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朔
杨朔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8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2篇、相关期刊267种,包括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教育管理、绥化学院学报等;
杨朔的相关文献由37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周文、杨朔、奚佩秋等。
杨朔
-研究学者
- 吴周文
- 杨朔
- 奚佩秋
- 李杨
- 许挺
- 何宗文
- 刘上洋
- 刘爱华
- 尚莉
- 曲明1
- 王童
- 臧云远
- 蔡江珍
- 赵锡钧
- 黄巨龙
- 丁亚平
- 丁希彦
- 丁建新
- 丘伟方
- 丘立才
- 乌兰其木格
- 习习
- 付用现
- 伯雪
- 余德旺
- 余羊
- 余芳
- 侯业华
- 倪宝元
- 倪金华
- 傅勉文
- 傅华
- 储建中
- 关坤英
- 冉思尧
- 冬亥
- 冯树鉴
- 冷遇春
- 凌小雷
- 刘会荣
- 刘安之
- 刘宗涛
- 刘崇汉
- 刘志江
- 刘明纲
- 刘晓鑫
- 刘火
- 刘锡庆
- 初纲
- 卞钟鸣
-
-
张一玮;
杨紫童
-
-
摘要:
阳光照耀下的白昼风景、由灯光构成的夜晚景象,是刘白羽、杨朔等“十七年”时期中国游记散文作家笔下具有独特意义的空间书写主题。在“十七年”时期的游记文学作品中,有关此类景象的叙述不但承载着呈现现实的功能,而且形成了向现代迈进的新中国社会文化风貌的独特隐喻。两位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家不但塑造了富有时代性和象征性的视觉景观,还在其游记文学中创造出新的主体形象和新的观者目光,并以白昼和夜晚的空间书写拓展了游记散文与意识形态融合的可能性,铺陈出属于“十七年”时期社会主义语境下的现代性景观。
-
-
徐鲁
-
-
摘要:
一、半生已过,归来仍是少年1978年,我还在上高中时,钱万成已开始发表作品。他的散文处女作《公社的大坝》洋洋洒洒5000字,刊登在他家乡的《梨树文艺》上,后被《红色社员报》转载。这是一篇带着火热的劳动生活气息的抒情散文,虽然未脱那个时代的政治话语标签,但已是像模像样的“杨朔式散文”,今天读来,仍然觉得不失几分“美文”的特质。
-
-
吴周文
-
-
摘要:
杨朔散文被毛泽东同志批示赞赏之后,在文学体制规约下"被"政治化,而成为一个政治符号立即"走红".其"颂歌"主题的一致性、"大我"抒情的失真性、文本形式的相似性,表现了与时代主流话语的"同质".但"去"政治化进行解读后,仍能留给文学史以某些美学的价值.杨朔散文话语权与时代同名,变成体制内一统的文学话语,变成"无作者文本"的知识分子写作,这可以看作是十七年中国文学形象的写照与缩影,这是抹不去的历史记忆.
-
-
金洪远
-
-
摘要:
金山老友诚邀(上海)廊下枫叶岛一游,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国庆节期间,执叶岛有8000余株北美红枫和红叶石楠,现时品赏红枫正当时。说到楓叶,不能不让人想起已故的散文家杨朔的名篇《香山红叶》,想起看过的电影《枫叶红了的时候》的插曲,依稀记得是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的,可惜至今只记得一句:满山枫叶似彩霞。
-
-
吴周文
-
-
摘要:
杨朔散文被毛泽东同志批示赞赏之后,在文学体制规约下“被”政治化,而成为一个政治符号立即“走红”。其“颂歌”主题的一致性、“大我”抒情的失真性、文本形式的相似性,表现了与时代主流话语的“同质”。但“去”政治化进行解读后,仍能留给文学史以某些美学的价值。杨朔散文话语权与时代同名,变成体制内一统的文学话语,变成“无作者文本”的知识分子写作,这可以看作是十七年中国文学形象的写照与缩影,这是抹不去的历史记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