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项目
个人项目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8篇,主要集中在体育、中国文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9767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田径、游泳季刊、当代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等;个人项目的相关文献由250位作者贡献,包括汪敏、刘周、张鹃等。
个人项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767篇
占比:98.52%
总计:20064篇
个人项目
-研究学者
- 汪敏
- 刘周
- 张鹃
- 李灿
- 陈晓齐
- 严韵文
- 倪旭芬
- 冯百毓
- 刁在箴
- 刘思雨
- 卞
- 周海洋
- 天涯
- 孔祥安
- 左昌伦
- 李寅生
- 杜家俊
- 滕树云
- 祝岚艳
- 苗向东
- 董冰峰
- 迟爱光
- 郭珍明
- 陈莹莹
- 齐桂凤
- Clark
- David
- Marshall Goldsmith
- Б.М.佩斯特洛夫
- 上海市分局
- 乔仰峰
- 九间
- 任长顺
- 伍军红
- 何幸光
- 余锋
- 保罗·J·卡宾特
- 光明
- 兰保森
- 冬青
- 刘伟
- 刘俊红
- 刘兴
- 刘容娟
- 刘幼琼
- 刘春光
- 刘晓蓉
- 刘永
- 刘玉明
- 刘瑞东
-
-
陈莹莹
-
-
摘要:
艺术体操作为难美类评分项目,评分规则每四年修改一次,每次修改都将对艺术体操项目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国际体操联合会 2017 版、2022 版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进行研究比较 , 分析新周期、新规则下艺术体操个人项目主要变化及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2022 版评分规则在难度分上依旧采取不封顶制,在难度组中,联合难度成为夺分关键,娴熟掌握器械特性奠定得分基础,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惊险性再提升;在艺术组中,艺术评判愈加细致、客观,舞步组合也回归了艺术评判。新规则对两者的重视共同引导着艺术体操向着竞技性和观赏性兼具的方向发展。建议我国个人运动员应编选适合自身的身体难度,在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中提升抛的高度和身体旋转的速率,增加抛、接器械的多样性,并根据运动员的自身特点选择成套动作音乐。
-
-
徐珂蒙
-
-
摘要:
随着艺术体操项目的不断发展,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不断更新,该文从规则的角度分析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身体难度动作的发展趋势.运动员成套中身体难度是成套动作的核心,对成套动作的技术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访谈法等对所收集的资料及比赛视频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
-
-
赵秋爽;
廖元金
-
-
摘要:
为探究中国青少年蹦床网上个人项目的发展态势,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05—2020年国际蹦床评分规则和中国青少年特定规则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对中国青少年蹦床网上个人项目得分要素及其与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技术、难度、高度、位移是得分要素.(2)技术与成绩关联度始终处于第一位,其中在女子比赛表现为逐届下降趋势.(3)难度与成绩关联度逐届减弱,男女表现有所不同,分别处于第二位和第三位.(4)高度与成绩关联度呈逐步上升的态势,其中在女子赛事中表现更为明显,男女分列第三位和第二位.(5)位移与成绩关联度呈现反"抛物线"趋势.(6)前三名运动员与完成决赛的其他运动员相比,技术、高度和位移差距逐届缩小,难度差距逐届增大,女子表现尤为明显.
-
-
杜家俊;
祝岚艳
-
-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第36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个人项目成套难度的研究,深度解析了世界优秀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运动员成套难度编排的最新状况和特点。结果显示:俄罗斯运动员在个人全能的4个项目中都具有很高的竞技水平;绝大多数运动员的优势项目是圈操,而带操则是多数运动员的弱势项目;多数运动员在圈、球、棒的项目中偏重器械难度动作,而在带操的项目中则偏重身体难度动作,只有个别优秀运动员偏重带操、球操中的器械难度动作,也有个别运动员注重身体难度和器械难度动作的平衡发展;俄罗斯运动员在成套动作完成的艺术价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在技术价值方面前八名运动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误。
-
-
杜家俊;
祝岚艳
-
-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第36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个人项目成套难度的研究,深度解析了世界优秀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运动员成套难度编排的最新状况和特点.结果显示:俄罗斯运动员在个人全能的4个项目中都具有很高的竞技水平;绝大多数运动员的优势项目是圈操,而带操则是多数运动员的弱势项目;多数运动员在圈、球、棒的项目中偏重器械难度动作,而在带操的项目中则偏重身体难度动作,只有个别优秀运动员偏重带操、球操中的器械难度动作,也有个别运动员注重身体难度和器械难度动作的平衡发展;俄罗斯运动员在成套动作完成的艺术价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在技术价值方面前八名运动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误.
-
-
黄志浩;
刘瑞东
-
-
摘要:
探讨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和自信心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个人项目(短跑、长跑、健美操)及集体项目(篮球、足球、排球)2种锻炼方式对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100名大学生进行16周的运动干预,于实验前,实验中每隔两周,实验后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中的《神经质量表》(N量表)、《自信心量表》进行测评.结果:(1)个人项目组、集体项目组情绪稳定性和自信心水平均得到了改善;(2)集体项目组情绪稳定性改善效果好于个人项目组,个人项目组自信心水平改善效果好于集体项目组;(3)干预周期的时间主效应显著,锻炼时间持续12周以上,心理效益达到最佳的改善状态,并一直保持这个状态.结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和自信心水平;在2种锻炼方式中,集体项目对情绪稳定性以及个人项目对自信心水平的改善效果最佳;锻炼时间持续12周,才可以看到明显的心理效益.
-
-
-
-
汪敏;
时与遥
-
-
摘要:
遵循新奥运周期(2017—2020)国际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技术的发展前沿,对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的选编要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适应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创新编排的发展思路.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分析法等,对2018年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个人全能前8名运动员4项器械成套的器械难度编排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器械难度的构成缺乏创意性、器械难度的价值缺少含金量、器械难度的表现形式单一、完成缺乏稳定发挥,是阻碍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难度获取高分值的瓶颈,影响成套动作的空间效果、审美效果、艺术效果和最终成绩.凸显"创意""典型""多样""超完美"是当今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发展的主体趋势.
-
-
袁国庆;
李文敏;
黄佳儒;
杨扬;
郭立涛;
朱永博
-
-
摘要:
目的:探析短道速滑个人项目两届冬奥会及冬奥会与世锦赛体力分配策略规律差异.方法:收集整理索契、平昌冬奥会,以及2014-2017年世锦赛短道速滑个人项目相关数据,分析单圈用时、肯德尔相关系数.结果:(1)冬奥会各单项单圈用时不同程度地少于世锦赛,平昌不同程度地少于索契;(2)除2016世锦赛500 m,其他赛事均全程具有显著相关(P<0.05);(3)除索契冬奥会女子1000m,其他赛事均较早出现显著相关(P<0.05),平昌冬奥会男子与女子均在第7、8圈为高相关(r≥0.70);(4)平昌冬奥会1 500m男子第12、13圈,女子第13圈为高相关(r≥0.70),两者均从第9圈开始出现显著相关(P<0.05).结论:500 m出发位置尤为重要,高速滑行中稳固站位能力需求突出,冬奥会中对全程维持速度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冬奥会1000m与1 500m比赛争夺有利位置战术的实施位置较以往更为靠后.
-
-
张洋;
李贵森
-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2015年
-
摘要:
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是项目的指导性文件.本文以2013-2016周期艺术体操难度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对新规则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归纳总结近两版规则变革对艺术体操个人项目难度发展趋势进行探究,并以新规则为契机,为使我国艺术体操进一步提高成套动作难度技术水平并力求走在世界前沿提供理论支持.2013版评分规则个人项目细化评价体系,提升难度价值比重;身体难度数、组别减少,精简基础价值,丰富难度结构,取消柔韧类别,增加舞步组合,降低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基础价值与附加标准,明确界定运用数量。新周期个人项目体现了竞技性与艺术性并重的发展趋势,鼓励连接形式丰富的高分值身体难度动作、创新身体难度动作以及以人为本的身体难度动作的运用;强调器械基本技术组的运用,体现器械技术与身体动作紧密结合的趋势。
-
-
王娟
- 《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
| 2013年
-
摘要:
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国际比赛排名在不断地稳步上升,但总是难有大的突破.难度动作的发展一直是艺术体操项目发展的重点内容,始终处于中心位置.该文以提高我国艺术体操技术水平为目标,以艺术体操个人项目难度动作为研究对象,选定难度动作为突破口,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录像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历届评分规则在难度动作方面的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对中外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中难度动作的使用数量、类型、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为我国艺术体操个人运动员难度动作的选择、编排、创新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