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声系数

吸声系数

吸声系数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718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2篇、会议论文76篇、专利文献26229篇;相关期刊280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噪声与振动控制等; 相关会议62种,包括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水下噪声学组成立三十周年第十五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第十三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第十二届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等;吸声系数的相关文献由1653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宏、朱从云、杨军等。

吸声系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2 占比:2.13%

会议论文>

论文:76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26229 占比:97.59%

总计:26877篇

吸声系数—发文趋势图

吸声系数

-研究学者

  • 侯宏
  • 朱从云
  • 杨军
  • 梁李斯
  • 晏雄
  • 孙亮
  • 黄其柏
  • 刘其霞
  • 张辉
  • 徐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甄冬; 王梓宇; 焦湘和; 刘晓昂; 上官文斌; 张曲
    • 摘要: 将不确定性理论应用于微穿孔板结构设计,分析不确定参数(微穿孔板板厚、声速、空气运动黏度)对微穿孔板吸声特性的影响。以板厚为随机变量,以声速和空气运动黏度为区间变量,建立微穿孔板随机-区间混合不确定性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法分析吸声系数和品质因素的不确定度,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选取吸声系数高于某一值时对应的频带宽度最大为优化目标,以品质因素大于某一值为约束条件,对微穿孔板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微穿孔板吸声系数和品质因素得到有效改善,吸声性能的稳健性得到提升,验证了随机-区间混合不确定性模型在微穿孔板吸声性能优化上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不确定性理论在声学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熊康; 杨啟梁; 胡溧
    • 摘要: 聚氨酯泡沫是汽车中常用的一种吸声材料,因为常规聚氨酯泡沫配方内含有机溶剂,影响车内空气质量,所以需要开发低污染聚氨酯泡沫吸声材料。本工作通过采用不含有机溶剂的低污染聚氨酯新型配方,并对配方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设计,由一步法合成聚氨酯泡沫,再使用LMS Test.Lab及阻抗管设备来测试分析材料的吸声性能。设计的低污染聚氨酯泡沫不仅可以降低汽车内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含量,而且其吸声性能较好,平均吸声系数为0.581,峰值吸声系数高达0.962。同时,利用圆管理论模型研究了低污染聚氨酯泡沫结构参数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当孔隙率在0.7、材料厚度在65 mm以下时,分别增大聚氨酯泡沫的孔隙率及材料厚度两个参数,材料的吸声性能得到提高,而流阻率则对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 董文凯; 陈美霞
    • 摘要: [目的]潜艇外壳表面敷设的水下吸声覆盖层在高静水压力作用挤压后的形状、材料参数都会发生改变,使吸声性能受到较大影响,故研究此影响对于潜艇声隐身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考虑空腔内压力对静压下覆盖层形变的作用及吸声性能的影响,基于轴对称有限元仿真,计算含圆柱形空腔水下吸声覆盖层的单胞变形;将形变量导入吸声覆盖层的一维理论模型,得到覆盖层的理论吸声系数曲线;利用形变后的几何模型开展声-固耦合对比分析,验证理论解析与数值仿真两种方法求解吸声系数的有效性。[结果]结果表明,不考虑材料参数变化,在静压下吸声覆盖层发生了单胞轴向和空腔径向收缩,吸声系数曲线向高频移动,腔压抵抗了静压下的收缩,减弱了曲线向高频移动的趋势,而吸声曲线上出现的尖锐谷值则为激起的腔内空气声腔模态所致。[结论]研究结果对于静压下吸声覆盖层吸声性能的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杨婉雨; 尹铫; 李超; 白国锋
    • 摘要: 针对提高水声材料设计中动态参数输入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复杨氏模量及泊松比准确测试方法。对于复杨氏模量测试,通过将Williams-Landel-Ferry(WLF)方程引入到Havriliak-Negami(H-N)模型中,采用信赖域反射算法对未知参数进行拟合得到材料参数宽频域主曲线。对于泊松比测试,根据同一材料不同形状因子表观杨氏模量之比与泊松比存在唯一量化关系的特性,仅通过两种不同形状因子试样的准静态有限元模拟,获得表观杨氏模量比值与泊松比量化曲线。因此,根据橡胶样品表观杨氏模量测试结果,可以直接利用局部加权回归获得其泊松比。最后,将前述材料制成直径为55 mm、厚度为50 mm的声管样品,放置在水声管中进行吸声系数测试。同时,把橡胶的复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测量结果输入到水-橡胶-水分层介质模型中进行吸声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两者吻合,验证了上述测试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何宇辰; 胡晨; 王俊杰; 姚智敏; 蔡俊
    • 摘要: 作为经典吸声系数预测模型,Delany-Bazley(DB)模型在纤维材料吸声预测方面一直有着较好的应用与口碑。但对于异形截面聚酯纤维的吸声性能预测,DB模型预测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针对DB模型中对吸声系数预测起重要影响的八个无量纲的常数,以扁平截面聚酯纤维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测量纤维材料的流阻数据对DB模型中的常数进行拟合,得到扁平截面聚酯纤维材料的优化吸声模型并开展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DB模型能较精确地分别预测异形截面纤维材料的吸声系数。预测数据和实验数据的误差率由原来的36.64%降低到9.16%,精确度相对提高了75.00%左右。
    • 颜猛; 傅亮; 查国涛; 贺才春
    • 摘要: 微穿孔板声衬基于亥姆霍兹共振器原理,是一种用于控制高速气流环境下管道噪声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其一般有单层、双层甚至多层的结构形式。当前,微穿孔板声衬在无气流环境下的声学设计理论成熟可靠,但在有气流,特别是在高速气流环境下的设计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尚未形成成熟统一的设计理论依据。文章基于无气流环境下的声学设计理论,在单层微穿孔板声衬的声阻抗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矩阵法,推导出一种能产生两个主要共振频率及更高阶共振频率的双层微穿孔板声衬的声阻抗理论模型。利用该声阻抗理论模型,文章针对某已知几何结构参数的双层微穿孔板声衬,计算得到其在声强级130 dB、流速60 m/s条件下的声阻抗和吸声系数,同时采用流管试验法进行实测。结果显示,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吸声系数的最大误差仅为0.05,可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 王飞萌; 王良模; 王陶; 王伟利; 陈威; 姜统飞
    • 摘要: 基于Johnson-Champoux-Allard(JCA)模型和微穿孔板理论,利用传递矩阵法建立了三聚氰胺吸音海绵不同填充方式形成的复合结构的吸声系数理论模型,并比较了其吸声性能:与单层微穿孔板结构a相比,微穿孔板-吸音海绵复合结构b和微穿孔板-吸音海绵-空腔复合结构c的吸声性能均有较大提升,微穿孔板-空腔-吸音海绵复合结构d的提升效果次之。分析了几何参数对复合结构b的吸声性能的影响,得出:微穿孔板的孔径越小,复合结构在中高频段的吸声效果越好;厚度越大,复合结构在高频段的吸声性能越低;穿孔率越大,复合结构在低频段的吸声性能越低;吸音海绵厚度的增加在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复合结构的吸声效果。基于粒子群算法对复合结构b和c的吸声性能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的复合结构b相比,优化后的复合结构c的平均吸声系数从0.565 4提升至0.751 9;与优化后的复合结构b相比,其吸声性能几乎不变,但吸声材料厚度减少了30%,在保持良好吸声性能的同时实现了轻量化。
    • 张鹏; 李贤徽; 盖晓玲; 王文江; 李幸运
    • 摘要: 针对穿孔膜结构低频吸声能力不足问题提出穿孔膜-扬声器复合吸声结构。将扬声器放置于穿孔膜结构后端组成复合吸声结构,可改善结构的低频吸声性能。利用传递矩阵方法建立复合结构吸声理论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软件对其吸声性能进行数值计算,并通过阻抗管实验对复合吸声结构的声学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复合吸声结构的理论和实验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扬声器在低频段引入一个吸声峰,调节扬声器的背腔深度可以扩大复合结构的吸声带宽,调节穿孔膜的背腔深度可以使吸声峰值向低频方向移动。合理地设计扬声器和穿孔膜的背腔深度,可以实现结构的高效低频吸声。
    • 王佳蓓; 周浩
    • 摘要: 声学覆盖层的低频吸声特性对潜艇声隐身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综合考虑空腔型覆盖层结构和局域共振型薄膜材料的低频吸声性能,建立局域共振型空腔覆盖层的有限元模型,研究复合结构在10 Hz~2 000 Hz频段内的吸声特性,并采用局域共振理论和模态分析揭示复合结构的吸声机理,进一步得到复合结构低频吸声性能的调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10 Hz~2 000 Hz频率范围内,相比空腔型覆盖层,复合结构的平均吸声系数提高到0.497;(2)复合结构的低频吸声机理为:通过下半部分空腔变形实现纵波向横波的转化,通过局域共振结构的反共振消耗声能,二者共同作用,提高吸声系数;(3)耦合产生的吸声峰峰值主要随覆盖层损耗因子的增大而增大,峰值频率主要随薄膜面积的增大而向高频移动。研究结果可为声学覆盖层的低频吸声特性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 廖琳; 向阳
    • 摘要: 为解决声学覆盖层在低频声学性能较差的问题,设计一种包含圆柱和圆台的组合空腔型覆盖层,利用软件COMSOL计算其在10 000 Hz以下的隔声量与吸声系数,研究覆盖层在不同结构尺寸下的声学性能,继而对组合空腔进行局部优化。结果显示:声学性能会随开孔率的增大而改善,且吸声性能曲线波峰往低频移动;当开孔率由圆台半径控制时,隔声量峰值频率往低频移动,当其由单胞半径控制时,则峰值频率往高频移动;当圆柱半径为1 mm、高度为10 mm时,声学性能相比其他尺寸空腔达到最优;对空腔中圆台结构的母线进行形状优化后,声学覆盖层声学性能得到改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