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后
根管治疗后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1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药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专利文献391015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等;
根管治疗后的相关文献由130位作者贡献,包括程祥荣、李淑香、苗丽亚等。
根管治疗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1015篇
占比:99.98%
总计:391093篇
根管治疗后
-研究学者
- 程祥荣
- 李淑香
- 苗丽亚
- 韩爱军
- 魏群
- H.M.Hammad
- K.M.Barrieshi-Nusair
- Martin Trope
- 丁一凡
- 丁虹
- 于伟民
- 付昌平
- 倪金荣
- 傅红娣
- 公柏娟
- 冯昕
- 刘俊
- 刘凤楼
- 刘婷
- 刘学丽
- 刘彩奇
- 刘新峰
- 刘晓辉
- 刘洪娣
- 刘红宝
- 刘艳艳
- 包卫红
- 卢杨辉
- 卿海
- 史彦
- 史文毅
- 吉雅丽
- 吴江
- 周万里
- 周娟
- 姜志
- 孙秀坤
- 宋路
- 尼娜
- 崔立丰
- 庄润涛
- 康晓燕
- 张云松
- 张冰
- 张孝华
- 张宁
- 张惠珍
- 张武军
- 张爱玲
- 张艺权
-
-
陈云凤;
刘婷
-
-
摘要:
目的:探究针对根管治疗后磨牙采用全瓷高嵌体实施修复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10~2019.12收治的根管治疗后的34例患者(41颗牙)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根管治疗后采用全瓷高嵌体进行修复,观察本组病例修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修复体情况,评价短期疗效.结果:本组34例研究对象(41颗牙)在治疗后6个月有3例牙龈出现轻微炎症与2例发生食物嵌塞情况;治疗后12个月有1例修复体出现缺损,未发生修复体折裂或脱落情况,有4例牙龈出现轻微炎症与2例发生食物嵌塞情况.结论:全瓷高嵌体修复技术在根管治疗后磨牙修复中合理应用,修复体短期疗效显著.
-
-
-
-
-
卢杨辉;
熊必勇
-
-
摘要:
根管治疗后的患牙常伴有牙冠的大面积缺损,为了增加全冠修复体的固位和支持,常需对其进行桩核修复[1]。长期以来,铸造金属桩核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但其弹性模量比牙本质高,在根管内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发生严重根折,且临床长期观察发现,金属桩修复后期容易造成冠边缘龈缘染色,从而影响修复的美观效果。
-
-
陈立
-
-
摘要: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5月~2011年5月,经较完善根管治疗后的折裂磨牙77颗,年龄20~60岁;前磨牙34颗,后磨牙43颗,折裂时间0.5~60d;裂隙在2mm以内,裂牙片经清理能复位者。1.2固定方法将直径0.7~0.8mm,长10~15mm不锈钢丝弯成"L"状,短臂1mm作为阻挡曲,长臂磨成锯齿状。
-
-
黄义彬;
陈柯;
熊华翠;
刘彩奇
-
-
摘要:
近年来,一些病例报告显示,患有根尖周炎或根尖脓肿的年轻恒牙,在经过保守的根管治疗后牙根尖持续发育成形。最近发现的存在于年轻恒牙根尖乳头中的新间质干细胞群,也许能部分解释这个问题,这些细胞被称为根尖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