差的措施,提高了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值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
-
殷秋朝
-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煤层瓦斯含量是矿井瓦斯灾害预测及防治的基础,本文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和瓦斯地质要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勘探和生产期间实测瓦斯含量、利用瓦斯参数和瓦斯涌出量反算的瓦斯含量四组数据及数据融合,通过丰富翔实的钻孔资料建立起适用的瓦斯含量预测公式,实现了对矿井范围内瓦斯含量的最大利用。形成了适合矿井煤层瓦斯含量研究的配套方法。
-
-
王恩营
-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煤层瓦斯含量是决定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岩体结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围岩岩体结构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煤层围岩岩体结构控制了煤层瓦斯的赋存,岩体结构可用岩层效应厚度影响系数来表示。应用这一参数研究煤层瓦斯赋存比用煤层顶板岩性及含砂率更科学。计算了煤层顶板围岩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最佳有效影响厚度为20m。预测了新安煤田煤层瓦斯含量,预测值比较符合生产实际,可以作为生产中瓦斯涌出量预测及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的依据。
-
-
李文辉;
李光庆;
杨高远;
陈金锋
- 《2011年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在分析下石节煤矿井田地质及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瓦斯赋存和瓦斯涌出规律及相关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煤层瓦斯含量在平面上的分布趋势明显地显示了一个构造部位,高值区集中在井田中部,呈条带状展布,除个别钻孔为CH4带外,大部分区域属于N2—CH4带内。瓦斯赋存及瓦斯涌出与构造、煤层埋深、煤层厚度、地层含油性、沉积建造以及煤层底板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从而对未来瓦斯涌出进行了预测,为瓦斯治理提供了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