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梗死部位

梗死部位

梗死部位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128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梗死部位的相关文献由35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立生、王冬梅、丁联斌等。

梗死部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1.6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128 占比:98.36%

总计:9280篇

梗死部位—发文趋势图

梗死部位

-研究学者

  • 刘立生
  • 王冬梅
  • 丁联斌
  • 严文英
  • 何锦照
  • 刘团结
  • 刘恋
  • 唐震宇
  • 姜国林
  • 安红霞

梗死部位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菲
    • 摘要: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观察组(32例,26~40岁)、对照组(33例,60~80岁),分析其合并症、实验室指标等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的发病至入院时间、心梗部位、是否吸烟、年龄、合并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D-二聚体、C反应蛋白、脑钠肽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需掌握不同人群疾病的临床特点,以便能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有效治疗,更重要的是加强青年人的健康教育,强调合理规律的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对防范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从而降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 张洁; 王晓红; 杨华; 左茜; 袁野; 董蕾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后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CI-AKI)与急性心肌梗死部位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4~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治疗的STEMI患者110例,根据是否发生CI-AKI,分析比较发生CI-AKI组和未发生CI-AKI组患者的梗死部位、NT-proBNP等临床资料差异,以及NT-proBNP预测CI-AKI发生的价值。结果CI-AKI组年龄≥70岁患者比例为65.00%,明显高于非CI-AKI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AKI组手术时间、NT-proBNP、使用利尿剂比例分别为(77.80±5.58)min、(1203.30±110.20)ng/mL和70.00%,明显高于非CI-AKI组[(74.49±6.12)min、(830.30±105.53)ng/mL和3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2.40±9.92)%,明显低于非CI-AKI组(57.10±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及前间壁、前侧壁、下壁梗死患者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T-proBNP、LVEF、使用利尿剂是STEMI患者PCI术后CI-AK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NT-proBNP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CI-AK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断值为1009.36 ng/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91.10%。结论NT-proBNP水平是STEMI患者行PCI后CI-AKI发生的影响因素,同时NT-proBNP水平与心肌梗死部位有关。
    • 黄赛忠; 孙杰; 于佳卫; 马立; 刘云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的101例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通过头颅MRI确定梗死部位、病灶大小。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MRI表现的病灶部位、大小的关系。结果 头颅MRI表现提示进展性脑梗死病人病灶多见于后循环,以腔隙性梗死和局灶性梗死为主。中医辨证分型显示,进展性脑梗死病人以瘀血阻络证和痰瘀阻络证为主,分别占42.57%、29.70%。两种证型在不同大小的脑梗死中均较常见。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病人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MRI表现有关。
    • 倪华夫; 彭国平; 计仁杰; 孟繁霞; 袁怀武; 苏玉洁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ACI)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7例老年LACI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并随访6个月;于随访6个月时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并分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未发生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老年LACI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07例老年LACI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57例(53.27%);发生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左侧LACI占比高于未发生组,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老年LACI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受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梗死部位、治疗前血清CRP、Hcy水平的影响。
    • 陈志洁; 汪春庆; 康小琴; 许欣; 张志宇
    • 摘要: 本研究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在不同梗死部位、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及不同预后结局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差异及其意义。选取已确诊的200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另外选取20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AMI组和对照组的HRV参数。按照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不同梗死部位、随访18个月后患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分层分析,比较HRV参数变化。结果显示,AMI组的SDNN、SDANN、SDNNI、RMSSD、PNN50均低于对照组(P<0.05);AMI组中,有非ST段抬高的AMI患者28例、前壁性心肌梗死114例、下壁性心肌梗死58例,前壁AMI患者的SDNN、SDANN、SDNNI低于非ST段抬高、下壁AMI患者(P<0.05);发生MACE患者的SDNN、SDANN低于未发生MACE的AMI患者(P<0.05)。通过观察AMI患者早期的HRV参数,对于诊断心肌梗死部位及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李晋
    • 摘要: 目的 对比CT与MRI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对比MRI与CT的检查指标,不同发病时间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率。结果 MRI检查病灶数量(2.65±0.52)个较CT(1.70±0.50)个更多,检查消耗时间(19.30±2.52)min较CT(10.20±1.88)min更长,病灶大小(8.65±1.78)mm^(2)较CT(11.60±2.85)mm^(2)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26、31.706、9.617,P<0.05)。MRI检查6~12 h、13~24 h时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为97.33%、97.78%、97.50%较CT 85.33%、80.00%、83.3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2、7.200、13.897,P<0.05)。MRI检查脑干、顶叶、额叶、脑室旁、基底节区病灶的检出率为94.44%、97.83%、95.74%、93.88%、97.73%较CT检查的50.00%、78.26%、76.60%、73.47%、85.2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2、8.364、7.231、7.470、6.875,P<0.05)。结论 相较于CT,MRI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 陈慧乔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情况与梗死部位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整理我院2019年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收治80例AMI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情况与梗死部位、严重心律失常等资料,并予以回顾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45例发生心电图碎裂QRS波,主要梗死部位在下壁,35例无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主要梗死部位在前壁,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无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情况与梗死部位及严重心律失常有一定的关联性,应重视AMI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后的及时干预.
    • 王冬梅; 蔡桂淑; 刘立生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华勒变性的特点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梗死部位分3组:A组为前循环供血范围内皮层及皮层下梗死(51例),B组为前循环供血范围内半卵圆中心、脑室旁、基底节区梗死(78例),C组为后循环供血范围内胼胝体、丘脑、脑干、小脑梗死(56例).在患者发病7 d内、3个月、9个月和24个月进行头颅MRI检查,统计不同时间华勒变性发生率.发病14 d内、3个月、9个月和24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神经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比较发病时和发病24个月FMA和ADL评分变化,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病24个月患者FMA和ADL评分变化与基线特征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后3、9、24个月时,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华勒变性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均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发生华勒变性的时间是发病24个月患者FMA评分变化的影响因素(均P<0.05),发病24个月男性FMA评分较女性下降2.230分,3个月、9个月、24个月时发生华勒变性的患者FMA下降幅度值分别为15.571、12.970、9.620分.同时,发生华勒变性的时间是发病24个月患者ADL评分变化的影响因素(均P<0.05),于3个月、9个月、24个月时发生华勒变性的患者,其ADL升高幅度值分别为14.323、11.969、8.574分.结论 前循环梗死患者更易发华勒变性,且发生时间越早,对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明显.
    • 张甜甜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该研究主体为2018年7月—2020年3月间来该院治疗的86例AMI患者。对其进行心电图诊断,分析典型心电图变化概率、心电图表现、患者死亡例数与死因。将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作为病理诊断标准,对比心电图对于梗死部位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86例AMI患者中,伴有典型心电图变化的概率为75.58%。表现为ST段与Q波抬高且T波倒置;胸腔导联R呈递增趋势,且ST段抬高。非典型心电图变化的概率为24.42%。表现为ST段降低且T波低平或倒置,T波倒置或低平,ST段正常。所有患者中,死亡9例,死因为心力衰竭(33.33%),心源性休克(11.11%),恶性心律失常(55.56%),且8例患者年龄>65岁。心电图的下壁梗死检出率为59.30%,病理诊断为6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7,P=0.755);心电图的右室梗死检出率为18.60%,病理诊断为17.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9,P=0.843);心电图的前间壁梗死检出率为12.79%,病理诊断为1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0,P=0.823);心电图的前壁梗死检出率为9.30%,病理诊断为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1,P=0.577)。心电图的诊断敏感度为97.56%,诊断特异度为75.00%,诊断准确率为96.51%。结论为AMI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可有效确定梗死部位,发现心电图异常表现,分析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准性,可作为该病的常规诊断技术。
    • 张甜甜
    •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 该研究主体为2018年7月-2020年3月间来该院治疗的86例AMI患者.对其进行心电图诊断,分析典型心电图变化概率、心电图表现、患者死亡例数与死因.将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作为病理诊断标准,对比心电图对于梗死部位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86例AMI患者中,伴有典型心电图变化的概率为75.58%.表现为ST段与Q波抬高且T波倒置;胸腔导联R呈递增趋势,且ST段抬高.非典型心电图变化的概率为24.42%.表现为ST段降低且T波低平或倒置,T波倒置或低平,ST段正常.所有患者中,死亡9例,死因为心力衰竭(33.33%),心源性休克(11.11%),恶性心律失常(55.56%),且8例患者年龄>65岁.心电图的下壁梗死检出率为59.30%,病理诊断为6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7,P=0.755);心电图的右室梗死检出率为18.60%,病理诊断为17.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9,P=0.843);心电图的前间壁梗死检出率为12.79%,病理诊断为1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0,P=0.823);心电图的前壁梗死检出率为9.30%,病理诊断为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1,P=0.577).心电图的诊断敏感度为97.56%,诊断特异度为75.00%,诊断准确率为96.51%.结论 为AMI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可有效确定梗死部位,发现心电图异常表现,分析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准性,可作为该病的常规诊断技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