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材色

材色

材色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林业、轻工业、手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0601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林产工业、绿色科技、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木材干燥学术研讨会、2006全国生物质材料暨环保型人造板新技术发展研讨会、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木材干燥学术研讨会等;材色的相关文献由23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大纲、张文强、徐永吉等。

材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0601 占比:99.93%

总计:120685篇

材色—发文趋势图

材色

-研究学者

  • 李大纲
  • 张文强
  • 徐永吉
  • 李涛
  • 林金国
  • 丁涛
  • 周吓星
  • 杨小军
  • 韩玉杰
  • 马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凯文; 彭辉; 蒋佳荔; 吕建雄; 詹天翼
    • 摘要: 热处理木材在户外应用过程中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现象,影响美观。深入研究热处理木材的光变色机理及防治方法,对其靶向改性及服役时间延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归纳光辐射后热处理木材的颜色变化规律,总结化学组分在光辐射过程中的降解反应。从反射作用、紫外线吸收、自由基吸收/破坏三个方面综述光变色的防治方法,分析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增强热处理木材的颜色稳定性,促进其可持续利用。
    • 程亚飞; 姜天乐; 翟树杰; 丁涛
    • 摘要: 为考察热处理对木材声学性能的调节作用,采用160°C常压过热蒸汽对西加云杉(Picea sitchensis)音板用材分别处理0.5、1.5、2.0 h,测试分析热处理材的声学性能、吸湿性和颜色,并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对木材黏弹性和改性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热处理提高了木材的声学性能,与未处理材相比,热处理材的比动态弹性模量提高了30.4%~36.4%,声辐射品质常数提高了19.1%~22.3%,声转换效率提高了44.8%~48.6%。热处理后木材的吸湿性明显下降,有助于提高和稳定木材的声学性能,而热处理材的外观则呈现近似天然老化木材的特征。
    • 李魁鹏; 苏丽华; 梁机; 谭文婧; 韦连尤; 蓝肖; 黄开勇
    •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分析红心杉和糠杉树干木质部径向转变过程中材质和材色指标的变化规律,揭示两类杉木在材质材色上的主要差异,为杉木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融水种源30年生红心杉和糠杉各10株为研究材料,测定基本密度、含水率、年轮宽度、晚材率、材色、管胞形态、组织比量等指标,分析各指标在树干木质部径向转变及早晚材中的变化及差异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在树干木质部径向的心、中、边部,红心杉基本密度、含水率、晚材率等7个指标均大于糠杉;糠杉年轮宽、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等6个指标均大于红心杉。木质部中部和边部的基本密度、心部和中部的含水率等30个指标在两类杉木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16个指标在两类杉木间差异极显著,其中8对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运用这16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65.88%。对两个主成分贡献最大的12指标中,管胞指标有6个,色差指标3个,年轮指标2个,基本密度指标1个。管胞形态及材色是在红心杉和糠杉间差异最大的两个性状。【结论】运用本研究筛选出的16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成功区分了红心杉和糠杉。管胞腔径是红心杉和糠杉间管胞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Δa*和Δb*值是两类杉木材色差异的主要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杉木种质资源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 陈绘宇; 李担; 刘杏娥; 尚莉莉; 杨淑敏; 王燕高; 汪佑宏
    • 摘要: 为了研究高温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棕榈藤材化学成分和颜色的2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关4性,以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lius)为对象,研究了常压蒸汽高温热处理温度(160、180、00°C)与处理时间(2、h)对单叶省藤材的化学成分、质量损失率及颜色的影响,分析了热处理后材色与化学成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单叶省藤材的质量损失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200°C、4 h时,藤材质量损失率达到最大,综纤维素和纤维素质量分数呈下降的趋势,木质素和苯醇提取物呈相对升高的趋势.热处理过程中藤材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变化对材色改变有很大影响,热处理后藤材的明度差、总体色差与综纤维素质量分数差、纤维素质量分数差和木质素质量分数差都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 齐文玉; 刘偲; 陈金明; 吴小莲; 杨明月; 李吉庆; 林金国
    • 摘要: 以氮气为介质,采用160°C、180°C、200°C3种不同温度,2、4、6 h 3种不同时间分别对樟子松木材进行热处理改性,分析热处理前后樟子松材色、尺寸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采用FTIR及XRD手段分析了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樟子松木材色差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增大而增大,而明度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增大逐渐降低,处理材红绿色品指数a*值和黄蓝色品指数b*值均大于未处理材.樟子松木材平衡含水率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大逐渐减小,ASE和吸湿滞后现象随温度的增大逐渐增大.樟子松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及抗弯强度随热处理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但在200°C下对这3个力学性能指标影响均不显著.热处理温度对樟子松材色及尺寸稳定性影响均极显著,热处理时间对樟子松木材明度、黄蓝色品指数b*、色差、平衡含水率和体积湿胀率影响均极显著.研究结果为高品质樟子松热处理木材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邢小波; 张文强
    • 摘要: 对4种松科木材火炬松(Pinus taede)、辐射松(Pinus radiate)、红松(Pinus koraiensis)及落叶松(Larix gmelini)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辐射松、红松与落叶松的构造特征在心边材颜色、生长轮、早晚材、轴向薄壁组织、管胞、交叉场纹孔存在差异,可作为鉴别这4种木材的重要依据.
    • 马澜; 杨小军; 赵琦; 郝丹; 王佳阳; 付帅
    • 摘要: 为提高木材在户外的应用性能,采用性质稳定的高熔点聚乙烯蜡对户外常用木材进行高压浸注物理改性,研究了改性木材的耐久性.结果 表明:通过3个阶段高压浸注工艺可使木材全截面含蜡,改性木材含蜡量均可达24%以上,其中辐射松含蜡量可达58.5%;人工加速老化对改性木材抗弯性能影响较小,经过30d的改性木材老化试样的显微观察发现,加速老化仅发生于试样木材表层;聚乙烯蜡对木材材色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在光老化环境作用下略有褪色,聚乙烯蜡中添加紫外吸收剂和抗氧剂后改性木材的材色稳定性显著提高,总色差为4.139,相比未添加助剂减小45.3%;改性木材在天然耐久性野外测试中,改性木材表现出较强的耐腐性和抗白蚁蛀蚀性,辐射松与柳桉改性木材的耐久性分级由零级提高到九级,可应用于户外园林建筑工程中.
    • 李萍; 张源; 吴义强; 吕建雄; 袁光明; 左迎峰
    • 摘要: 【目的】对杉木素材与硅酸盐改性材的弦切板与径切板材色、光泽度、纹理进行测量与对比,分析硅酸盐改性处理对杉木视觉特性的影响规律。旨在为硅酸盐改性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指导杉木改性材相关产品的研发。【方法】在改性前后,对100 mm×100 mm×20 mm的杉木径切板和杉木弦切板的材色、光泽度、纹理进行测量,分析改性处理前后杉木视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改性后,弦切板与径切板的红绿色度值分布区间分别为2.0~6.0和2.5~5.5,黄蓝色度值分布区间分别为17.5~24.0和18.0~24.0,两组数据均较素材小。明度值分布区间也有所下降,为61.0~71.0,表明改性处理对杉木的色彩倾向有所均衡,在明暗程度上也有一定影响。杉木素材的平行纹理光泽度(GZL)、垂直纹理光泽度(GZT)、光泽度比(GZB)分别为5.54%、4.32%、1.28,杉木改性材的GZL、GZT、GZB分别为3.32%、2.86%、1.16。两种杉木的GZL均略大于GZT,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改性后,光泽度线性趋势更加明显,而且数据也更为集中。杉木改性材的纹理粗细、纹理间距、纹理疏密度分别为0.55 mm、9.51 mm、0.06,与素材差别微弱,表明改性处理并没有对纹理的疏密程度产生影响。改性材弦切板与径切板的纹理灰度与背景灰度分布区间都较素材有所降低,说明改性处理使得杉木的纹理与背景的灰度等级变得更高。杉木改性材的纹理灰度与背景灰度分布较素材松散,两者呈一定的线性关系但不紧凑。【结论】硅酸盐改性处理对木材颜色影响较小,杉木基本上维持了原有的颜色特征。杉木改性材光泽度略小于素材,基本分布规律相同。改性处理对纹理间距与纹理粗细的影响微弱,改性材仍保持同素材一样的纹理疏密程度,改性后的杉木纹理灰度值与背景灰度值差别变大,对比度稍高,使得改性杉木的纹理较素材更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