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甲烷
溴甲烷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51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化学工业、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3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2104篇;相关期刊182种,包括口岸卫生控制、植物保护、农药科学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4年湖南省石油学会产学研结合论坛、第三届全国口岸卫生处理学术大会、第三届中国能力验证与标准样品论坛等;溴甲烷的相关文献由103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信伟、孙晓丹、李杰等。
溴甲烷—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104篇
占比:97.11%
总计:12464篇
溴甲烷
-研究学者
- 张信伟
- 孙晓丹
- 李杰
- 倪向前
- 张舒冬
- 张喜文
- 刘继华
- 黄庆林
- 张瑞峰
- 王跃进
- 苏长流
- 刘全杰
- 尹泽群
- 王斌
- 魏亚东
- 曹坳程
- 周小平
- 李文生
- 刘振
- 欧阳平凯
- 程瑜
- 刘永胜
- 李建光
- 汪万春
- 詹国平
- 康芬芬
- 张广平
- 张洪敏
- 张锴
- 徐亮
- 李丽
- 李奇
- 李柏树
- 王龙文
- 范志涛
- 蒋小龙
- 赵汗青
- 郭美霞
- 金则兵
- 闫博芊
- 刘晓莹
- 刘涛
- 吴剑光
- 唐可欣
- 李佩贤
- 杨金水
- 楼旭日
- 段刚
- 王凤斌
- 王进利
-
-
曹悦;
张琴;
李柏树;
王勇涛;
邵宝林;
陈乃中;
杨定;
李丽;
刘涛
-
-
摘要:
[目的]研究了15°C条件下溴甲烷熏蒸处理对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3龄幼虫的杀灭效果以及对春见[(Citrus reticulata×C.sinensis)cv.Okitsu No.44]、不知火[(C.unshiu×C.sinensis)×C.reticulate]2种丑橘品质的影响,为开发出口丑橘检疫处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春见、不知火2个品种的丑橘为研究对象,分别用6、12、18、24、30、36 g/m^(3)的溴甲烷熏蒸,然后放置储存在不同条件下;采用毒力测定和品质测定法对其灭虫效果以及其对水果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溴甲烷熏蒸浓度的提高,柑橘大实蝇的死亡率逐渐升高;在95%置信区间内,溴甲烷杀灭99.9968%柑橘大实蝇3龄幼虫所需的浓度-时间乘积约为125 g·h/m^(3)。品质测定结果表明,溴甲烷熏蒸对2种丑橘的色泽、可溶性糖含量、总酸度等指标无显著影响,但与对照组(CK)相比各溴甲烷熏蒸组丑橘在冷藏后的货架期有较高的腐烂率,这种不利影响可以通过熏蒸后常温储运来克服。[结论]溴甲烷熏蒸可用于出口丑橘中柑橘大实蝇的检疫处理,但处理后应在15°C以上储运,以避免在货架期内腐烂。
-
-
吴池莹;
张润何;
邓晓军;
盛永刚;
蔡文瑄;
谢敏;
陈仲兵;
杨晓君;
赵超敏;
樊祥
-
-
摘要:
建立樱桃中溴形态的分析方法,对比未熏蒸与熏蒸后樱桃中溴甲烷残留量和无机溴含量,研究溴甲烷熏蒸与溴残留的关系。采用水超声提取,以36 mmol/L硝酸+67 mmol/L氨水作为流动相,经阴离子色谱柱分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樱桃中的溴形态,并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确证樱桃中总溴含量,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检测樱桃中溴甲烷残留量。研究表明,溴形态分析方法中溴酸根的回收率在89.7%~101.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1%~3.5%,溴离子回收率为85.5%~107.3%,相对标准偏差为4.4%~7.0%,定量限为0.10 mg/kg。溴甲烷熏蒸后樱桃中只含有溴离子,其含量与总溴含量相符。熏蒸后樱桃中的溴甲烷残留量随时间递减,溴离子含量明显高于未熏蒸,且不受时间与保存条件的影响产生显著变化。本方法可对樱桃的溴甲烷熏蒸过程进行追溯,为水果的进出口风险监控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
李红营;
张信伟;
王海洋;
郭智芳
-
-
摘要:
甲烷直接转化制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是天然气化工行业公认的难题之一。传统的甲烷转化路线采用氧化方式活化甲烷,在苛刻的反应条件下必然会出现产物的深度氧化,转化率和选择性难以匹配是其最显著的缺点。因此,改变甲烷的活化方式是提高甲烷转化效率的关键突破口。与传统的甲烷直接转化路线相比,甲烷先活化为卤代甲烷后再继续转化的技术路线,具有甲烷易活化、卤代甲烷转化条件温和及能耗较低等优点,同时还解决了甲烷直接转化产物的深度氧化难题,故甲烷经卤代活化后再继续转化有望成为解决甲烷转化问题的重要方案。对比分析了多种甲烷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技术,对甲烷催化活化为氯甲烷和溴甲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卤代甲烷制取低碳烯烃、二甲醚和乙酸等过程的工艺路线、反应机理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卤代甲烷制烯烃技术路线在炼油化工转型过程中将成为甲烷高值化利用的重要参考。
-
-
求真
-
-
摘要:
威百亩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土壤熏蒸处理剂,可以有效防治线虫等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及杂草,是溴甲烷的替代品之一。截至2021年5月底,共有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沈阳丰收农药有限公司、潍坊中农联合化工有限公司的5个威百亩水剂产品(35%含量3个,42%含量2个)在我国登记并处于有效状态,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包括黄瓜根结线虫、番茄根结线虫和烟草(苗床)一年生杂草、猝倒病,但一直未有威百亩原药产品登记。
-
-
顾旭东
-
-
摘要:
已有100年应用历史的氯化苦,在我国目前已成为生姜、草莓、人参,三七等作物防治土传病害必不可少的农药品种,且使用技术成熟,无残留、对地下水无污染,是溴甲烷被禁用后一种难得的高效和环境友好型土壤熏蒸剂。相关生产企业通过对氯化苦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严格管控,使氯化苦成为我国高毒农药管理成功的典范。目前,我国剩余的几种高毒农药品种的淘汰已进入倒计时,氯化苦目前也被列入再评价程序或终将被淘汰。然而,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使用氯化苦的种植户,都对其药效、安全性以及严格规范的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此外氯化苦被淘汰的背后是挡不住的农业需求,特别是氯化苦淘汰后的替代品也成为了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种植户关注的焦点。为此,本传媒和相关单位联合举办氯化苦科普寘传系列活动,以通过不同角度并以文章,短视频等形式进行深度调研和系列报道,丛而让大家客观认识和科学评价氯化苦。也欢迎农药植保科研人员和广大用户投稿给我们,一经录用,即支付相应稿酬。
-
-
秦德玉;
刘美芹
-
-
摘要:
目的 分析溴甲烷等引起的农药中毒基本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农药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5例农药中毒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5例农药中毒均发生在农村(100%),均为散发病例,其中生活性中毒24例(68.57%,自服21例、误服3例)、生产性中毒11例(31.42%,自用9例、受雇2例);死亡8例(22.86%,均为生活性自服,百草枯7例、其他除草剂1例).2020年1-12月11例(31.43%):生活性中毒6例(17.1%)、生产性中毒5例(14.28%,自用3例、受雇2例,均为蔬菜大棚内熏蒸土壤引起的溴甲烷中毒).结论 农村存放和使用农药不当是农药中毒主要原因,生活性自服(自杀)病例居多,2020年生产性溴甲烷中毒病例较多,值得关注.建议加强高发群体农药中毒防控宣传教育,预防农药中毒发生.
-
-
-
-
摘要:
目前禁用农药46种,禁用的主要原因有:致癌、致畸,剧毒、高毒,长残效高残留,环境风险不可接受,地下水污染等。强调:溴甲烷,杀扑磷、2,4-滴丁酯(2023年1月29日禁用)。目前限制使用农药品种主有:限制使用名录(前22种农药实行定点经营),3种已禁用,23种(杀鼠剂未计入)。
-
-
蔡波;
方焱;
孟瑞;
敖苏;
吕宝乾;
刘嘉欢;
李加慧;
康芬芬;
魏亚东
-
-
摘要:
开展了在25°C、101 kPa,浓度为24 g/m^(3)的溴甲烷气体在不同熏蒸时间处理下对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杀灭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熏蒸1.0 h后,椰子木蛾的幼虫和成虫校正死亡率均为100.00%,椰子木蛾的卵对溴甲烷的耐受程度最高,其次是蛹;熏蒸2.0 h及以上可完全杀死椰子木蛾卵、1龄幼虫、3龄幼虫、5龄幼虫、蛹和成虫,该指标可为椰子木蛾安全检疫处理提供参考。并对实际处理中影响熏蒸效果的因素及注意事项以及溴甲烷熏蒸处理对椰子木蛾寄主种苗安全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实用性的工作建议。
-
-
-
-
-
摘要:
溴甲烷在农业上应用广泛,常用于植物保护作为杀虫剂、杀菌剂、土壤熏蒸剂和谷物熏蒸剂,其作为熏蒸剂作用卓越,但溴甲烷已于2019年1月1日在农业上禁用。有研究报道,荧光假单胞杆菌(微生物农药制剂)可作为溴甲烷的替代产品。荧光假单胞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rRNA I群荧光DNA同源组,是植物根际最普遍的微生物类群,具有分布广、数量多、营养需要简单、繁殖快、竞争定殖力强的特点。
-
-
张莹莹;
陈浪;
李岳芳;
邓益强;
区泽棠;
尹双凤
- 《2014年湖南省石油学会产学研结合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制低碳烯烃(乙烯+丙烯)的新工艺,即以SAPO-34和Zn修饰的SAPO-34(ZnAPSO-34s)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溴甲烷制低碳烯烃.与SAPO-34分子筛相比.ZnAPSO-34s在反应中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特别在Zn/Si摩尔比为0.02时,即Zn34-20,低碳烯烃收率为73.3%,溴甲烷转化率为92%.催化剂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强酸有利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提高,而弱酸有利于低碳烯烃的选择性提高.此外,发现反应中水的出现能够提高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可能的原因是:水与生成的低碳烯烃对分子筛表面强酸位的竞争吸附,反应中的水消耗了部分强酸位,从而抑制了氢转移反应.
-
-
-
-
-
-
-
-
-
詹国平
- 《2006年食品与医疗卫生用品辐照标准和质量控制国际培训班暨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熏蒸处理是一种最常用的除害处理方法,但研究表明,有的熏蒸剂如二溴乙烷能够致癌致畸,另外一些熏蒸剂则因污染环境或毒性太高等而被禁止或限制使用.现在真正常用的熏蒸剂仅有溴甲烷、磷化氢和硫酰氟三种,其中以溴甲烷的应用最为广泛.对于检疫处理中使用的溴甲烷,目前暂时列入豁免范畴,但随着其它处理技术的逐渐成熟,溴甲烷终将被禁用和淘汰.因此研究和采用其他除害处理方法是今后检疫除害处理研究的主要任务.由于辐照处理具有处理快速、不受季节限制、无化学残留和环保安全等特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该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在今后的检疫除害处理中,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替代溴甲烷熏蒸、保护臭氧层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检疫辐照处理进展进行了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