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液冷

液冷

液冷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9724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481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科技、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7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2006年全国第六届嵌入式系统学术年会、2002年晋冀鲁豫鄂蒙川沪云贵甘十一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河南分会学术年会等;液冷的相关文献由1441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德胜、张艳丽、杨国星等。

液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8 占比:2.4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9481 占比:97.50%

总计:9724篇

液冷—发文趋势图

液冷

-研究学者

  • 李德胜
  • 张艳丽
  • 杨国星
  • 臧昊哲
  • 臧重庆
  • 周鹏
  • 陈前
  • 劳力
  • 李树民
  • 王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万良; 陈祥; 刘静; 于伟
    • 摘要: 动力电池性能受温度影响显著,温度过高或温差过大会缩短其循环寿命。设计了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系统,为确定最佳的冷却系统管路连接方式,基于Star CCM+软件,对不同管路连接方案的流场分布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先串后并且进出口位置在中间的方案流量分配最均匀、压降最小,并通过热仿真验证方案可行。
    • 韩博; 王伊; 刘鹏; 高扬
    • 摘要: 根据任务需求,设计了一种液冷有源相控阵天线结构,并对天线主要组成结构进行了具体介绍,基于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对天线进行了模态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得到了各工况下的天线应力云图和变形云图,仿真结果表明,天线材料选用及结构强度校核均满足设计要求,且通过环境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该天线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今后类似相控阵天线结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 姚丽君
    • 摘要: 对于采用液冷方式的动力电池,主要通过导热胶将冷却液的温度传递至动力电池包内部的电芯,从而实现对动力电池温度的管控,导热胶是动力电池热管理不可缺少的核心部件。本文以动力电池热管理关键部件导热胶为研究对象,应用仿真软件STARCCM+建立动力电池热仿真模型,对导热胶的涂覆面积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不同的导热胶的分布面积对动力电池温度场分布的影响,为设计阶段导热胶的选型工作提供依据,并能在短期内实现不同涂覆方式的对比优化,缩短动力电池热管理开发周期,减少验证成本。
    • 田哲宁; 黄翔; 屈名勋
    • 摘要: 数据中心内空调水冷系统能耗是除IT设备能耗外第一大能耗,在国内数据中心,大多采用风冷或水冷的散热方式进行降温,而液冷散热是比风冷或水冷散热更直接效率更高的散热方式。现常采用的冷却塔与液冷技术相结合,由于冷却塔内发生的是直接蒸发冷却过程出水温度在进口空气湿球温度之上。而间接预冷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通过预冷段对进口空气进行预冷,可使出水温度达到进口空气湿球温度以下。夏季极端热湿气象条件下冷却塔出水温度有局限,不能满足液冷散热的需求,无法保证数据中心全年安全运行。故提出利用间接预冷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代替冷却塔与液冷系统结合。并对比了冷却塔与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的差异及性能。选取典型年气象参数制作了以出水温度为区分的分区地图,结合分区地图对冷却塔与间接预冷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与液冷系统结合的形式做出了分析。
    • 侯乃仁; 查云飞; 孟宪锋
    • 摘要: 以某18650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液冷散热的方法,研究在高温环境下,电池大倍率放电时的散热效果,并探究三种不同的冷却液进出口位置和六种不同的散热管道位置对电池组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哪种冷却液进出口位置和散热管道位置均能使电池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大温差分别不超过37°C、35°C和2.5°C;c进出口位置为最佳冷却液进出口位置;电池上部和下部冷却管道的距离为30 mm时可得到最佳散热效果。
    • 柯巧敏; 郭剑; 王亦伟; 曹文炅; 陈满; 蒋方明
    • 摘要: 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源,是由成百上千个单体电池串并后高度集成于有限空间内以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然而,电池组内单体电池意外发生热失控时极易将热量迅速传递给周边电池,引起电池系统整体发生热失控,酿成事故,可见阻隔热失控蔓延对保障电池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蛇形波纹管液冷式热管理系统,以18650型动力电池组为研究对象,探讨对目标电池加热诱发其热失控时,采用冷却措施对电池组内热失控传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未采取任何冷却措施的情况下,目标电池发生热失控后迅速蔓延至整个电池模组,导致整个模组发生热失控;而在相同滥用环境下,采用液冷措施的实验中,目标电池被加热后出现长达一个小时的温度平台,未发生热失控,通过增大加热功率加速其发生热失控后,周围电池均未发生热失控蔓延。这表明液冷式热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带走电池反应产生的热量,从而延长了从电池材料开始发生放热副反应到热失控之间的时间,并减少热失控电池对周围电池传播的热量,避免了热蔓延的发生。
    • 曾祥兵; 谢堃; 张伟; 徐俊超; 张培根; 孙正明
    • 摘要: 为提高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和加热系统的冷却和加热效果与安全性,本文中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冷热集成系统。其中,液冷板采用独立式盘绕铝管嵌入铝材基板结构,并设计了流量分区以适应电池模组差异化的冷却需求,而低温条件下电池模组的快速加热,则通过集成PTC热敏电阻模块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40°C条件下进行快速充电和大功率放电循环时,电池包4个分区的最高温度均低于45°C,且各分区温差在1°C左右;在环境温度为-20°C时,内部加热方案可快速将电池包温度由-20°C上升至可大电流充电的温度,且其能耗比外部循环加热方式降低41.4%。
    • 刘科延
    • 摘要: 锂离子电池组的散热问题是影响电动汽车动力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论文基于AMESim软件搭建了锂离子电池模组液冷散热系统的一维仿真模型,探究了不同冷却流道设计对锂离子电池组散热效果的影响。对设计的四种不同冷却结构的散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方案四的最高温度及温差最低,冷却效果最佳。结果表明,流道进出口位置、各支路分流情况及流道与电池组的接触面积等因素均对电池组的散热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流道排布可以显著改善电池组的冷却效果,降低电池组最高温度,提高电池组温度均匀性,这为锂离子电池液体冷却系统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 刘小杰; 张英; 刘洋; 李琪
    • 摘要: 锂离子电池对温度较敏感,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复杂的电化学反应。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引起电池性能衰减,甚至诱发热失控,需要引入热管理系统控制电池温度,改善模块温度均匀性。根据传热介质的不同,将热管理技术分为风冷、相变材料、液冷和热管,分析各技术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和改进策略。从成本、控温效果和持续性等方面,对各技术进行多角度的综合性分析和评价,以明确适用范围。对多种技术相结合的耦合式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
    • 刘涓; 苏全永; 施政; 薛显谋
    • 摘要: 相较于风冷、相变等散热方式,液冷具有稳定、效率高等优势,是目前相控阵天线散热的首选方式。针对等截面平直流道相控阵天线冷却不均匀、收发(transmitting/receiving,T/R)组件温差大的突出问题,与以往部件级热控设计方法不同,本文首次提出了相控阵天线整机热控设计思路,设计了变截面平直流道和双螺旋流道两种优化结构。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双螺旋结构流道冷却效果最优,优化后芯片最高温度降低了35.6%,T/R温差降低了51.8%。此外,所提方法成功量化给出了流速对冷却效果的影响,可有效解决大功率有源相控阵天线热控设计难题,可行性和实用性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