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树冠结构

树冠结构

树冠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林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58041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中国茶叶、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中国林学会第六届全国杨树学术讨论会等;树冠结构的相关文献由310位作者贡献,包括梁军、樊军锋、焦一杰等。

树冠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58041 占比:99.99%

总计:1758161篇

树冠结构—发文趋势图

树冠结构

-研究学者

  • 梁军
  • 樊军锋
  • 焦一杰
  • 赵丹宁
  • 黄逢龙
  • 刘晓东
  • 卢世权
  • 唐和平
  • 张强
  • 张水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剑; 陈建华; 孙永强; 丁士富; 郑永涛; 董胜君
    • 摘要: 为揭示西伯利亚杏不同树冠内光合特性及产量的空间变化规律,筛选西伯利亚杏高产树冠类型,以西伯利亚杏为试验材料,按主枝基角进行概率分级并划分树形,对6—9月西伯利亚杏不同树形、不同冠层部位的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产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光合日变化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西伯利亚杏依据主枝基角划分为紧密形(α39°)。不同树形、冠层部位及生长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总体表现为外部>中部>内部,6月大于7、9月,开阔形>均匀形>紧密形。开阔形各冠层在不同时期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均匀形各冠层在6、9月呈单峰曲线,在7月呈双峰曲线,紧密形各冠层在6月呈单峰曲线,在7、9月呈双峰曲线。在不同冠层间,除7月紧密形外部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内部无显著性差异和9月均匀形外部显著高于内部外,其余各树形冠层外部各时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极显著高于自身内部;在不同树形间,开阔形各冠层最大净光合速率在6月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树形,在7月均高于其他树形,且在中部、外部达到显著水平,而9月各树形总体差异不显著。除开阔形各冠层蒸腾速率日变化在6月和紧密形各冠层在9月为双峰曲线外,其余均呈单峰曲线。不同树形的气孔导度各冠层日变化在6月均为单峰曲线,在7、9月均呈双峰曲线。各冠层中外部冠层单株产量最高,达1006.88 g,占比53.61%,且极显著高于中部、内部冠层;各树形中开阔形单株产量最高,达1303.00 g,极显著高于均匀形、紧密形。
    • 刘金义
    • 摘要: 红松人工林是辽东山区重要的果材兼用林,在涵养水源及发展地方经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准确模拟辽东山区人工红松的干形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大边沟林场设置的人工红松中龄林固定样地的每木检尺数据,测量标准地所有树木的胸径、树高等,分析了不同林龄的单木干形变化规律及干形与树冠结构因子(冠长、冠幅)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人工红松中龄林的高径比为0.46~0.75,高径比与冠长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其中54年生红松的高径比与冠长关系较为明显,而51年生、58年生的红松干形与冠长关系不明显。54年生红松林单木干形与冠幅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最高达0.57,随着单木冠幅的增加,高径比呈减小的趋势。
    • 代嵩华; 黄印冉; 冯树香; 闫淑芳; 刘易超; 陈丽英; 樊彦聪
    • 摘要: 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白桦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该研究以1a生白桦幼苗为材料,采用生物遮阴方式设置CK(全光照)、L1(25%遮阴程度)、L2(50%遮阴程度)、L3(75%遮阴程度)4种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白桦幼苗的移栽成活率、生长情况和树冠结构。结果表明:(1)移栽当年苗木成活率为:遮阴50%>75%>25%>全光照,移栽后1a苗木保存率为:遮阴25%>50%>全光照>75%。(2)苗高和地径生长为:全光照>遮阴25%>50%>75%,说明光照对白桦的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3)遮阴对白桦幼苗的树冠结构有显著影响。其中,在全光照下,树冠冠幅、一级侧枝长度和一级侧枝直径最大,一级侧枝分枝角度随光照的减弱呈现先增长后减弱的趋势。
    • 贾毛毛; 李爽; 王虹; 陶爱丽; 雷梦瑶; 高小峰
    • 摘要: 南阳地区‘软籽石榴’一般在落叶后至萌芽前进行冬季修剪,4月中旬开始夏季修剪,并持续至采收前。撑枝技术既可用于冬季整形修剪,也可用于4月花前复剪和七八月调整树体结构。修剪中通过撑枝、拿枝的方法来开张主枝、辅养枝角度,从而削弱其顶端优势,缓和生长势,调整枝条分布和生长方向,以形成合理的树冠结构,促进提早成花结果。但在实际生产中,该项技术应用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为此,笔者从撑枝的意义、作业时间、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加以总结,以期为‘软籽石榴’生产提供参考。
    • 欧建德
    • 摘要: 以福建省明溪县马尾松林下10年生南方红豆杉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于人工林内设置50 m×40 m的标准地,调查样木306株(其中杈干木70株,未杈干木236株);按分杈高度(H)将杈干木划分为低位类型(H≤1.0 m)、中位类型(1.0 m2.0 m)3种类型,按常规方法逐株测定胸径、地径、树干中央直径、树高、枝下高、冠幅、杈干发生与否等系列测树因子。采用通径分析法分析杈干影响生长形质的树冠结构机制;统计分析杈干木的分杈高度、生长形质变化与相关性,分析类型间生长形质差异;明确红豆杉树冠结构调控技术。结果表明:红豆杉杈干发生率为22.88%,杈干木的分杈高度和生长形质变异丰富。杈干对幼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尖削度、生长形质综合指标值(综合得分值)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胸高形数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枝下高无显著影响;杈干,对冠高、树冠比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树冠圆满度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冠幅无显著影响。幼树分杈高度,与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枝下高、生长形质综合指标值呈显著正相关,与胸高形数、尖削度呈显著负相关;分杈高度对幼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枝下高、尖削度、胸高形数、生长形质综合指标值有显著影响;分杈高度3个类型的红豆杉幼树生长形质综合指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高位类型、中位类型、低位类型。冠高是杈干对红豆杉幼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胸高形数、生长形质综合指标值影响的主要因素;树冠圆满度是杈干对红豆杉幼树尖削度影响的主要因素。红豆杉幼树杈干木具有速生性能和良好的生长形质综合指标值。分杈高度显著影响生长形质综合指标值。增大冠幅宽度,可提高杈干木、未杈干木类型红豆杉幼树生长形质综合指标值。
    • 包倪雯; 张水花; 莫晓勇
    • 摘要: 林冠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截获光能、降雨,决定林分郁闭程度,从而影响林分生产力及空间利用程度,是树木重要的生理生态活动场所,因此对低质低效林林冠层格局的改变是林相改造的重要手段.本文对陆地乔木树冠结构中枝条属性因子、树冠轮廓形状、树冠大小、叶片、树冠生物量5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研究树体结构,尤其是树冠的空间结构对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快生态修复、人工林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李孟楼; 惠文斌; 张正清
    • 摘要: 根据花椒树冠结构与产量的关系,确定影响花椒产量的主要结构因素,为丰产管理提供依据.对4个品种('大红袍''豆椒''黄盖狮子头''小红袍')的树龄、地径、树高、冠幅、标准枝(结果枝)数和产量进行调查,分析产量与树冠结构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花椒适宜栽植密度约50株/666.7m2,栽植后树高应控制在2.50 m左右;伴随树龄增大各品种冠幅扩张速度虽有差异,但地径年平均约递增0.68 cm/a,各年龄段(3~6 a、7~12 a、13~18 a及19 a以上)冠幅最适扩放幅度为25、20、7及6 cm/a.(2)4个品种的株标准枝数、标准枝果穗数和鲜花椒产量有差异,平均株标准枝数105个、标准枝果穗数16枝、标准枝鲜花椒产量58 g,但株标准枝数与树龄相关性强,标准枝果穗数与树龄、标准枝果穗数与标准枝产量相关性弱.(3)与树龄的相关性地径>株标准枝数>冠幅,树高与株产量无相关性,与株产量的相关性株标准枝数>冠幅>树龄及地径.(4)株标准枝数是制约株产量的重要因素,若x为树龄,则丰产花椒园株标准枝留置模式可选用S-1=2.6817x1.3160、精细管理高产花椒园可用S-2=12.6700e0.1304 x.(5)按照666.7 m2栽植50株进行产量预测结果说明,果穗及花椒颗粒大的'黄盖大红袍'和'豆椒'产量高,其次是抽生结果枝数量多的'大红袍',而株标准枝上的果穗数对产量影响不大.以上调查研究结果说明,花椒树龄、株标准枝数和冠幅与株产量关联密切,株标准枝数是形成产量的关键因素,果穗和花椒颗粒大、抽生结果枝数量多的品种产量高.
    • 李广德; 张亚雄; 付海曼; 李豆豆; 岳宗伟; 席本野; 王烨
    • 摘要: 为探究以树冠结构为特点的毛白杨幼树生物学特征,为人工幼林抚育管理提供参考,以3年生三倍体毛白杨优良无性系B301人工林为对象,从分枝数、基径、枝条长度、着枝高度、方位角、分枝角度、生物量等角度,分析其树冠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B301不同级别侧枝数量差异显著(P0.05);各级侧枝枝条基径、着枝处直径、着枝高度、枝条长度差异显著(P0.05);树冠在垂直结构上分层明显,其侧枝集中在树干中部树高51.1%的范围;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干重)为34741.9 g,枝条及叶片的生物量分别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33.8%和11.2%;枝条及叶片生物量与所在枝条基径相关性最大,通过幂函数构建枝条基径与枝、叶生物量回归方程,回归关系显著(P<0.0001).因此,三倍体毛白杨B301树冠水平空间大、垂直层次分明,是比较理想的冠型,研究结论可为其合理修枝方式和强度的确定提供依据.
    • 高慧淋; 胡万金; 曲杨; 殷有
    • 摘要: 为促进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以辽西地区辽宁省生态实验林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带状采伐对天然更新油松幼树树冠结构的影响.2014年春季选取油松成熟林进行带状采伐,2017年冬季在采伐带及保留带内各选取不同地径大小的50株幼树进行枝条解析.测量幼树的地径、树高、冠长等林木因子,同时测量所有枝条的枝长、弦长、分枝角度、着枝深度.每株幼树每轮选取1个标准枝条,测量标准枝枝长的连年生长量.结果表明:伐带内天然更新幼树单株的平均轮数11.5,保留带内幼树活枝的平均轮数为12.1,对照区内幼树活枝的平均轮数为12.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采伐带、保留带与对照区内油松幼树单株活枝轮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实施带状采伐后,采伐带内幼树单株每轮平均枝条数量为2.4,保留带内单株每轮平均枝条数量2,采伐带内单株每轮枝条数量显著大于保留带(p0.05).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以促进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