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97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14348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山西科技、建材与装饰、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第六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辽宁省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等;河道治理工程的相关文献由41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骏飞、陈覃、何其活等。
河道治理工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4348篇
占比:99.91%
总计:314623篇
河道治理工程
-研究学者
- 李骏飞
- 陈覃
- 何其活
- 周炜峙
- 李德强
- 樊勇
- 费永法
- Fei Yongfa
- Wang Shouqin
- 刀庆玫
- 刘丽
- 刘永强
- 吕燕亭
- 姜忠庆
- 孙宏安
- 宋天晖
- 巫梅孜
- 张勇
- 张燕燕
- 时学光
- 朱丽娜
- 朱罡
- 李志彪
- 李细红
- 李铁锁
- 杨常青
- 段良庭
- 江宁
- 王守勤
- 苏婷
- 邢伟
- 邱清华
- 郑杰瑜
- 闫孟
- 陈星
- 陈树谦
- 陈铭
- 陈靳曦
- Xu Feng
- 万强
- 丘小瑜
- 丹建军
- 乐阳
- 乔熙妍
- 于瑶
- 于青义
- 付子轼
- 付震
- 付龙
- 任少达
-
-
杜蔚
-
-
摘要:
文章以藏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基于河道工程作业必要性展开分析,通过研究施工准备工作、做好施工放样工作、按要求进行堤基清理、做好土方开挖作业、铅丝笼块石砌筑作业、铅丝笼块石护坡施工等内容,充分发挥铅丝笼块石的应用价值,提高藏河河道治理效果。
-
-
李宏斌
-
-
摘要:
河道治理成效不但关系着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着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然而,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河道治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标准。因此,全面落实生态水利观念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围绕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的应用价值、应用原则、应用策略展开了探讨与阐述,以供参考。
-
-
罗志成
-
-
摘要:
河道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显著提高河道的预防洪水的功能,其中,生态护坡工程的建立是治理河道的重点关键部分。基于此,本文对当前生态护坡的建设情况以及技术发展进行详细分析,并对生态护坡工程在治理河道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深入探讨,旨在增强河道的功能性以及生态性,供广大从业者参考。
-
-
姜钧耀;
饶亚兰;
周冉
-
-
摘要:
科学地计算河道设计洪水是河道治理工程的关键,目前传统工程水文学方法需分控制段分单元考虑不同区间洪水组合,计算相对复杂.文章以小清河流域为例,建立基于地形的小清河流域MIKE SHE模型,可模拟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过程,模拟结果可为设计洪水成果的采用提供参考,同时可为治理工程的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
-
-
诸卫卫;
刘永强;
吴浩;
朱斌;
高阳
-
-
摘要:
针对传统河道治理工程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信息协同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借用BIM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新方向,提高河道治理工程安全管理效率,经过研究提出了基于BIM的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安全预监督技术及其应用流程,对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实现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可视化管理.最后以南京市江宁区一干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选取某标段建立了BIM模型并构建了基于BIM的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安全监督系统平台,并对系统的总体架构、各功能模块进行阐述,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姚德安;
王征
-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河道治理工程土方建筑施工越来越重视。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土方填筑是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再对其进行施工时,施工质量会对整个工程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控制并且也要对施工中的难点进行有效把控,从而促进对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本文则是根据河道治理工程土方填筑施工及质量控制所进行的一些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土方建筑施工的发展。
-
-
宋慈勇;
朱学英
-
-
摘要: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性、系统性越来越高,对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在水利建设领域一些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正在不断得到应用并逐渐走向成熟,PMC模式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应运而生。涡河蒙城枢纽建设工程是一座集防洪、排涝、蓄水灌溉、交通航运于一体大型水利工程,工程主要包括新建节制闸、船闸和受蓄水位抬高影响的两岸河道治理工程。
-
-
-
梁嘉辉
-
-
摘要:
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质量效果,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提升河道周边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需要有关人员从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环节,细致分析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生态治理举措。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减少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
-
王忱显;
高杰
- 《辽宁省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传统的河道治理和水资源开发等活动,使河流的水文条件和地形地貌特征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河流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河道治理工程由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治河工程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格宾网这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得以广泛推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