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生思想

民生思想

民生思想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4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319篇;相关期刊329种,包括求实、党史文苑(学术版)、理论导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决策论坛——如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理论研讨会、江西省第三届研究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民生思想的相关文献由49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贤斌、王俊骏、王慧等。

民生思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8 占比:12.5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3319 占比:87.27%

总计:3803篇

民生思想—发文趋势图

民生思想

-研究学者

  • 王贤斌
  • 王俊骏
  • 王慧
  • 于春梅
  • 唐任伍
  • 孙慧明
  • 徐祖明
  • 臧乃康
  • 于伟峰
  • 于慧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安琪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在关注如何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都在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
    • 罗文双; 王洪树
    • 摘要: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和雏形。受马克思和恩格斯民生思想的指导和启发,巴黎公社成立后,中央委员会制定了关于保障公民人身自由、维护工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妇女解放、加强教育事业改革、抚恤收容烈士家属等一系列民生措施。这些民生改革和民生政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人类性、斗争性、开放性、科学性独特品质,对稳定人心、巩固政权、鼓舞斗志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巴黎公社存在时间短暂,很多民生政策尚未得到有效实施,但是公社所描绘的民生理想和制定的工作计划对整个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新时代中国的民生建设工作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 张露
    • 摘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关注的核心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它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揭示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聚焦在民生思想上,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牢记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
    • 张珍
    • 摘要: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本文以时间为序,剖析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演进历程,为新时期民生工作提供借鉴。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缘起:马克思主义的民生启蒙”“发展:不同时期的民生演进”“高潮:新时代的民生大成”,以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民生思想,展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的建党初心。
    • 唐任伍; 杨雨杉
    • 摘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百年民生发展史。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三个历史决议,忠实地记录了党在百年奋斗中对民生的关注,展现了党的民生思想的历史变迁,凝练了鲜明的百年民生思想特征:“民生救国”“民生立国”“民生富国”“民生强国”,呈现出鲜明的“阶级本位”“国家本位”“人民本位”的民生价值观。三个历史决议中的民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发展的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 韦慧
    • 摘要: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强调了教育在改善民生中的突出位置,党的十九大更是把民生问题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创新及升华,是党和国家逐渐强大、繁荣的武器。从民生的本源入手,探讨教育和民生的内在关系,深刻剖析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加大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均衡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保障并实现教育公平,以及从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高校自主办学能力等多个方面,阐述教育民生的改革举措,激发我国教育发展的动力与活力,用教育托起民生未来,助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高和荣
    • 摘要: 共同富裕型民生之所以能够实现,离不开它所依赖的社会条件、文化脉络以及历史之源。民生建设从富裕走向共同富裕,表明整个社会实现了普遍繁荣与普遍富裕,蕴含民生建设的高水准与高质量,体现了民生建设的理想性追求,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方向。建设共同富裕型民生体现了中国特有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浸润了家国天下一体、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庸致和等传统文化,是这些文化特性的政策外化与制度呈现,是千百年来民生建设史的经验总结与升华,体现了整体主义方法论下中国民生建设的历史过程性与不断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 汪才安
    • 摘要: 理解杨万里的爱国情感的前提是对其民生思想的关注。在他的诸多乡村题材诗作里,杨万里把自己的民生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 李俊华; 张晖
    • 摘要: 冯玉祥的民生思想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民本思想、基督教"博爱"观念、"三民主义"民生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影响,始终是以重视教育和改善农民生计为核心,具有多样性和先进性.从具体实践来说,在治理关中、常德、泰安等地的过程中,冯玉祥围绕兴办学校、兴修水利、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创办医院等民生问题施政,造福一方,声誉卓著.这在当时的旧式军阀中实属难能可贵.研究冯玉祥的民生思想对更加具体深入地研究冯玉祥这一历史人物以及民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胡柳娟
    • 摘要: 民生问题既是中国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中国特色主义的本质问题,重视民生、关注民生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民生探索中,经历了以解决人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生存型民生、以解决人民实际生活困难为根本的保障型民生、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的改善型民生阶段,积攒了与中国民生逻辑遥相呼应的基本经验.在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习近平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实到民生价值内涵中,把党的领导与民生实践结合起来,重视民生实践过程的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理念和民生实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