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朱顶红

朱顶红

朱顶红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96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2384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花木盆景:花卉园艺、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6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 、中国球宿根花卉2015年会、2015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等;朱顶红的相关文献由677位作者贡献,包括原雅玲、吕文涛、娄晓鸣等。

朱顶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4 占比:2.47%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12384 占比:97.37%

总计:12719篇

朱顶红—发文趋势图

朱顶红

-研究学者

  • 原雅玲
  • 吕文涛
  • 娄晓鸣
  • 张宁宁
  • 成海钟
  • 蔡曾煜
  • 吴永朋
  • 周玉珍
  • 李淑娟
  • 赵锦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心; 杨柳燕; 王桢; 孙翊; 许俊旭; 张永春
    • 摘要: 采用解剖观测和石蜡切片技术,对朱顶红品种‘圣诞快乐’花芽生长情况、花器官分化和性细胞分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以明确朱顶红花芽分化特征,为其花发育、花期调控、杂交育种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圣诞快乐’朱顶红每年产生2个花序芽,在第2年完成其内花芽花器官分化,经过低温作用后于第3年盛开,其中第2个花序偶有败育发生;花器官分化过程包括花原基分化期、外花被原基分化期、内花被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心皮原基分化期,对应的花芽大小分别约为0.02、0.05、0.1、0.2、0.3 cm,所有花器官均为螺旋状向心式发生;朱顶红花药4室,花药壁从外至内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类型为分泌型,小孢子减数分裂类型为连续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十字交叉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朱顶红雌蕊3心皮,下位子房,中轴胎座,3心室,每室两列倒生胚珠,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具葱型胚囊。
    • 窦剑(文/图); 晋宇(文/图)
    • 摘要: 春节前,家中客厅摆放了一颗硕大的朱顶红蜡封球。每天关注着它的生长变化,欣喜地看着它出叶抽箭、华丽绽放,直到3月初花儿才逐渐凋落(图1)。留恋朱顶红的明媚娇美赋予的喜庆祥和,更觉得它本身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不应被当作“一次性”花卉,于是开启了蜡封朱顶红栽培复花的首要步骤---花后处理。蜡封朱顶红的花后处理主要包含以下几项操作。
    • 罗勇; 戴耀良; 钱瑭璜
    • 摘要: 以2种常见的石蒜科地被植物朱顶红红狮和韭莲为研究对象,设置遮光0、30%、60%、90%等不同遮阴处理,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对2种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石蒜科植物随遮阴程度的加大,叶长、叶宽等生长指标呈规律性增大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上升趋势。综合生长表现可知,朱顶红红狮适宜在遮阴30%~60%的环境下生长,韭莲适宜在遮阴0~60%的环境下生长。
    • 黄宝华; 许小琼; 陈晓慧; 徐小萍; 张春渝; 林玉玲; 赖钟雄
    • 摘要: 朱顶红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但其高花茎和叶太长成为其发展盆栽的限制因素。本研究应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aclobutrazol,PBZ)对朱顶红进行处理,观测其表型性状的特征,并应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本分析。结果表明,PBZ对朱顶红的株高及叶片长度具有抑制作用,随着PBZ浓度的增加,其株高越矮,叶长逐渐变短,各处理间呈显著差异,成熟的花茎高度也随PBZ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经转录组分析,Q20介于98.320%~98.450%之间,均值为98.385%,说明测序质量较好,可以用于后续分析。差异基因富集最显著的途径为苯并噁唑嗪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对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分类进行分析,在生物过程分类下的6个比对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的前3个词条分别是: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单一生物过程。在细胞组成的6个比对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的前7个词条都是一致的,分别是细胞、细胞部分、膜、细胞器、膜部分、细胞器部分、大分子复合物,其富集相似度很高。在分子功能的6个比对中,前3个的富集词条分别是催化活性、绑定、运输活动。表明不同浓度PBZ主要通过影响植物体内各种生物学过程来调控朱顶红矮化,同时也涉及改变植物组织细胞组分以及调控分子功能来影响朱顶红矮化。KEGG功能分类中,代谢占比最大,都达60%以上。Pathway富集分析也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代谢途径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中。通过对代谢通路进行分析,表明影响脂肪酸的合成及丙二酰COA的提升是矮化的影响因素之一。木质素的大量合成和微管蛋白TUBA、TUBB的提升促使茎粗的增加。茉莉酸甲酯和不饱和脂肪酸类的提升和合成促使其抗性的提升。HSF、hsp70及HSP90基因表达的提升,提高了其耐热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PBZ对朱顶红的影响机理奠定了基础,也为朱顶红育种提供了参考。
    • 钱瑭璜; 魏曼琳; 徐桂红; 戴耀良
    • 摘要: [目的]探索遮阴对朱顶红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朱顶红“红狮”(Hippeastrum striatum‘Red Lion’)、“红宝石之星”(Hippeastrum striatum‘Ruby star’)、“月色”(Hippeastrum striatum‘Moonlight’)3个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全光、遮阴度分别为30%、60%、90%)对其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3个朱顶红品种叶绿素a+b含量均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强而增大,叶绿素a/b值则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强而减小。品种“红狮”和“月色”的荧光参数(F_(v)/F_(o)、F_(v)/F_(m))均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而品种“红宝石之星”的F_(v)/F_(o)则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朱顶红不同品种的园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小古
    • 摘要: 我家的燕水仙(Sprekelia formosissima)开花了,花型非常独特,我深深地被它仿若燕子一般的外形所吸引,既优雅又别致,属于过目难忘的一种观赏花卉(图1)。2019年12月,我收到了同城花友送的燕水仙种球(图2),花友特地用棕榈包裹球根快递寄过来的。有点像朱顶红的球根,是花友自己繁殖的侧球.
    • 陈敏敏; 张永春; 蔡友铭; 苏静; 李心; 周琳; 杨柳燕
    • 摘要: 为延长朱顶红离体保存时间、提高存活率,研究了甘露醇、蔗糖、矮壮素、脱落酸对朱顶红试管苗离体保存及恢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室温度(15±2)°C、光照强度2500~3000 lx、光照时间10 h/d的条件下,MS培养基中添加20~40 g/L甘露醇能有效抑制朱顶红植株生长,保存5个月后恢复培养2个月的死亡率为0%~40%;75 g/L蔗糖能抑制朱顶红生长发育,离体保存5个月、恢复生长2个月后存活率达100%;0.5~4.0 mg/L ABA能明显抑制朱顶红植株生长,但恢复生长培养后死亡率较其他几种添加物高,恢复生长培养2个月后死亡率最高达50%。10~50 mg/L矮壮素的添加对朱顶红生长抑制效果较差。
    • 汤肖玮; 刘晨; 邵和平; 仰小东; 张宁宁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朱顶红观赏价值,并为其花型优异性状的选育以及后期分子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分别于2020、2021年调查了以朱顶红品种“粉色惊奇”为母本、“火焰孔雀”为父本配制F_(1)杂种的5个花部相关性状的表型数据。群体遗传分析结果显示,朱顶红的5个花部性状在F_(1)群体变异系数范围为8.35%~46.99%,发生广泛分离;相关性分析发现10对花部性状间共7对为显著性相关,其中花梗长与花径之间的相关性系数最高,为0.373。主要结果:花梗长最优模型为A-0模型,为无主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型;最大花被片长符合A-1模型,受表现为加性和部分显性或超显性的1对主基因控制,其遗传效率为47%;花径符合A-2模型,受1对加性主基因控制,无显性效应;最大花被片宽最优模型为B-1模型,受加性-显性-上位性2对主基因控制;F_(1)群体中花瓣数主基因遗传力最高,达96%,符合B-2模型,受加性-显性2对主基因控制。
    • 陈钰洁; 吴建华; 金晨莺; 陈轶敏
    • 摘要: 近年来,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应用广泛,其品种丰富,造型优美,观赏价值高。探究朱顶红在杭州地区的栽培技术,应用实例等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对朱顶红的繁殖技术进行了概述,重点探讨了朱顶红在杭州地区常见的栽培方法,并对朱顶红在不同花展中的应用做了探究。
    • 陈轶敏; 黄大鹏; 张海珍; 吴建华; 沈笑
    • 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朱顶红的分类与品种,开展了中国杭州地区朱顶红夏季花期调控实验,提出了朱顶红栽培繁殖技术措施,旨在加强对中国杭州地区朱顶红夏季花期调控技术的研究,有效控制朱顶红夏季花期,提高朱顶红的观赏性。选取适宜的朱顶红品种,于杭州地区进行花期调控实验,使之在亚运会期间开花,满足亚运会期间的需求,以便于美化杭州城市景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