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两税合并

两税合并

两税合并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19年内共计271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37146篇;相关期刊176种,包括法人、首席财务官、当代经济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税收理论与政策研讨会、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第七届年会等;两税合并的相关文献由26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鹏、杨俊锋、胡蓉等。

两税合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7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7146 占比:99.80%

总计:137417篇

两税合并—发文趋势图

两税合并

-研究学者

  • 吴鹏
  • 杨俊锋
  • 胡蓉
  • 何泽
  • 俞磊
  • 刘军辉
  • 刘卫
  • 刘录林
  • 刘斌
  • 刘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应瑛
    • 摘要: 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十分重要,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在两税合并下应该充分考虑两者的选择方式,来保证经营过程中,管理的有效进行,本文对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进行详述,对企业两税合并下盈余管理税收筹划动机进行分析,了解两税合并下企业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选择,使企业可以充分借助两税合并政策优势,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 黄亚军; 王燚寒
    • 摘要: 财务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经营发展的命脉,因而企业十分重视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税收筹划工作和盈余管理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税合并背景下,企业也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两项工作的管理方式的选择,确保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充分满足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对财务工作的要求,进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就两税合并、税收规划与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进行研究分析.
    • 郝艳萍
    • 摘要: 现如今税收政策不断变化,近些年有着较大幅度税率降低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显著的盈余管理措施进行了比较,但是在真实的应用管理方式的选择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两税合并、税收筹划及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进行简单的探讨。
    • 游郭融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为吸引外资,我国实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双轨制的税收征收机制,给予外资企业充分的税收优惠政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两税并存造成的弊端日益显露,严重影响内资企业的发展。2007年3月16日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文通过对福建省过去10多年的政府税收情况的实证分析,探究在新常态下两税合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希望从政府角度入手,完善税收体系,促进经济发展。
    • 向悦
    • 摘要: 我国于2008年实施了“两税合并”政策,该政策实施之后,其影响和效果也备受关注。本文以北京为例分析了“两税合并”政策对局部地区经济变量的影响,包括促进了企业共同竞争、GDP增长、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等。
    • 李媛媛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经营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对新所得税法的研究对两税合并为外资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探究.
    • 毛程连; 吉黎
    • 摘要: 本文使用2005 ~ 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2008年两税合并政策对在中国的外资企业逃避税的影响.我们发现,两税合并使外资企业面临的实际税率提高,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相比,资产报酬率显著降低,出现了更多的企业逃避税现象.研究还发现,盈利越多的外资企业逃避税越多,规模越大的外资企业,逃避税越少.外商独资企业比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逃避税现象更严重,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逃避税更多.这说明实际税率提高刺激了外资企业的逃避税行为.
    • 陈清珠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近年来对企业税收方面的改革也逐渐深入,尤其是自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这一法律文件的颁布使企业所得税法有了很大改动。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的影响无疑是十分深远的。因为它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所得税制度,且在力争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作用。因此,本文将针对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影响及对相应应对措施进行粗略探讨。
    • 张文煜
    • 摘要: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因为税率下降的幅度较大,所以说有关公司有了较多的税收筹划收益,进行了比较显著的盈余管理措施,而并不是选择比较真实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因为税率上升公司有着五年的过渡时间,所以筹划的收益并不高,并没有进行比较显著的一些盈余管理方法,也没有进行一些真实的盈余管理。这样就代表着上市公司在筹划税收的时候会对于各种避税方式的有关成本加以综合考量,从而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进行避税。政府在进行有关政策制定的时候应当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策略,从而得到预期的一些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