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游艺

游艺

游艺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111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专利文献1002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国际展望、满族研究等; 游艺的相关文献由867位作者贡献,包括重田泰、陈建生、潘胜海等。

游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 占比:10.13%

专利文献>

论文:1002 占比:89.87%

总计:1115篇

游艺—发文趋势图

游艺

-研究学者

  • 重田泰
  • 陈建生
  • 潘胜海
  • 周龙富
  • 胡兼
  • 李正洪
  • 苏本立
  • 刘勋
  • 林泽钊
  • 张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柏奕旻
    • 摘要: 立足中华文明传统,探索会通古今中西、适应当代生活经验的美育范式是时代性课题。西方美育精神以“教”为本,是一种包含观念认知、形式鉴赏、创作技艺的“游戏”范式。中华美育精神则以“学-习”为体,是一种蕴含情理交融、天人合一、技近乎道的“游艺”范式。两者的不同源于“两个世界”和“一个世界”的存在论结构差异。“美育的生活化”与“美育的共育化”是“游艺”范式当代转化的两条路径,将为中华美育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可鉴契机。
    • 李吉远; 初晓帅
    • 摘要: 1929年杭州举行的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其规模之宏大、影响力之深远,使其在中国武术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然大会距今已近百年,诸多史实逐渐模糊,研究勾勒其历史面貌,即为武术史研究需要,也可反映民国武术传播环境、价值体系的转变。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借用历史学、社会学视角,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的运作流程为轴线,探析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前后的相关史实,考察其经验利弊。民国时期出于对国家危亡的忧思,以尚武救国为期许,以国术科学化为目标,激起全国提倡国术浪潮。西式竞赛思想的融入与此时浙江特殊的政治、地理、人文环境,成功地推动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的举办。为保障其有序开展,大会在多方面的支持下,广泛宣传、积极筹备,客观上激起了民众参与兴趣,推动国术的传播,促进了国术的科学化发展。
    • 吴安宇
    • 摘要: 在当代古琴商业化危机和文化生态环境改变下,"琴乐存亡论"成为热点问题.当我们追溯去今最近、且较具代表性的时期——清代,发现传统儒家文化语境中琴乐主体的生存状态、传播方式等因素在这里已悄然变异,"入幕琴师""悬牌教琴""贩卖琴器"等三种琴家职业方式表明——清代古琴商业化初呈常态.整体来看,清代大部分游艺琴家仍捍卫着"乐之正统"的文化身份与地位、弘扬"乐以像德,琴以修身"的正统思想,向世人展示出"崇德乐群"的文化气质和时代精神.在当下古琴传承与保护困境中,清代游艺核心价值观"崇德乐群"应是琴乐艺术的传统转型与当代重建的关键点.
    • 罗坊增
    • 摘要: 刻铜15年,名家盒子遇见了不少,唯独还没见过王爷墨盒。5年前我在台州参观廖姐的中国民间刺绣博物馆途中发现桃源文化群里有人发了一个特别的小墨盒,卖家说是王爷的,我开始还不相信,买下后经多方查证还真是王爷的,而且是庆亲王爱新觉罗亦劻!下面我就给大家做关于爱新觉罗·奕劻赈灾游艺大会盒子的汇报。这个特别的墨盒带给我们刻铜界三个问题:1.清盒代表刻铜文字的高度,画稿代表绘画艺术的高度,官方的刻铜墨盒又代表什么呢?
    • 杨万里
    • 摘要: 元初理学家刘因不仅于义理之学有所自得,且致力于游艺之事,诗文创作外,在书画琴棋等方面均有高深造诣。他不仅明确提出了"艺是小学工夫"的理念,而且首次将作为今人之"艺"的诗文书画与古人的"六艺"之教对接起来,进一步提升了文艺在道学事业中的地位。在"游艺"实践中,他将"观物"思想与格物致知精神贯彻沦浃其间;而且将自己的归隐情志安放于艺术世界,表现出"适意玩情"的游艺态度。形神兼备的绘画观念和尚古的书学取向是刘因文艺美学的集中体现,但其终极旨趣却指向同一妙境——"天"。在致事理之广大而尽艺术之精微的努力中,刘因理学家的身份意识与文艺家的艺术素养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可见,元代理学家更为热情地接纳文艺,在诗文书画游艺中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和理论主张,更为深入地向文艺领域输入理学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从而影响着元代文艺思潮走向。所以,书画游艺之学理应被纳入理学"流而为文"现象的考察视域。
    • 宁江英; 胡梦洁; 沈小妮
    • 摘要: 汉代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是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为世人所认可的规范和原则。休闲活动中对智力的重视、提倡有时有节的休闲活动、在节日里开展休闲活动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