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混凝土拱坝

混凝土拱坝

混凝土拱坝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8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210645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大坝与安全、水电与新能源、黑龙江水利科技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五届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暨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年会、2015年中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与2015年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学术研讨会、第四届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等;混凝土拱坝的相关文献由59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国新、刘毅、周秋景等。

混凝土拱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8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10645 占比:99.89%

总计:210880篇

混凝土拱坝—发文趋势图

混凝土拱坝

-研究学者

  • 张国新
  • 刘毅
  • 周秋景
  • 杨波
  • 王汉辉
  • 郑东健
  • 刘光廷
  • 刘瑞强
  • 张富德
  • 朱伯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秀文; 赵向波; 王建
    • 摘要: 混凝土拱坝蓄水后,在水荷载作用下,坝体渗流安全不能处于全面受控状态。为掌握严寒区混凝土拱坝的渗流状态,文章根据初蓄—运行期大坝渗流监测成果,分析山口水电站坝基扬压力、坝体渗流、绕坝渗流、渗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严寒地区温控难度大影响,部分测点渗压出现异常情况,但不影响大坝整体安全运行;帷幕后渗压折减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坝体渗压规律基本合理,绕坝渗流变化较小,渗漏量远小于经验值。大坝在初蓄—运行期的渗流变化符合一般认知规律,大坝渗流处于安全状态。
    • 刘杰; 荆帅召
    • 摘要: 在混凝土拱坝工程实践中,不均匀坝基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缺陷且对坝体结构特性有重要影响。为探究不均匀坝基对混凝土拱坝失效破坏模式的影响,以某上、下部不均匀坝基条件下实际混凝土拱坝工程为例,建立坝体-坝基显式有限元整体分析模型,分析超载条件下坝体从局部破坏至整体失效全过程,并对比不同不均匀程度下坝体结构特性的差异。研究成果可为不均匀坝基条件下混凝土拱坝安全评价和基础处理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 皇夏军; 胡金光
    • 摘要: 如何提升拱坝结构整体强度,提升混凝土拱坝温控效果已成为当前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高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的意义与价值切入,分析了淤沙对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的影响及主要计算方式,并从提升淤沙高程、选定合理建设位置、做好结构表面防护等角度对提升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控制成效的举措进行了阐述,供相关人员参考。
    • 魏博文; 罗绍杨; 徐富刚; 袁冬阳; 张婉彤
    • 摘要: 针对混凝土拱坝变形机理的复杂性与测值的高度非线性,提出了一种融合残差有效成分的混凝土拱坝变形预测组合模型,解释大坝变形性能。鉴于统计模型无法有效联系筑坝材料性能演变对大坝变形的影响,结合有限元方法计算水压分量,构建混合模型;考虑到混合模型残差序列的混沌与周期性特征,采用极限学习机(ELM)模型和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SARIMA),分别对高频与低频信号进行逐一建模预测;考虑到ELM模型参数对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结合具有良好全局搜索能力的粒子群算法(PSO),对其参数寻优,构建了适应于高频信号处理的优化ELM模型;将高低频信号的预测结果与混合模型建模结果叠加,构建混凝土拱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以某混凝土拱坝为例,通过建立该大坝的3维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位移拱冠梁上的典型测点PLA1、PLA2水压分量,在构建混合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组合模型对典型测点的残差序列变化规律进行剖析与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统计模型、混合模型及基于EEMD-PSO-ELM模型,本文所建组合模型的拟合与预测能力更优,有效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同时,该组合模型具有出色的非线性信息挖掘与建模预测能力,可为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 胡添翼
    • 摘要: 变形数据可以直接表征混凝土拱坝安全状况,但传统变形分析一般仅针对单个监测点,不同监测点之间变形的相似和关联性质仍有待挖掘.基于时空数据挖掘领域的聚类方法,分析混凝土拱坝变形序列的变化过程,提取变形序列的相似性特征;提出混凝土拱坝变形数据不同时间截面、不同测点变形序列的绝对距离、增量距离、增速距离3种相似性指标及相应的综合距离指标,由此定量分析变形时间截面和变形空间测点的相似程度;利用Ward联结聚类方法,对混凝土坝变形时段及相应变形区域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的高混凝土坝变形测点聚类分析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时空聚类模型的聚类效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聚类相似性指标合理,时空聚类模型便捷、有效,可用于研究大坝相时段变形状态.
    • 佘春勇; 李星林
    • 摘要: 中小型水利工程因施工工期短、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等客观因素,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公共安全影响大、技术要求高的拱坝等水工建筑物,其施工质量尤应重视.采用故障树的方法梳理了混凝土拱坝的质量事故类型,通过文献计量、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中小型拱坝各类质量事故的施工风险,识别出混凝土拱坝的初始施工质量风险指标,进而采用专家甄别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系统提出了中小型混凝土拱坝施工质量风险及评价指标,为中小型拱坝施工质量监管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 张晓旭
    • 摘要: 大坝安全监测对稳定性研究和安全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对某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的环境量监测资料,基于统计模型原理掌握水位、气温和降雨量等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通过几何水准和静力水准监测方法对坝体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进行考证并得出安全性评价结论,所得成果对于大坝的安全形态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武璠; 程琳; 杨杰; 郑东健
    • 摘要: 利用混凝土拱坝地震记录识别的模态参数,可以揭示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实际动力特性的变化情况,为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和震后损伤评估提供重要信息.首先对模态识别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然后利用龙羊峡拱坝两次地震观测数据,采用"输入—输出"型和"仅考虑输出"型两类方法对大坝模态参数进行识别;最后将获得的模态识别结果与工程经验值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以分析评价识别结果的合理性.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基于地震记录的混凝土拱坝模态参数识别的工程应用提供经验借鉴.
    • 鞠琳; 刘金飞; 宋飞扬
    • 摘要: 施工仿真是高拱坝浇筑过程系统分析的重要手段,将计算机仿真过程中的内存对象与磁盘或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建立对应关系的持久化方法,可用以保存、分发和恢复仿真对象,是动态仿真、中继仿真、分布式仿真的基础引擎.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将仿真过程中所涉及的大量系统状态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形成系统快照的持久化算法.内容包括持久化环境构建,即:在类对象中保存与之对应的数据表名,并保存类属性与表字段的对应数据类型,进而实现仿真对象实例数据导出、仿真对象实例从数据库恢复等功能.某高混凝土拱坝浇筑仿真系统中的运用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 熊瑞
    • 摘要: 针对上高县保丰水库碾压混凝土拱坝坝体开展非线性有限元研究,建立有限元网格模型,采用超载法研究坝体整体安全性;模拟坝体正常蓄水位时,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坝体的应力变形状态;采取逐步增加库水容重的方法,进行逐步的非线性分析,通过对变形、屈服区随超载倍数增加演化过程的分析,确定超载安全系数,掌握坝体系统的安全储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坝体超载系数可满足安全要求,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