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母儿影响

母儿影响

母儿影响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1年内共计60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篇、专利文献45984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母婴世界、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等; 母儿影响的相关文献由118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引兰、更青措、李萍等。

母儿影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45984 占比:99.87%

总计:46044篇

母儿影响—发文趋势图

母儿影响

-研究学者

  • 宋引兰
  • 更青措
  • 李萍
  • 王慧
  • Gomes
  • Margarida
  • 乔山峰
  • 仲建新
  • 仵晓峰
  • 任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鑫; 冯晓莉; 宋春红; 王怡; 幺宏彦; 王慧; 王永清; 任瑞芳; 魏晓云; 任帅; 张双贤; 韩娟; 刘敬超; 程萌; 沈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产程中不同入量方式对母儿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万柳美中宜和妇儿医院分娩的24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产程中入量方式随机分成三组:流质饮食组、静脉输液组和功能性饮料组.分析不同入量方式对产妇的影响(产程中发热、产后出血、血糖、酮症及电解质变化)、新生儿的影响(APGAR评分、脐血血气、低血糖及黄疸情况)和分娩结局的影响(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助产率及第一产程时间).结果 (1)对产妇的影响:流质饮食组产妇第一产程结束时血糖下降(-0.1±1.7 mmol/L)而其他两组血糖均升高(0.7±1.9 mmol/L和0.7±1.5 mmol/L).发生低血钾的比率各组接近显著差异(P=0.062),其中流质饮食组最高(9.8%),其他两组分别为4.8%和1.3%.各组产后出血率无显著差异(6.1%、8.3%和12.0%,P=0.419),但平均出血量有显著差异(分别为334.2±118.0 ml、383.3±199.6 ml和438.6±279.5 ml,P=0.009),功能性饮料组最多.(2)对新生儿的影响:各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乳酸值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489、0.711).(3)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各组自然分娩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76.8%、79.8%和84.0%,P=0.530),中转剖宫产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8.3%、16.7%和14.7%,P=0.830),第一产程时间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2.4±4.4小时、11.8±4.3小时和10.6±3.8小时,P=0.736).结论 产程中不同入量方式对新生儿及分娩结局无显著影响,但对产妇有明显影响:仅进流食的产妇摄入较少,产程中血糖下降、低血钾的几率较高.建议适当的静脉补液或者口服功能性饮料,以保证产妇的血糖稳定、电解质平衡.口服功能性饮料应适量,过量补充会导致血液的重新分布而减少子宫的血供,可能增加产后出血量.
    • 王雅格
    • 摘要: 目的:对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86例采用拉贝洛尔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包括对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心率、血流动力学、用药后不良反应,同时观察应用药物后对胎儿脐血流S/D值和胎心率的影响.结果:(1)给药后患者血压、心率指标情况比较,患者用药后血压、心率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应用拉贝洛尔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用药后患者及胎儿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用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勾宪飞
    • 摘要: 研究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分娩产妇为研 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会阴切口局部麻醉镇痛,实验组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对比产妇妊娠结 局以及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妊娠结局显著好于对照组(P < 0.05),且实验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 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分娩产妇麻醉镇痛指导而言,硬膜外麻醉镇痛指导效果显著,能够满足产妇自身的镇痛需求, 所以可以在临床镇痛指导中,推广该种镇痛方案。
    • 赵丽新; 郁燕梅; 范伟莹
    • 摘要: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中,对于2019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实验开始后,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以此作为依据对其病理生理改变及对母儿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在产后,产妇出血情况较为严重,部分产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贫血、母乳缺乏、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经针对性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降低,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会给产妇带来较为明显的病理生理改变,并会对母儿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加强干预,可降低风险性.
    • 李娜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及母儿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产妇100例,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按"简单随机"法分组,每组50例.一组为对照组(28~31+6周),另一组为观察组(32~36+6周).对比胎膜早破对不同孕周孕妇、分娩新生儿影响情况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肺部感染及死亡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发生时间对新生儿影响显著,对母体预后、分娩方式选择影响较小,孕周延长对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几率有所帮助,临床上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处理方式.
    • 李季
    •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孕周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及母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7例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胎膜早破孕妇≥28周<32周的47例,≥32周<36周的孕妇50例,分别设为28~31+6周组与32~36+6周组,两组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分娩方式及胎儿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8~31+6周组与32~36+6周组相比,新生儿呼吸、心跳、肤色、肌肉张力与对刺激反应及总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妇的分娩方式、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窒息、肺部感染、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率显著提高(P<0.05),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孕周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及母体影响不显著,但对新生儿的影响较为显著,孕周越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越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