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机械传动
液压机械传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农业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18263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方农机、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等;液压机械传动的相关文献由16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志立、徐立友、曹付义等。
液压机械传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18263篇
占比:99.98%
总计:618374篇
液压机械传动
-研究学者
- 周志立
- 徐立友
- 曹付义
- 苑士华
- 张明柱
- 赖涤泉
- 刘修骥
- 华顺刚
- 李言
- 杜玖玉
- 胡纪滨
- 陈冬生
- 夏丽芳
- 王越航
- 程乐洲
- 贾鸿社
- 邹云飞
- 郭京波
- 郭广林
- 陈建勇
- 陈立新
- 魏超
- 代 宝
- 仲维灿
- 侯国勇
- 侯永胜
- 侯玉芳
- 倪向东
- 冯义
- 冯伟
- 冯其龙
- 冯琦
- 刘俊
- 刘博
- 刘振茂
- 刘晓光1
- 刘洋
- 刘禹男
- 刘继荣
- 刘群芳
- 司冀
- 吴双斌
- 吴双斌1
- 周亚婷
- 周国良
- 周懿俊
- 周逸云
- 唐希雯
- 唐广红
- 商继红
-
-
王越航;
曹付义;
席志强;
徐立友
-
-
摘要:
针对液压机械传动装置(HMT)模式切换时易出现动力中断、冲击度大且切换前后稳定输出转速不一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排量预测及转矩协调控制的模式切换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HMT模式切换数学模型,基于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对切换过程离合器转矩进行了协调控制;根据模式切换前后液压调速系统流量平衡方程,建立了基于所处工况信息(输入转速、负载转矩)的排量预测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液压泵排量阶跃调节至预测值,实现了模式切换前后稳定输出转速的基本一致。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使HMT模式切换过程最大输出转矩损失系数降低29.85%、切换时间减少17.82%、切换冲击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排量调节有效减小了切换前后稳定输出转速的误差,模式切换品质得到明显提高。
-
-
仲维灿;
裴煜;
穆宝;
李亮亮
-
-
摘要:
某核电厂大型油浸式变压器监测本体储油柜内的油位是通过液压机械传动测量系统实现的。压力式油位计的传感器通过法兰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储油柜下方,油位计长时间运行后多次出现法兰连接结构处渗油的缺陷,更换油位计时需将储油柜内的变压器油排空,且更换过程十分复杂。针对此类故障问题,分析了故障发生的原因,为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指出了对油位监测装置实施改造的必要性。设计了新型储油柜油位测量装置,利用“连通器”原理,采用导波雷达测量液位的方式测量储油柜内变压器油位。该装置降低油位计渗油故障率,同时在不需要将储油柜变压器油排空的工况下,即可实施油位监测装置更换工作。分析并研究了改造方案,对比分析了改造前后设备结构。
-
-
夏光;
夏岩;
唐希雯;
高军;
汪韶杰;
孙保群
-
-
摘要:
为解决拖拉机作业过程中因作业阻力波动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该研究以自主开发设计的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ydraulic 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HMCVT)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滑转率区间划分确定了滑转率控制和车速控制的优先级;通过对作业阻力范围划分确定了适合当前阻力状态下的HMCVT传动模式,并以拖拉机最高生产效率为目标制定了HMCVT系统在液压机械传动(Hydraul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HMT)和静液压传动(Hydrostatic Transmission,HST)模式下的变速规律,确定了HMT和HST传动模式下的排量比调节曲面.针对油压波动会影响液压泵排量调节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前馈补偿的滑模控制算法,搭建了HMCVT传动系统和调速策略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滑转率-阻力区间划分的调速控制策略能够在负载或路面条件发生变化时,将驱动轮滑转率约束在容许滑转率区间内;本文制定的变速规律相比于传统动力性变速规律能使拖拉机车速和加速度分别由5.06 km/h和0.05 m/s2提升至5.3 km/h和0.15 m/s2,加速度能力更强,可保证拖拉机的生产效率,提高拖拉机对复杂多变作业环境的适应性.
-
-
曹付义;
王越航;
冯琦;
徐立友
-
-
摘要:
为提高液压机械传动装置(HM T)模式切换过程稳定性,提出了一种HM T模式切换滚动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HM T模式切换原理分析和切换过程模型建立,制定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模式切换机构转矩和液压调速系统排量比调节的滚动协调控制策略;以减小HM T输出转速误差和车辆冲击度为目标,设计了具有状态约束的滚动协调控制器.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与未采用滚动协调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可减小模式切换过程输出转矩、转速波动,动载荷降低32.9%,冲击度减小37.31%,模式切换时间减少0.28 s,且排量比调节使得模式切换前后稳定输出转速基本保持一致,对模式切换过程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切换品质得到较大提高.研究结果对液压机械传动装置的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冯伟
-
-
摘要:
液压机械传动装置是平地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平地机运行的效率,也是平地机运行系统的重要基础设备支撑.研究液压机械传动平地机关键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提高机械运行的水平.文章对液压机械传动装置和液压机械平地机传动方案进行概述,提出液压机械传动平地机关键技术应用策略,旨在通过研究为我国平地机设备的进一步应用贡献绵薄之力.
-
-
-
-
弥宏刚
-
-
摘要:
科技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随着机械传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液压传动模式在矿山机械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转动惯量与体积小、操作灵活、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变速平稳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使得矿山机械燃料燃烧更为充分,有效提升了矿山机械传动效率与运行稳定性,展露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为充分发挥液压机械传动应用效能,本文对矿山机械中液压机械传动应用现状开展探讨,并提出有效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
-
刘俊;
谢永福
-
-
摘要:
工程机械在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机械工程传动既是现代机械的主要部件,也是建筑设备的基础,在项目设计和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驱动器性能对建筑机械功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液压机械传动技术作为先进的能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机械中.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
-
陈建勇
-
-
摘要:
目前机械制造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传动技术就是液压机械传动,不仅可以提高机械制造水平,还可以推动工业发展。目前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机械制造的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从液压传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具体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机械制造中需要和具体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
-
-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履带车辆的转向过程是一种复合运动过程,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是履带车辆的一种新型转向型式.基于履带车辆转向运动学及液压机械差速转向原理,建立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运动轨迹模型,该模型适合履带车辆所有行驶工况.采用MATLAB软件模拟履带车辆稳定转向和非稳定转向运动轨迹,分析履带车辆转向运动轨迹随不同工况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性能及行驶控制系统开发.
-
-
-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履带车辆的转向过程是一种复合运动过程,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是履带车辆的一种新型转向型式.基于履带车辆转向运动学及液压机械差速转向原理,建立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运动轨迹模型,该模型适合履带车辆所有行驶工况.采用MATLAB软件模拟履带车辆稳定转向和非稳定转向运动轨迹,分析履带车辆转向运动轨迹随不同工况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性能及行驶控制系统开发.
-
-
-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履带车辆的转向过程是一种复合运动过程,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是履带车辆的一种新型转向型式.基于履带车辆转向运动学及液压机械差速转向原理,建立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运动轨迹模型,该模型适合履带车辆所有行驶工况.采用MATLAB软件模拟履带车辆稳定转向和非稳定转向运动轨迹,分析履带车辆转向运动轨迹随不同工况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性能及行驶控制系统开发.
-
-
-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履带车辆的转向过程是一种复合运动过程,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是履带车辆的一种新型转向型式.基于履带车辆转向运动学及液压机械差速转向原理,建立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运动轨迹模型,该模型适合履带车辆所有行驶工况.采用MATLAB软件模拟履带车辆稳定转向和非稳定转向运动轨迹,分析履带车辆转向运动轨迹随不同工况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性能及行驶控制系统开发.
-
-
-
-
-
-
- 迪尔公司
- 索尔丹福斯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4-24
-
摘要:
在传动装置中的液压单元的输出速度采用一对可变磁阻传感器来确定,其中一个安装在由液压单元输出所驱动的一个齿轮上,而另一个安装在行星齿轮系统的支架上。两个传感器其中一个总是用于测量较高的速度,由此液压输出被直接地确定或由当时发动机的速度间接确定。这样在液压单元输出轴速度低的情况下,用于确定液压单元输出速度的速度传感器的频率不会降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