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
中亚五国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696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2761篇;相关期刊352种,包括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大陆桥视野、合作经济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管理国际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7年年会等;中亚五国的相关文献由79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海燕、周丽华、常庆等。
中亚五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2761篇
占比:98.90%
总计:63457篇
中亚五国
-研究学者
- 王海燕
- 周丽华
- 常庆
- 周亚军
- 段秀芳
- 于淑利
- 孙壮志
- 布娲鹣·阿布拉
- 张栋
- 曹守峰
- 李豫新
- 杨殿中
- 杨肃昌
- 王国梁
- 赵常庆
- 马惠兰
- 马骥
- 龚新蜀
- 中亚五国经济科技情报分析及合作前景研究课题组
- 刘亿
- 刘文翠
- 刘春涌
- 努尔兰别克·哈巴斯
- 张文中
- 张良
- 徐亚清
- 新疆金融学会中亚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 朱新鑫
- 朱莉
- 李德运
- 李春梅
- 李淑云
- 李钦
- 梁秀娟
- 牛林芝
- 王嘎
- 王旭红
- 肖珊
- 蒋晓辉
- 谭竹婷
- 陈俭
- 陈明山
- 韩海青
- 高志刚
- 高永久
- 黄德林
- Rashid Kulmatov
- Sayidjakhon Khasanov
- 丁志刚
- 乔云峰
-
-
李春梅
-
-
摘要:
当前,甘肃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化阶段,强工业是提升甘肃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和决定因素。把握“三新一高”导向,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新发展格局下甘肃实施强工业行动、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甘肃是我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往来具有比较优势的省份,中亚五国的产业发展与甘肃既广泛关联又存在梯度差。充分发挥甘肃工业的比较优势,实现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供需对接、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现阶段甘肃工业发展最有效的路径。
-
-
习近平
-
-
摘要:
(2022年1月25日)各位同事,各位朋友:中国人说,三十而立。中国同中亚国家30年的交往合作,立在真诚互信,立在平等互利。——30年来,我们顺应潮流、讲信修睦。在互谅互让基础上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使3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成为友好、互信、合作的纽带。中国同中亚五国相继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深化政治互信、互利合作,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路,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
-
夏冬青
-
-
摘要:
今年1月,中国分别迎来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30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
-
张志成;
王雯婧(指导)
-
-
摘要:
积极开展陕西与中亚五国的科技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能够促进科技的共同进步,同时能带动双方在经贸、文化领域的沟通合作,对陕西与中亚建立友好互利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学科角度分析研究发现:陕西学科发展水平较高,学科门类完善;中亚五国优势学科各具特色,但是整体水平较低。对比双方政府公布的产业政策,陕西与中亚五国的重点发展产业具有相似性,可以在农业、矿产开发、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科技合作。此外,还需根据中亚五国各自的优势学科及产业发展方向,采取有针对性的国别化差异合作。
-
-
周明
-
-
摘要:
在中国“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布局中,中亚地区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亚五国既是中国的周边地区,也是大国利益云集之地,还是发展中国家。除永久中立国土库曼斯坦之外,四国均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换言之,在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四个方向上,中亚均占有一席之地,其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
-
黄丽;
王武林;
龚姣
-
-
摘要:
梳理1992—2018年中亚五国碳排放变化过程,运用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模拟人均碳排放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基于中亚五国人均GDP、工业增加值、研发投入、自华进口中间品和资本品的技术溢出存量等指标,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以探究碳排放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中亚五国碳排放先降后升,各国碳排放的变化率波动较大,其中哈萨克斯坦碳排放占中亚五国碳排放比重最大。(2)就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拟合的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言,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表现为倒N型,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亚五国表现为N型。(3)中亚五国自华进口额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其中自华进口的中间品和资本品合计约占自华进口总额的3.920%~10.976%,中亚五国整体及各国中间品技术溢出存量均明显大于资本品技术溢出存量。(4)在影响中亚五国碳排放的诸多因素中,人均GDP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上升1%,碳排放分别增加0.337%和0.343%,研发投入、交互项Ln ZJ;×Ln S;(中间品技术溢出存量的自然对数×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自然对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研发投入每增加1%,碳排放可减少约0.432%,在降低因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导致的碳排放方面,中间品技术溢出存量的影响极小。
-
-
张月萍
-
-
摘要:
中亚五国是苏联解体后建立的独立主权国家,受政治、经济、民族等因素影响,其立法基础较为薄弱,立法进程也相对缓慢。国家解体前,苏联中亚加盟共和国的行政执法方式带有鲜明的强制性。以苏联解体为时间节点,其行政法体系及行政执法方式呈现出前后截然不同的特点。当代中亚五国的行政法愈加追求民主和服务理念,试图与国际行政法发展潮流保持一致,因此在行政改革以及行政立法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行政执法方式较苏联解体前更柔性化和多样化。中亚五国的行政法理论高度相似,行政执法领域的改革方向也大体一致,因此各国在行政法领域的立法和制度特色并不鲜明。整体而言,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在中亚五国的行政执法方式中仍占据主要地位,但服务型政府和保障公民合法权利逐渐成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的重要指导理念。中亚五国相关领域立法众多且密集,行政程序在立法中得到重视,以检察机关为监督主体的外部执法监督制度初步构建。
-
-
齐那尔·阿不都沙力克
-
-
摘要: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中亚国家相继宣布独立。1992年1月起,我国同中亚因家分别建立了外交关系。自此,我国尊重中亚国家选择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十分重视双方各自利益,促使各方外交关系和经济贸易稳定发展。建交30年,我国与中亚国家外交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从当初的睦邻友好关系到战略伙伴关系,再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等阶梯式发展,已成为国际关系当中的典范。也基于此,中国同中亚五国贸易额增长了将近100多倍,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双边关系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
-
-
张治国
-
-
摘要: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亚五国在历史、地理、政治、民族、语言、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具有许多相似点。梳理中亚五国独立后的共同语言生态变化及特点,探究它们共有的语言政策概况,分析这些语言生态与语言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我国语言政策和规划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
曾向红;
赵柳希
-
-
摘要:
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全球覆盖人口最多、辐射地区最广的国际性地区组织,但发展中还面临集体行动力不强、多边合作进展缓慢等问题。对此,现有研究主要围绕某些合作领域或以某成员国为对象展开分析,缺乏整体性视野,故不足以概括上合组织的整体发展状态,也未对上合组织当前的发展状态给予实质性回答。为进一步厘清上合组织的发展状态,本文从成员国对上合组织的利益需求、认同水平以及政策选择三个维度出发,对成员国与上合组织互动的总体倾向进行分析。如果将一致、多元、极化三种趋势作为成员国总体倾向为分析工具,可假设上合组织可能出现“同轨状态”“多轨状态”和“脱轨状态”三种发展状态。通过可以发现:上合组织仍处于“多轨状态”,成员国在利益需求、认同水平及行为选择三个层面均展现出显著差异。多轨状态一经形成,将对上合组织发挥机制功能、推进成员国合作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合作走深走实。明确上合组织发展状态,有助于人们明晰其不足,进而拟定相应对策推进组织团结,确保其行稳致远。
-
-
董昌娟
- 《“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管理国际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7年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投资合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国企业投资中亚也将迎来新的契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势必会掀起中国企业对中亚五国新一轮的投资高潮.本文总结了中国企业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企业投资中亚五国带来的新机遇,并据此提出针对中国企业投资中亚五国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