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固两相流动
气固两相流动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力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482913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锅炉技术、节能技术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十一届全国非均相分离学术交流会、2012动力工程青年学术论坛(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动力工程青年学术论坛暨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等;气固两相流动的相关文献由406位作者贡献,包括袁竹林、陆慧林、吴峰等。
气固两相流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2913篇
占比:99.97%
总计:483054篇
气固两相流动
-研究学者
- 袁竹林
- 陆慧林
- 吴峰
- 周力行
- 徐旭常
- 马晓迅
- 严祯荣
- 吕俊复
- 岑可法
- 张健
- 张夏
- 徐忠
- 李争起
- 李玲
- 由长福
- 陈力哲
- 刘国栋
- 吴少华
- 唐婵
- 岳光溪
- 康张阳
- 张步康
- 张靖周
- 李少华
- 杨剑
- 杨茉
- 樊建人
- 王帅
- 王维夫
- 王超群
- 祁海鹰
- 秦裕琨
- 胡霄乐
- 谢剑舟
- 郭印诚
- 钟文琪
- 陆勇
- 陈丽华
- 靖剑平
- 高增梁
- NiehS
- 任兵
- 任冰
- 侯党员
- 俞凯骏
- 刘文铁
- 刘昕宇
- 吕清刚
- 吴文权
- 吴涛
-
-
-
王一泽;
熊桂龙;
苏文康;
刘振峰
-
-
摘要:
喷动床中粉体的混合本质上是气固两相流动问题,为研究喷动床中粉体的混合性能,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直径为165μm的同种淀粉颗粒在喷动床混合机中的混合过程及运动行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喷动床混合机中,粉体的运动区域主要包括喷射区、喷泉区和环隙区,粉体的混合主要发生在喷泉区;粉体在喷动床中循环运动的周期约为9.4 s,其中在环隙区的运动时间占整个循环周期的90%以上,粉体在喷射区和喷泉区的停留时间极短;喷动床混合机中粉体混合均匀性指数可达到0.99以上.
-
-
陈国喜;
尚梦源;
王为术;
王健滨;
赵建勋;
张景尧
-
-
摘要:
为研究正压水煤气余热锅炉气固两相流动规律,针对正压水煤气立式余热锅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炉内流动特性。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拉格朗日随机轨道模型数值研究正压水煤气立式余热锅炉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对炉内速度分布特性、温度分布特性、压力分布特性、颗粒相磨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入口拐角处形成低速涡流区;烟气流经中部膨胀节后流通截面减小,烟气流速增大,强化换热效果,同时吹扫烟尘,防止下部受热面积灰;烟气流速随入口烟温上升而增大,余热利用率随入口烟温上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受热面磨损率随入口烟温上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趋势,最佳入口烟温为1223 K。
-
-
刘璇;
黄振宇;
苏雪;
蹇一毫;
吴峰;
马晓迅
-
-
摘要:
为了研究喷嘴进口气体旋流效应对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力学理论对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模型处理,分别对常规喷动床及带旋流器喷嘴喷动床进行模拟分析与对比.研究表明:喷嘴进口气体旋流效应显著地强化了喷动床内颗粒的径向运动,能有效消除柱锥区的颗粒堆积现象,扩大了低床层区气体喷射区的影响范围,增加了喷动床内气体的湍动能值,从而提高喷动床内颗粒处理的整体效率.存在最佳η(旋流器内径与外径比值)值,即η 为0.526时,旋流气体对喷动床环隙区内颗粒堆积的消除作用及气体湍动能值的提升最为显著,同时旋流器喷动床的总体压降达到了峰值.
-
-
赵俊楠;
王会宁;
戈朝强;
刘国栋
-
-
摘要:
喷动流化床中,在床底部通入高速射流气体,由轴向射流在床内形成有规律的气-固两相流动,该技术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TFM),对喷动流化床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不同喷动和流化速度下床内形成的流动结构形态.计算得到的床内颗粒浓度分布规律与实验数据吻合,并获得了不同高度上沿不同方向的速度分布,以及不同流化区域颗粒拟温度的分布规律.
-
-
杨建蒙;
李斌;
王洪远;
侯党员
-
-
摘要:
基于MFIX开源程序建立了三维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模型,利用MFIX-离散单元法(DEM)模型对源程序进行不同曳力模型的数值模拟计算,得到颗粒在三维喷动床内的流动特性,同时结合实验对喷动床内0.2~2.0 s内的颗粒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相似度较高,Gidaspow模型床高与实验结果较接近,但该模型床高波动范围较大,而Syamlal-O'Brien模型相对较为接近实验结果;2种曳力模型下model B比model A的死区范围小,采用model B流动性更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床高会出现一个极值点,在此点前后床高波动较大,modelB的床高极值点比model A的高,且Syamlal-O'Brien模型比Gidaspow模型出现床高极值的时间点往后推移.
-
-
杨建蒙;
李斌;
王洪远;
侯党员
-
-
摘要:
基于MFIX开源程序建立了三维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模型,利用MFIX-离散单元法(DEM)模型对源程序进行不同曳力模型的数值模拟计算,得到颗粒在三维喷动床内的流动特性,同时结合实验对喷动床内0.2~2.0 s内的颗粒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相似度较高,Gidaspow模型床高与实验结果较接近,但该模型床高波动范围较大,而Syamlal-O’Brien模型相对较为接近实验结果;2种曳力模型下model B比model A的死区范围小,采用model B流动性更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床高会出现一个极值点,在此点前后床高波动较大, model B的床高极值点比model A的高,且Syamlal-O’Brien模型比Gidaspow模型出现床高极值的时间点往后推移。
-
-
-
熊加恩;
郭道川;
范浩杰;
章明川
-
-
摘要:
快速流态化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气固接触技术,现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以快速流态化统一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分别探究了床料物性参数、操作运行条件以及床层直径大小对床层上部稀相区固体颗粒浓度分布规律的影响,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快速流态化统一动力学模型的工程推广应用提供进一步的指导.结果 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快速床上部稀相固含率随颗粒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随床层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固体循环流率的增大而增大;随操作风速的增大而减小.
-
-
张旋;
吴峰;
马晓迅;
杨剑
-
-
摘要:
建立一种整体式多喷嘴喷动-流化床结构,采用双流体模型(CFD)对其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在传统柱锥型喷动床锥体对称的两侧开若干缝隙,形成辅助多喷嘴喷动床,使其产生喷动-流化床的效果.通过CFD数值模拟获得多喷嘴喷动-流化床内颗粒体积分数、颗粒速度及空隙率等,并将模拟结果与单喷嘴喷动床进行对比,数值模拟证明了整体式多喷嘴喷动-流化床结构的可行性.与常规喷动床相比,整体式多喷嘴喷动-流化床能够有效增强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并且加强了单喷嘴喷动床环隙区底部颗粒运动死区的流动,同时省略了旁路供气辅助设备.
-
-
王帅;
罗坤;
杨世亮;
樊建人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旋风分离器由于结构简单以及较好的经济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中的气固分离.LES-DEM耦合方法对处理气固两相流动有明显优势,其将颗粒相视作离散体系,在拉格朗日框架下对其中的颗粒运动进行跟踪;气相视作连续介质,在欧拉框架下采用LES方法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旋风分离器进出口压降在平均值附近波动.颗粒沿壁面呈带状下降并被捕集,少量由于短路流而从排气管逸出;气流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本文通过LES-DEM耦合方法在颗粒尺度的层面计算并研究了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并验证了此方法用于研究密相分离设备的可行性.
-
-
-
王天宇;
李浩然;
李天宇;
何玉荣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在气固两相流动广泛应用的今天,对其内部机理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Link等人的实验进行气固两相喷动床的模拟,着重研究管内颗粒的各向异性行为.模拟中固相采用离散硬球模型(DPM),气相模拟采用大涡模拟方法(LES),并选用不同的亚格子模型分别得到结果;曳力模型采用Beetstra模型.根据颗粒各项异性特征的分布特征分析模型的相关特性.rn 研究表明,离散颗粒硬球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Link等人的喷动床实验,使用LES模型的模拟结果相对宏观上颗粒流量的模拟准确度没有明显提高。对于颗粒的宏观各向异性特性如颗粒平移速度,LES模型的影响不大,仅对非主要运动方向上的分布有一定影响。对于颗粒的微观各向异性特性如颗粒温度,LES模型会影响其分布,其具体的规律仍需进一步研究。
-
-
-
-
陈秋芬;
王建军;
金有海
- 《第十一届全国非均相分离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为了分析孔板式临界喷嘴内催化剂颗粒对喷嘴的磨损,本文采用CFD数值软件Fluent中的标准k-ε湍流模型和随机轨道模型(DPM)对孔板式临界喷嘴内气固两相进行耦合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对临界喷嘴内流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是可行的;孔板式临界喷嘴内喷出的高速气流迅速膨胀加速并渗透到主流中一定深度,然后转弯附壁流动,喷射气流对烟道主流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颗粒运动特性预知,大粒径颗粒对烟道管壁磨损较为严重,磨损最严重区域为主烟道壁面,距临界喷嘴插入点1000-1500mm处.
-
-
-
-
王路;
徐江荣;
朱俊鹏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
| 2014年
-
摘要:
以两相湍流PDF输运方程为基础,采用Risken求解Fokker-Planck方程的方法,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颗粒运动两阶矩方程(平均速度方程和颗粒位置—速度联合脉动方程),以此建立两阶矩颗粒轨道模型.最后,利用新模型对后台阶两相湍流流动进行模拟,新模型准确的预报了后台阶两相流场内颗粒的运动信息,并且给出了一些新的现象.
-
-
王路;
徐江荣;
朱俊鹏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
| 2014年
-
摘要:
以两相湍流PDF输运方程为基础,采用Risken求解Fokker-Planck方程的方法,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颗粒运动两阶矩方程(平均速度方程和颗粒位置—速度联合脉动方程),以此建立两阶矩颗粒轨道模型.最后,利用新模型对后台阶两相湍流流动进行模拟,新模型准确的预报了后台阶两相流场内颗粒的运动信息,并且给出了一些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