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分调控

水分调控

水分调控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80227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土壤、中国农业气象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三次中国作物生理学术研讨会、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2009)、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等;水分调控的相关文献由533位作者贡献,包括彭世彰、齐广平、孙海龙等。

水分调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0227 占比:99.84%

总计:80356篇

水分调控—发文趋势图

水分调控

-研究学者

  • 彭世彰
  • 齐广平
  • 孙海龙
  • 孙西欢
  • 康燕霞
  • 李绍才
  • 郭向红
  • 银敏华
  • 马娟娟
  • 马彦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怡雯; 任文杰; 滕应
    • 摘要: 酞酸酯是邻苯二甲酸的酯化衍生物,作为增塑剂或塑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活用品及塑料制品中,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面积最广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但近年来研究表明,酞酸酯是一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人和其他动物体内有着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影响生殖系统功能,并且具有“三致”效应。我国设施土壤中酞酸酯污染较为普遍,不仅对土壤生态系统存在潜在危害,并且能够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从而危及人体健康。因此,如何加速农田土壤中酞酸酯的消减已成为国家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水分调控、温度调控、施用外源添加物、耕作模式管理等方面综述了农艺措施调控酞酸酯消减的国内外研究,并从系统揭示农艺措施对土壤中酞酸酯消减的化学–微生物学调控机制、建立土壤中酞酸酯消减的农艺措施综合调控技术、充分考虑多种酞酸酯复合污染及其与中间代谢产物复合存在时农艺措施对土壤中酞酸酯消减的调控作用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艺措施强化污染土壤中酞酸酯的消减研究提供借鉴并拓展新的思路。
    • 周勃; 张浩; 符小发; 陈积豪; 张学军; 梁其干
    • 摘要: 揭示设施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甜瓜品质的影响,为海南滴灌甜瓜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甜瓜黄梦脆品种为材料,设置6个灌溉量处理[W1:100、W2:130、W3:160、W4:190、W5(对照):220、W6:250 m^(3)/667m^(2)],进行温室内小区试验,通过对甜瓜品质指标进行测量,研究不同灌溉水平对甜瓜植株生长和果实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W3为最佳处理方案,其甜瓜心糖度数、边糖度数最高达到15.12和9.78,果肉厚度最高为4.05 cm,外形为卵型,单果重最重,为1.38 kg,W3处理的甜瓜品质也最好。
    • 康瑶; 银敏华; 马彦麟; 齐广平; 康燕霞; 姜渊博; 张宏斌
    • 摘要: 在西北内陆干旱区干旱少雨,探寻高产节水的草地群落以实现生态环境的稳定。通过2 a(2019和2020年)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4种水分调控梯度(充分灌溉W0,75%~85%的田间持水量(FC);轻度亏水W1,65%~75%FC;中度亏水W2,55%~65%FC;重度亏水W3,45%~55%FC)和3种豆禾混播组合(紫花苜蓿+无芒雀麦,A1;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A2;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草地早熟禾,A3)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调控与混播组合对混播草地组分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混播草地功能稳定性(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和种间相容性,水分调控与混播组合的交互效应对草地的组分稳定性、功能稳定性和种间相容性均无显著影响。综合评价得出,轻度水分亏缺条件下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混播处理的加权关联度最高,综合排名最优,是西北内陆干旱区适宜的豆禾混播组合与灌水管理模式,该研究可为当地人工草地高效节水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持。
    • 马彦麟; 汪精海; 吕亚茹; 马煜; 马文琼
    • 摘要: 针对我国人工草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状,为探究更有效的种植管理模式以提高牧草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对比分析4种水分调控(按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控制,充分灌水FW:75%~85%,轻度亏水LW:65%~75%,中度亏水MW:55%~65%,重度亏水SW:45%~55%)和5种种植模式(无芒雀麦单播:B,苜蓿单播:M,红豆草单播:O,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B+M,无芒雀麦与红豆草混播:B+O)对人工草地产量、土地当量比、竞争力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牧草产量呈先增加(平稳)后降低的趋势,B+M结合LW与B+O结合FW有利于提高牧草产量。B+M和B+O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均表现为豆科牧草的竞争力高于无芒雀麦,尤其在LW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B、M、O和B+M在LW条件下最大,而B+O在FW条件下最大。综合得出,豆禾混播可显著提高牧草产量、土地当量比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B+M在LW条件下效果较优,而B+O在FW条件下效果较优。
    • 郭勇; 马娟娟; 郑利剑; 孙西欢; 郭向红; 许全悦
    • 摘要: 滴灌条件下设施芹菜科学合理的灌溉策略,可为芹菜节水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在滴灌芹菜外叶生长期、立心期和心叶生长期分别设置I、0.8I和0.6I(I为充分灌水量,灌水上限为90%θ_(Fc),灌水下限为70%θ_(Fc);0.8I和0.6I分别表示充分灌水量的80%和60%)3个灌溉水平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处理芹菜地上部分生长、生理指标,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对水分调控的响应,并基于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方法确定最佳灌溉策略。芹菜株高、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对外叶生长期灌水最敏感,叶柄粗对心叶生长期灌水敏感;叶片光合作用对心叶生长期灌水最为敏感;随着心叶生长期水分亏缺程度加重,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均显著降低,胞间CO_(2)浓度C_(i)显著升高;3个生育期均灌水充足的处理T1(I,I,I)株高和产量均为最高,其中株高为66.03 cm,模拟最大生长速率为0.86 cm/d;产量为103.50 t/hm^(2);T2(I,0.8I,0.8I)处理叶柄最粗,为20.71 mm,较灌水充足处理增加4.1%,模拟最大生长速率为0.36 mm/d,灌溉水利用效率为61.27 kg/m3,较T1增加6.3%;运用CRITIC-TOPSIS综合分析得出,T2处理综合评分最高,是最优灌水处理。综合全生育期考虑,外叶生长期、立心期和心叶生长期灌水量分别以140-160、215^(2)45、390-420 m^(3)/hm^(2)为最优灌水方案。
    • 姜渊博; 康燕霞; 齐广平; 银敏华; 马彦麟; 汪精海; 贾琼; 康瑶; 张宏斌; 唐仲霞; 汪爱霞
    • 摘要: 合理的水分调控模式有助于提升人工草地生产力、改善牧草品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河西走廊地区两种水分调控模式[分生育期调亏灌溉(I_(1));全生育期调亏灌溉(I_(2))]下灌水量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综合考虑大田试验和典型枯水年灌溉制度模拟结果进行灌溉制度优选,为当地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增加,I_(1)模式下无芒雀麦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I_(2)模式下则逐渐增加,两种模式下无芒雀麦粗蛋白含量均逐渐减小,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缓慢增加。与I_(2)相比,I_(1)模式下无芒雀麦产量平均提升23.11%,粗蛋白含量平均提升6.09%,因此,I_(1)水分调控模式较优。由大田试验分析及典型枯水年灌溉制度模拟结果可知,I_(1)DF_(1)处理下[返青期(75%~85%θ_(FC)),拔节期(65%~85%θ_(FC)),抽穗期(65%~85%θ_(FC))],灌水次数12次,灌溉定额521.76 mm的灌溉制度可为河西走廊地区无芒雀麦节水稳产提供参考。
    • 杨顺兴; 梁宁珠
    • 摘要: 在安全利用类耕地(水田)喷施不同叶面阻控剂和采取不同水分调控模式对稻谷重金属镉的积累效应.选择适宜开展试验的安全利用类耕地(水田)50亩,划分为5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10亩,分别安排叶面阻控剂试验和水分调控试验,其中叶面阻控剂试验设置3个试验处理,水分调控试验设置2个试验处理.喷施叶面阻控剂试验结果显示,在水稻孕穗和抽穗灌浆期叶面喷施降镉灵和镉无忧均能有效降低稻米中镉的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60%和87.7%,喷施镉无忧的效果更优;水分调控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全生育期淹水管理可以减少水稻镉积累.
    • 符昌武; 王祖富; 宋家庆; 侯翔文; 覃潇; 戴曦; 袁谋智; 姚旺
    • 摘要: 为探索施用生物炭后不同水分调控措施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烤烟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其关联关系、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经济性状.研究表明,施加生物炭后不同水分调控处理提高了各生育期烤烟净光合速率(Pn),以旺长期最强,团棵期次之,成熟期较弱;Pn与生理生态因子呈显著相关;施加生物炭后进行水分调控处理的Pn主要受气孔导度影响,不施生物炭和不灌溉水分处理(CK)的Pn主要受到蒸腾作用影响;烤烟SPAD值、产量和产值呈显著差异,以施加生物炭后每5天灌溉300 mL/株处理最高、CK最低,达显著差异(P<0.05).施用生物炭后进行水分调控可促进烟叶光合作用,以施加生物炭后每5天灌溉300 mL/株处理的光合能力最强.
    • 赵敏; 齐广平; 蔡玲惠; 赖桑迪; 王金恒; 王建军
    • 摘要: 探究适于引黄灌区枸杞的水分调控和种植模式,以解决水土资源紧缺的生产实际问题.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个水分梯度(充分灌溉W0,75% ~ 85%;轻度亏缺W1,65% ~ 75%;中度亏缺W2,55%~65%;重度亏缺W3,45%~ 55%)和2种种植模式(枸杞单作D、枸杞间作苜蓿J),研究不同灌水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含量,以及枸杞耗水特征、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枸杞总耗水量随水分亏缺程度加重而减小,间作较单作增加了耗水量,但同时提高了灌水利用比例.枸杞生长随水分亏缺程度加重而减缓,间作苜蓿抑制枸杞生长.轻度亏缺W1提高了枸杞干果百粒质量,充分灌溉枸杞产量最大,轻度亏缺枸杞水分利用效率最高,DW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3.83 kg/ (hm2·mm).间作苜蓿对枸杞产量影响不显著,降低了枸杞水分利用效率,但因苜蓿的产出而提升了综合效益.综合考虑,轻度水分调控W1的枸杞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均较优,间作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枸杞生长,但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 张宏斌; 齐广平; 康燕霞; 银敏华; 马彦麟; 姜渊博; 康瑶
    • 摘要: 针对西北内陆干旱草原区水资源匮乏、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等突出问题,探究更为节水高效的人工草地种植管理模式以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无芒雀麦、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种植模式和4种水分调控梯度,分析不同处理对人工草地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 表明:轻度水分调控结合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可大幅减少灌水量,增加牧草产量,改善牧草品质,提高水分生产力,是西北干旱草原区人工草地适宜的种植管理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