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株距

株距

株距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59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36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农机化研究、农业科技与装备、农业装备技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中国烟草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等;株距的相关文献由1824位作者贡献,包括梁定义、不公告发明人、俞高红等。

株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 占比:42.8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336 占比:56.85%

总计:591篇

株距—发文趋势图

株距

-研究学者

  • 梁定义
  • 不公告发明人
  • 俞高红
  • 吴国环
  • 姬江涛
  • 杨志华
  • 汪振球
  • 金鑫
  • 于永良
  • 卢登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卡地力亚·阿不都克力木; 张巨松; 陈振; 贺宏伟; 崔建平; 林涛; 郭仁松
    • 摘要: 【目的】研究1膜3行条件下氮肥配比及种植株距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选出最优组合。【方法】以新陆中88号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3种氮肥追施策略,副区为10、8、6 cm 3个株距。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棉铃时空分布、蕾铃脱落率及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氮肥均施的处理N_(2)铃数多,铃数比N_(1)、N_(3)高8.7%~23.3%、8.82%~36.5%,其棉铃时空分布更理想,蕾铃脱落率低从而增加产量,且N_(2)处理纤维品质显著优于其他2个处理。综合收获株数及单株结铃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可得,氮肥均施处理N_(2)及株距8 cm(D_(2))的处理N_(2)D_(2)皮棉产量最高,为3025.65 kg/hm^(2)。【结论】在1膜3行模式下,氮肥均施及株距8 cm的处理N_(2)D_(2)能取得高产,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 袁博; 陈淑花; 魏巍
    • 摘要: 针对传统蔬菜播种机下种量不可控、易漏播、少播且作业直线度难保证等诸多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步进电机驱动的精量蔬菜播种机。播种机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由直流电机驱动底盘运动,通过霍尔传感器测量车体速度,采用MPU6050惯性单元测量车体姿态,结合精量播种控制算法、直线度控制算法,利用单片机对播种机车体姿态、行进速度、排种速度进行实时调整,保证播种过程中作物行直线度及株距要求。试验结果表明:车体速度在2.5km/h以内、土壤含水量86%时,辣椒种子破损率2.1%,漏播率3.2%,重播率3.9%,空穴率2.8%,株距合格率91%,变异系数6.6%,各项指标满足精量蔬菜播种的农艺要求。
    • 董晓; 高光明; 宫玉敏; 周慧; 陈金利; 王维; 蒋博
    • 摘要: 为解决果树栽植机定株距的难题,消除土壤滑移率带来的栽植株距偏差,对光电定株距技术进行研究。研制了2PZ-4000A型果树栽植机,对果树垄上定株距栽植,并进行了田间试验,通过对栽植参数的检测验证机具的技术性能。田间试验表明,果苗株距在1 200~2 000 mm范围内均能保证株距的一致性,以株距1 700 mm为例计算相关指标,株距变异系数为5.9%,栽植合格率为92.5%,满足设计要求。
    • 邢帆; 邱兆美; 金鑫; 史高翔; 姬江涛
    • 摘要: 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播种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马铃薯的产量。随着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对播种质量监测要求也随之提升,而株距不均匀、漏播率高等问题普遍存在于现有的马铃薯播种机上。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马铃薯播种质量监测试验台,以STC12W204单片机为核心,通过安装在传送带上的红外传感器监测播种机播种情况,将数据传至单片机进行处理,对株距不合适、漏播等进行亮灯报警显示,显示漏播、株距不当的位置。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播种质量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马铃薯播种机的播种质量,并显示漏播和不均匀株距的位置并进行报警,对于更好地应用于大规模马铃薯种植和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桑维峻; 张晶; 武喆; 侯雷平; 李梅兰
    • 摘要: 为了探究鲜食胡萝卜在山西省晋中市的栽培模式,以鲜食胡萝卜品种彤心105为材料,在耕层土壤掺入不同比例沙子(无掺沙(CK)以及掺沙150、300、450 m^(3)/hm^(2))并设置不同栽植株距(3、5、8 cm),比较不同处理下胡萝卜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掺沙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掺沙后土壤含水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孔隙度和pH值随着掺沙量的增加逐渐增加,有机质和总氮含量随着掺沙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随着掺沙量的增加逐渐减小;胡萝卜地上部分生长情况均在CK中最优,地下部分的生长及产量在掺沙150 m^(3)/hm^(2)中最佳,该掺沙量下的土壤孔隙度为44.46%。在掺沙基础上比较不同株距胡萝卜的生长结果显示,地上部分在3、5 cm株距下生长较好,营养物质积累在5 cm株距下最多,产量在3 cm株距下最高。说明鲜食胡萝卜在山西晋中市最适宜的栽培模式为掺沙150 m^(3)/hm^(2)的土壤基础上5 cm栽植株距
    • 王建涛; 林阿典; 杨锦标
    • 摘要: 为研究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与常规水稻机插秧人工施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有效穗、结实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常规水稻机插秧不同株距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产量高于机插秧人工施肥,每公顷总成本低于机插秧人工施肥912元以上,综合效益高于机插秧人工施肥6.74%以上,并且适当密植更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产量。
    • 陈克玲; 刘杨; 夏春; 谢强; 张远盖; 张永辉; 徐传涛; 王飞; 罗水平; 蔡宪杰; 许成悦; 马兴华
    • 摘要: 试验以烤烟云烟87和中川208为材料,研究在相同行距下,不同株距[60 cm(D1)、50 cm(D2)、40 cm(D3)]处理对不同品种平顶期烟株叶长、叶宽、干物质积累、氮和钾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株距减小,云烟87叶长、叶宽减小,以D3处理降低较为明显,干物质积累量仅D3处理降低;根系氮素含量和积累量随株距减小而降低,D3较D1处理显著降低30.7%和43.6%,D2与D1无显著差异。叶片氮素含量和积累量随株距减小而增加,且D3显著高于D1处理;叶片钾素含量和累积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但无显著差异;根系和茎秆钾素含量及积累量表现为D3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中川208叶长、叶宽随株距减小而略有减小,干物质积累量则先升高后降低,叶片、根系氮素积累量随株距减小而降低,D3较D1、D2处理分别降低19.4%(P<0.05)和5.7%;茎秆钾素含量及累积量均随株距减小而增加。综合分析认为,株距对云烟87品种的影响大于中川208,云烟87以株距60 cm、中川208以株距50 cm较为适合烤烟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
    • 任君; 毛丽萍
    • 摘要: 本文开展了不同株距对芦笋的田间防风固沙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风速均显著低于未种植芦笋的裸沙地,2012年芦笋100 cm处的防风效果为32.43%~41.08%;各处理地面粗糙度、芦笋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等均显著高于未种植芦笋的裸沙地,输沙量显著低于未种植芦笋的裸沙地,各处理阻沙系数(2012年)为0.59~0.67.不同处理中,株距为25 cm的芦笋防风效果最好、产量最高.2011年不同株距芦笋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有显著差异,2012年不同株距的芦笋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差异不显著.2012年株距为25 cm的芦笋产量为3120 kg/hm2,株距为100 cm的芦笋产量最低.各个株距处理的芦笋都可达到较好的防风固沙效果,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以株距为25 cm的芦笋防风固沙效果最为理想;荒芜土地以生态效益为主,采用株距为100 cm的种植模式比较适宜.
    • 张劢捷; 杨文琦; 周成; 陈群; 李登华
    • 摘要: 目前关于植被护坡机理的研究多集中于植被根系的力学效应上,关于其水文效应的研究大多也仅针对于单株植物的根系吸水及蒸腾作用.为了探究在多植株条件下植株间距对土体水力特性的影响,以植被联合植筋带(持水加筋带)构成的植物护坡形式为基础,开展了植株间距分别为20、30和40 cm模型的干燥和降雨过程的模型试验观测,测定不同埋深处土体的吸力及含水率的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植株间距为20 cm的模型试验中,干燥工况下吸力最大值比植株间距为30和40 cm的试验组分别高出5.3%和43.3%,说明植株间距越小,植株间水分竞争越激烈,吸力增大越明显.在植被的根系深度范围内,土体的吸力及体积含水率变化幅度较大,且变化幅度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根系深度范围以下的土体基本不受影响.降雨工况下,雨水优先沿裂隙渗入土体内部,因此应防止边坡开裂.由于植筋带埋设于植株根系两侧,株距实际上就是竖向植筋带的埋设间距,所以在采用植筋带进行护坡设计时,植筋带间距应根据经济性和灌木的株距,按照"细而密"的原则进行布置.
    • 陈福; 郭晓春; 刘倬志; 徐德兵; 闫争亮
    • 摘要: 本文从莪术栽培深度、株距以及油茶郁闭度等3个关键要素着手,研究了油茶+莪术复层经营技术.结果表明,油茶林下栽培莪术,油茶郁闭度应保持在0.5~0.7之间,莪术栽培深度20 cm左右、株行距45 cm×45 cm.在此栽培规格下,若管理得当,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