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85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5篇、会议论文137篇、专利文献56621篇;相关期刊273种,包括演艺科技、艺术科技、噪声与振动控制等;
相关会议71种,包括2017年全国声学设计与噪声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中国声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等;混响时间的相关文献由1189位作者贡献,包括章奎生、宋拥民、丁雷等。
混响时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6621篇
占比:98.57%
总计:57443篇
混响时间
-研究学者
- 章奎生
- 宋拥民
- 丁雷
- 彭健新
- 李国华
- 杨志刚
- 孟子厚
- 项端祈
- 孙海涛
- 张三明
- 梁华
- 王峥
- 盛胜我
- 钱志远
- 陆全根
- 吴硕贤
- 沈勇
- 胡清亮
- 莫方朔
- 蒋国荣
- 陈金京
- 余斌
- 周兆驹
- 康健
- 张昌佳
- 杨小军
- 燕翔
- 赵凤杰
- 赵越喆
- 顾克明
- 尚大晶
- 张九红
- 戴璐
- 熊文波
- 王红卫
- 罗钦平
- 陈延训
- Li Guohua
- PENG Jian-xin
- ZHANG Kui-sheng
- 刘海生
- 唐文
- 夏媛
- 孙广荣
- 曹孝振
- 李媛敏
- 李琪
- 王静波
- 石蓓
- 纪秉勇
-
-
张九红;
吕翔宇;
张晓倩;
马欣怡
-
-
摘要:
目的为降低船载游乐园建筑室内混响时间,满足噪声限值的要求,制定声环境设计方案;选择符合游览空间适宜性的吸声材料,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方法以船载游乐园中"与金尼交战"的场景空间为例,分析船载游乐园室内空间的原设计方案;采用依林-努特生公式计算空间内混响时间与吸声量,通过分析吸声材料的声学特性与施工工艺,选用3种吸声材料配合的声环境设计方案;最终使用ODEON软件模拟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结果无机纤维喷涂材料,金属微穿孔板和薄板式共振吸声体的声环境设计方案,使空间内各频率吸声量达到设计目标,软件模拟空间内整体混响时间、游览路线声场均匀度与混响时间均达到了设计目标;经过声环境设计后该空间声环境明显改善,与原设计相比降噪量达到3 dB,各频率混响时间达到标准控制范围。结论采用合理的声环境的设计方案可以提升音质、控制噪声,使游览空间声环境满足正常使用需求。
-
-
杨琳
-
-
摘要:
通过对录音、播音棚建筑声学的研究,探索录音、播音棚的建设中重要技术参数及设计理念对录音棚的影响,试图寻找出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有效的构造措施,得到合理的录音棚声学设计结果。主要讨论声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并结合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的语音录音室声学设计实例进行介绍,着重从房间的隔声设计、混响时间的设计进行讨论,并且通过模拟和实地测量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混响时间和本底噪声均符合要求。
-
-
陈航;
刘刚
-
-
摘要:
介绍了演艺中心歌舞剧院的声学设计内容,包括建筑体型设计、混响时间设计及木格栅设计等,用计算机音质模拟对设计进行了校正,用竣工检测进行了声学验收,竣工后的剧院设计参数达到规范要求及预期,声场效果良好。
-
-
张光耀;
王红卫;
熊威;
杨晨曦
-
-
摘要:
以深圳市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的建筑声学设计为例,探究超大型体育馆容积远超相关标准限值情况下,体育馆室内混响时间的设计取值。通过充分利用室内界面,布置不同吸声特性的材料,使室内混响时间达到设计值,解决体育馆内音质控制的难点。通过Odeon声学软件对竞技比赛和文艺演出两种模式进行仿真模拟,得出综合体育馆中频混响时间平均值分别为2.59 s、2.17 s,与设计标准值吻合。深圳体育中心超大型综合体育馆的声学设计方法,能够提高超大型体育馆的声学设计可靠性,能为类似场馆的建筑声学设计提供参考。
-
-
王世龙;
路跻泽;
张晓排;
温博
-
-
摘要:
铁路车站售票厅功能日趋多样化,因其客流量大、嘈杂,声环境有待改善.测试了某售票厅内的噪声,确定其主要噪声源,针对测试结果,提出了吸声降噪方案,建立售票厅降噪前后的声场仿真模型,计算了售票厅的吸声降噪量.研究表明,售票厅内平均声压级为74.2 dB(A),主要噪声源是售票员与顾客交流时由扬声器发出的声音.综合考虑降噪量和混响时间,吸水性海绵降噪效果较佳.采用吸水海绵降噪时,室内平均降噪量为5.4 dB,降噪后售票厅内平均声压级为68.8 dB(A),混响时间为1.2~1.3 s,声压级达到限值要求,混响时间符合最佳混响时间要求.
-
-
吴慧;
陈卫松
-
-
摘要:
针对HB加权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算法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加权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该算法将SCOT加权函数和HB加权函数相结合,构成复合加权函数。在接收信号信噪比不高于10 dB的情况下,该算法能锐化时延估计的峰值、提高时延估计结果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同类算法相比,该算法时延估计的正确率更高,均方根误差值也更小。
-
-
刘卓昊;
肖新标;
刘谋凯;
张茜;
温泽峰
-
-
摘要:
隧道混响是隧道内列车噪声显著的关键因素,对混响特性进行预测分析有助于隧道内的降噪研究。采用脉冲响应积分法测试空场隧道混响时间,利用虚源法建立隧道壁面吸声系数数值计算模型,反推隧道壁面的吸声系数,将其输入给基于声线跟踪原理建立的隧道内声场响应预测分析模型,以混响时间和D/R比(Direct/Reverberant ratio)详细分析隧道内车体表面声场的混响特性。结果表明:隧道壁面吸声系数经验值与反推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异,低于400 Hz频段经验值高于计算值,而高于400 Hz频段则反之。在车底响应面声源中心区域内直达声场强于混响声场,车底响应面的混响声场强度高于车顶响应面。混响时间均匀度从高到低的响应面分别为:车底、车顶、侧面,空场状态响应面上的平均混响时间明显高于有车状态下,其中车底响应面的最低。
-
-
倪谦
-
-
摘要:
剧院除了常规、基础使用要求外,声场的要求也十分重要。本文以宁波大榭剧院建设为例,以剧院使用要求为切入点,对剧场在不同部位和场景下的音质、噪声控制的声学应用进行剖析,针对性提出音质、噪声控制的建议。
-
-
郭昶龙
-
-
摘要:
针对某指挥大厅音视频系统设计项目,介绍该项目音视频系统设计内容和系统功能。常规指挥大厅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忽视建筑声学设计,导致建筑装修完成后音频系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不能满足标准规范要求,常常需要再次验证建筑声学指标或者对装修进行拆改,造成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为避免这一现象,建议同类型项目一定要重视建筑声学设计。本文针对该指挥中心的建筑声学、音频系统、视频显示系统三个子系统进行了同步设计,针对混响时间(Reverberation Time,RT)和噪声评价曲线指标、音频系统声学特性指标、视频系统显示特性指标等系统关键指标进行了详细剖析,可为同类型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
-
覃博文
-
-
摘要:
“珠江之眼”城市景观演播厅位于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址广州国际媒体港内,为满足在厅内实现各类活动演出的功能,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楼内景观,声学改造难度极大。历时1年半设计与实施,历经行业专家团队研讨论证,改造后的大厅整体风格与原有建筑协调和谐,整体声学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满足举办大型会议、专业展览、高端发布会等活动演出的使用需要。
-
-
陈伟;
杨秋阅
- 《第六届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国际峰会》
| 2019年
-
摘要:
小空间录音棚分布较广,大多位于城市繁华地段,由居民楼或地下室改建而成,其空间和场地都受到严重的限制,改造成型的录音棚,在音质特性上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演出风格往往是在同一个录音棚录制而成的,而视听种类有着本质差异,在固定吸声量的录音棚内无法满足不同演出类别的视听效果,为了弥补缺陷,后期为录音师电声装饰而成.为此,在小空间录音棚设计时,要控制声音传播,控制好背景噪声和混响时间.
-
-
郑肖丽;
李国华;
马东辉;
端木慧泉
- 《第六届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国际峰会》
| 2019年
-
摘要:
演播厅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录制节目和广播等语言类节目.因此,演播厅空间的厅堂音质相对其他功能的建筑空间有更加严格和具体的规范细则和施工工艺要求.演播厅的建筑声学设计好坏是评价演播厅建筑空间厅堂音质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演播厅的建筑声学设计进行分析,以商南演播厅为例,详细研讨演播厅建筑声学设计中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筑声学设计手法的运用,商南演播厅内混响时间及噪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满足录播、直播演出的功能需求。
-
-
-
FENG Shanyong;
冯善勇
- 《第二十八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应用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在剧院、音乐厅等演艺建筑的音质评价分析中,除了常规的混响时间指标以外,明晰度C80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而国内的演艺建筑音质设计中,涉及明晰度时,其参考依据一般均源自白瑞纳克先生对国外演艺建筑的资料分析.本文主要是基于国内近百座演艺建筑的实测音质数据,分析明晰度与混响时间之间的关系,为国内的演艺建筑音质设计提供参考素材.
-
-
-
-
Jiuhong Zhang;
张九红;
Yixi Zhang;
张轶稀;
Zhanfan Zhou;
周展帆;
Meixu Fang;
房美序
- 《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三届建筑物理学术大会》
| 2018年
-
摘要:
目标:评价录音棚的声环境质量,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关声学改造.过程及方法:查阅录音棚相关声学设计标准,通过现场测试背景噪声、混响时间和声场均匀度等声学指标,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与讨论:指出录音棚声学设计缺陷:由于电子机械设备等运行,导致录音棚内背景噪声偏大;房间界面材料吸声量较少,导致混响时间过长;墙体吸声材料和扩散体位置布置不合理,导致室内声场均匀性不足.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对录音棚整体进行理论分析与声学计算,最终提出改造方案.结论:改造方案:处理门和窗隔声,增加吸声材料吸声性能,侧墙均布扩散体等,最终满足声学指标要求.改造方案为今后录音棚的声学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