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陶
灰陶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专利文献31608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黄河.黄土.黄种人、南方文物、文博等;
灰陶的相关文献由402位作者贡献,包括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韩用祥、雍容等。
灰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608篇
占比:99.39%
总计:31803篇
灰陶
-研究学者
-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
- 韩用祥
- 雍容
- 乐庆森
- 余家栋
- 冀介良(摄影)1
- 刘建
- 刘治云
- 刘玲
- 刘翠兰
- 刘诗中
- 卢瑞芳
- 奚吉平
- 姜建成1
- 孙维昌
- 安立华(绘图)1
- 宫德杰1
- 徐建中
- 徐鹏章
- 戴书田
- 朱玉德1
- 李家和
- 李恩佳
- 涂家才
- 王先福
- 王占琴(绘图)1
- 田建文
- 程璐
- 穆海亭
- 罗二虎
- 罗宏斌
- 邓辉
- 郑洪春
- 郑远华
- 郭清华
- 郭瑞海
- 青州市博物馆1
- 韩树鸣(绘图)1
- 高建强
- 魏成敏1
- 黄英豪
- 齐城遗址博物馆1
- A Joint Archaeology Team of Department of ArchaeologyBeijing University Hubei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Jinzhou MuseumHubei123
- 丁兰
- 丁大涛
- 严涛池
- 临朐县文物保护管理所1
- 临朐县文物保管所1
- 丹青
- 于丽群
-
-
雍容
-
-
摘要:
陶白虎纹瓦当,汉,直径19.3cm。白虎是主管西方的神灵,与青龙、朱雀、玄武共同组成四神(也称四灵)。此瓦当泥质灰陶,圆形当面,外廓较宽,当心为一突起的大乳钉,面模印白虎纹图案,白虎依据圆瓦而呈弧形,作奔走状,张口怒目,凶猛威慑,蕴含气势,动感强烈,,突出了老虎的威严。整体设计匀称,富于美感。
-
-
雍容
-
-
摘要:
汉“千秋万岁”瓦当出土于汉王陵,直径17.8cm、厚4cm,泥质灰陶,青灰色,圆形,边廊较宽,瓦面中心有一个圆球形,四周起双阳线将瓦面四等分,呈扇形,每格填一字,为自右向左直读书写篆书“千秋万岁”四字,边缘起弦纹,整体风格自然、安详、质朴。“千秋万岁”文字瓦当在吉语文字瓦当中流行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它是吉语文字瓦当中出现时间最早的瓦当之一,且数量众多,版式多样,字法多变,意为岁月长久,承载了古人美好的愿景。千秋万岁不只局限于瓦当,我国很多朝代有铸造千秋万岁钱币。
-
-
关永坤
-
-
摘要:
2021年12月,河南省濮阳市在组织申报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过程中,于洪福寺汉代遗址所在地高新区新习镇寺上村征集到一批汉代画像石墓门、画像砖,空心砖,已集中收藏展示,现简介如下。1号画像空心砖,泥质灰陶,矩形,残长62厘米,宽44厘米,厚14厘米。前后两面模印纹饰,两侧素面,完整一端可见一条形大孔,断面呈矩形,内孔呈圆角长方形。
-
-
雍容
-
-
摘要:
飞鸿“延年”瓦当,秦瓦当,直径14.5cm,灰陶模制,为圆当有窄廓,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当面有一减地浮雕的鸿雁,伸颈展翅尾呈剪刀状,头颈挺直为中轴线,将篆体隶书“延年”二字隔于两侧,是秦代的典型特征,有意将画面一分为二,用乳钉补白,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美感。用鸿雁搭配“延年”二字来装饰瓦当、表示秦朝统治者的壮志凌云及江山宝座代代相传永不衰败。
-
-
秦欣欣
-
-
摘要:
汉代是中国古代大一统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农业和手工业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制陶作为手工业的重要部分得到了繁荣发展。汉时,陶器泥料精细,造型规整,注重实用性,装饰题材更为丰富美观,可以说是中国陶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汉代陶器大多为硬质的灰陶,生活气息浓厚,亦有软质的红陶、黑陶等,制作精致,装饰讲究,一般作为陪葬的明器。
-
-
秋兰菁
-
-
摘要:
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物。当你执杯饮水时,是否会想到:中国人的造物之道,造杯之美,早在几千年前就已深刻注入基因之中,至今不绝。图中这只灰陶杯子,造型颇为时髦,器口稍微外敞。
-
-
杜明明
-
-
摘要:
青瓷始于泥土,成于窑火,烧制工艺源远流长,经历了土器、陶器、灰陶、原始瓷、青瓷演变发展的过程。最早的原始瓷烧造“当为南方长江下游地区逐渐改善,终于在汉末出现了瓷器,成为中国文明的特点之一。”(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其中,尤以南方长江下游古越地区越窑高温烧制的青瓷出类拔萃(图1)。
-
-
胡晓宇;
王浩
-
-
摘要:
河南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夏代灰陶象鼻盉,出土时碎裂状况严重,经历多次粘接修复,此次因原先修复所用粘合剂经久老化,器物在原开裂部位重新开裂为数片。同时,除碎裂病害外,该件器物上同时存在粘接错位,补配缺块,过多着色、表面污染物等其它病害情况。为满足其日后保存及陈展需要,此次修复对其进行了断面清理,粘接加固、表面清洗等保护修复工作,本文介绍了这次再修复的整个过程,并对修复后的文物状况进行评估,以有利于其更好的保存与展示。
-
-
-
魏东;
杨艺洁;
赵晓芳;
刘连强;
林雪川(摄);
李光辉(摄)
-
-
摘要:
涿鹿故城(黄帝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北(图一),地处涿鹿县矾山盆地中,中心点海拔高度为733米。遗址平面为不规则四边形,南北长500余米,东西宽450~500米,城址周围现存高低不等的城墙。城内地表遗物非常丰富,以灰陶片和瓦片为主,另有少量的石制品。由于未进行科学发掘,长期以来对该遗址的性质和年代等问题一直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