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
浙江瑞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中国文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专利文献70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法音、中国防伪报道、人民政坛等;
浙江瑞安的相关文献由131位作者贡献,包括彭乃木、潘群敏、张维尧等。
浙江瑞安
-研究学者
- 彭乃木
- 潘群敏
- 张维尧
- 朱金胡
- 林兴伟
- 蔡庆尧
- 何忠林
- 刘旷
- 姜宗清
- 朱永兴
- 栗欢
- 池祥伟
- 潘翔翔
- 程月飞
- 蔡飞林
- 许聪蕾
- 郑福勃
- 郑美娟
- 郭高程
- 钟顺勇
- 陈义重
- 丁永胜
- 丁涛
- 丁炳扬
- 关宏超
- 刘作忠
- 刘振启
- 刘杰
- 卢明和
- 叶建胜
- 吴宝鹤
- 吴晓瓯
- 周兴杞
- 周旺喜
- 周琪琪
- 孔水瑛
- 孙崇涛(口述)
- 宋应江
- 年晓
- 张宏
- 张登贵
- 张益
- 彭林
- 戴飞多
- 施昌存
- 曹振荣
- 朱建光
- 朱洪涛
- 朱鹏
- 李光鑫
-
-
周旺喜;
谢国龙;
丁永胜
-
-
摘要: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介绍瑞安市农作物种业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当地种业发展提供参考。
-
-
潘翔翔;
谢钦巨;
叶建胜;
陈义重;
何忠林;
郑建鹏
-
-
摘要:
“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本文以瑞安市曹村镇为研究区域,阐述了曹村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从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提出了引领乡村振兴的对策,以期为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
-
王兴东
-
-
摘要:
人物表曾联松33岁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编辑、浙江瑞安人,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系,后参加华东地区供销社工作。赵庆柱34岁解放军某部营长,曾联松大学同学,在重庆同时入党,宁波慈济人。项佩瑜32岁曾联松的妻子,纺纱厂职工学校的教师。曾一冲6岁曾联松儿子。倪阿婆60岁苏州人,教会学校毕业,法国商人的家庭女佣,国民党的潜伏特务。许炳山40岁上海地下党工人纠察队领导,解放后任上海工会领导。勒德尼45岁法电公司的经理,法国人。俞立方50岁中纺二厂的厂长,民族资本家,民革人士。范家齐45岁上海海关巡缉舰的舰长,中国民主建国会成员。张心田35岁中共地下党员,上电公司的工程师。周巧妹25岁中纺二厂的纺纱女工。项阿翠38岁项佩瑜侄女,浙江瑞安乡下农民。军统局顾站长及其他群众演员。
-
-
胡妍
-
-
摘要:
浙江瑞安,是一座千年古城,有文韵润心、书香满城的城市气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瑞安要聚焦高水平打造“青春都市·幸福瑞安”,实现新跨越。古城千年文脉正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进。瑞安是温州下辖县级市,位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交汇处,正在打造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南部新区;建成区面积8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2万,是浙江人口第三大县;GDP超千亿,是浙江第七个经济千亿大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16张国家级城市金名片,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
丁涛
-
-
摘要:
已届耄耋之年的著名版画家南京艺术学院张树云教授,今天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正是长期投身艺术、不懈努力的结果。一、1937-1949年。画画的爱好与地方木刻的氛围,使他自少年时代起就结缘版画;国难当头与抗日救国的热忱,使他的版画一开始就成为“战斗的艺术”。张树云1921年3月生于浙江瑞安。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祖国多灾多难、阴霾弥布的非常岁月。
-
-
孙崇涛(口述);
陈建平(整理)
-
-
摘要:
生于人文荟萃、名家辈出的浙江瑞安,与号称"南曲之祖"的《琵琶记》的作者高则诚为同乡的孙崇涛先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培养的第一批戏曲专业硕士研究生,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首届戏剧戏曲学毕业生,师从著名戏剧学家张庚先生。1981年毕业后留院工作,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戏曲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
-
-
-
摘要:
蔡雄,字思牟,浙江瑞安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温州地区早期著名的青年和学生运动领袖。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久,在温州英勇就义。蔡雄,1907年出生在浙江瑞安县海安所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上有一兄,下有一妹,因父亲去世早,全家依靠母亲操持抚养、清苦度日。
-
-
-
高三山;
蒋寿平;
周兴杞
-
-
摘要:
雷高升,原名施德彰,又名雷震、雷冷霜、彭志华等,浙江瑞安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委员、中共瑞安县委书记、浙南红军游击队支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团长(师长)等职,是红十三军后期斗争的主要领导人。1932年在温州英勇就义。1901年8月1日,雷高升出生于浙江瑞安县大南乡(今属马屿镇大南社区)。生父姓彭,因家贫无力抚养,他被送给施家做养子。他8岁进私塾,13岁入平阳城关学校读书,后入瑞安城关贫民习艺所。学习期满,在温州光华布厂当学徒,后转入温州鹿城布厂做工。
-
-
陈培汉(整理)
-
-
摘要:
林去病,1905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瑞安县城西门街。1919年7月,考入瑞安中学。中学时代他就参加爱国运动。1923年夏,从瑞安中学毕业后即到温州大同女子小学任教。任教期间,他经常在《瓯海公报》和《新瓯潮》上投稿,鉴于外侮日亟、内患频仍,认为只有唤醒民众,推翻黑暗统治,才能拯救祖国,洗刷"东亚病夫"耻辱,因此取笔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