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85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5篇、会议论文137篇、专利文献56621篇;相关期刊273种,包括演艺科技、艺术科技、噪声与振动控制等; 相关会议71种,包括2017年全国声学设计与噪声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中国声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等;混响时间的相关文献由1189位作者贡献,包括章奎生、宋拥民、丁雷等。

混响时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5 占比:1.19%

会议论文>

论文:137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56621 占比:98.57%

总计:57443篇

混响时间—发文趋势图

混响时间

-研究学者

  • 章奎生
  • 宋拥民
  • 丁雷
  • 彭健新
  • 李国华
  • 杨志刚
  • 孟子厚
  • 项端祈
  • 孙海涛
  • 张三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九红; 吕翔宇; 张晓倩; 马欣怡
    • 摘要: 目的为降低船载游乐园建筑室内混响时间,满足噪声限值的要求,制定声环境设计方案;选择符合游览空间适宜性的吸声材料,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方法以船载游乐园中"与金尼交战"的场景空间为例,分析船载游乐园室内空间的原设计方案;采用依林-努特生公式计算空间内混响时间与吸声量,通过分析吸声材料的声学特性与施工工艺,选用3种吸声材料配合的声环境设计方案;最终使用ODEON软件模拟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结果无机纤维喷涂材料,金属微穿孔板和薄板式共振吸声体的声环境设计方案,使空间内各频率吸声量达到设计目标,软件模拟空间内整体混响时间、游览路线声场均匀度与混响时间均达到了设计目标;经过声环境设计后该空间声环境明显改善,与原设计相比降噪量达到3 dB,各频率混响时间达到标准控制范围。结论采用合理的声环境的设计方案可以提升音质、控制噪声,使游览空间声环境满足正常使用需求。
    • 杨琳
    • 摘要: 通过对录音、播音棚建筑声学的研究,探索录音、播音棚的建设中重要技术参数及设计理念对录音棚的影响,试图寻找出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有效的构造措施,得到合理的录音棚声学设计结果。主要讨论声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并结合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的语音录音室声学设计实例进行介绍,着重从房间的隔声设计、混响时间的设计进行讨论,并且通过模拟和实地测量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混响时间和本底噪声均符合要求。
    • 陈航; 刘刚
    • 摘要: 介绍了演艺中心歌舞剧院的声学设计内容,包括建筑体型设计、混响时间设计及木格栅设计等,用计算机音质模拟对设计进行了校正,用竣工检测进行了声学验收,竣工后的剧院设计参数达到规范要求及预期,声场效果良好。
    • 张光耀; 王红卫; 熊威; 杨晨曦
    • 摘要: 以深圳市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的建筑声学设计为例,探究超大型体育馆容积远超相关标准限值情况下,体育馆室内混响时间的设计取值。通过充分利用室内界面,布置不同吸声特性的材料,使室内混响时间达到设计值,解决体育馆内音质控制的难点。通过Odeon声学软件对竞技比赛和文艺演出两种模式进行仿真模拟,得出综合体育馆中频混响时间平均值分别为2.59 s、2.17 s,与设计标准值吻合。深圳体育中心超大型综合体育馆的声学设计方法,能够提高超大型体育馆的声学设计可靠性,能为类似场馆的建筑声学设计提供参考。
    • 王世龙; 路跻泽; 张晓排; 温博
    • 摘要: 铁路车站售票厅功能日趋多样化,因其客流量大、嘈杂,声环境有待改善.测试了某售票厅内的噪声,确定其主要噪声源,针对测试结果,提出了吸声降噪方案,建立售票厅降噪前后的声场仿真模型,计算了售票厅的吸声降噪量.研究表明,售票厅内平均声压级为74.2 dB(A),主要噪声源是售票员与顾客交流时由扬声器发出的声音.综合考虑降噪量和混响时间,吸水性海绵降噪效果较佳.采用吸水海绵降噪时,室内平均降噪量为5.4 dB,降噪后售票厅内平均声压级为68.8 dB(A),混响时间为1.2~1.3 s,声压级达到限值要求,混响时间符合最佳混响时间要求.
    • 吴慧; 陈卫松
    • 摘要: 针对HB加权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算法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加权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该算法将SCOT加权函数和HB加权函数相结合,构成复合加权函数。在接收信号信噪比不高于10 dB的情况下,该算法能锐化时延估计的峰值、提高时延估计结果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同类算法相比,该算法时延估计的正确率更高,均方根误差值也更小。
    • 刘卓昊; 肖新标; 刘谋凯; 张茜; 温泽峰
    • 摘要: 隧道混响是隧道内列车噪声显著的关键因素,对混响特性进行预测分析有助于隧道内的降噪研究。采用脉冲响应积分法测试空场隧道混响时间,利用虚源法建立隧道壁面吸声系数数值计算模型,反推隧道壁面的吸声系数,将其输入给基于声线跟踪原理建立的隧道内声场响应预测分析模型,以混响时间和D/R比(Direct/Reverberant ratio)详细分析隧道内车体表面声场的混响特性。结果表明:隧道壁面吸声系数经验值与反推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异,低于400 Hz频段经验值高于计算值,而高于400 Hz频段则反之。在车底响应面声源中心区域内直达声场强于混响声场,车底响应面的混响声场强度高于车顶响应面。混响时间均匀度从高到低的响应面分别为:车底、车顶、侧面,空场状态响应面上的平均混响时间明显高于有车状态下,其中车底响应面的最低。
    • 倪谦
    • 摘要: 剧院除了常规、基础使用要求外,声场的要求也十分重要。本文以宁波大榭剧院建设为例,以剧院使用要求为切入点,对剧场在不同部位和场景下的音质、噪声控制的声学应用进行剖析,针对性提出音质、噪声控制的建议。
    • 郭昶龙
    • 摘要: 针对某指挥大厅音视频系统设计项目,介绍该项目音视频系统设计内容和系统功能。常规指挥大厅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忽视建筑声学设计,导致建筑装修完成后音频系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不能满足标准规范要求,常常需要再次验证建筑声学指标或者对装修进行拆改,造成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为避免这一现象,建议同类型项目一定要重视建筑声学设计。本文针对该指挥中心的建筑声学、音频系统、视频显示系统三个子系统进行了同步设计,针对混响时间(Reverberation Time,RT)和噪声评价曲线指标、音频系统声学特性指标、视频系统显示特性指标等系统关键指标进行了详细剖析,可为同类型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 覃博文
    • 摘要: “珠江之眼”城市景观演播厅位于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址广州国际媒体港内,为满足在厅内实现各类活动演出的功能,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楼内景观,声学改造难度极大。历时1年半设计与实施,历经行业专家团队研讨论证,改造后的大厅整体风格与原有建筑协调和谐,整体声学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满足举办大型会议、专业展览、高端发布会等活动演出的使用需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