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遗传模型

遗传模型

遗传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0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53899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作物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第十六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暨纪念吴仲贤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等;遗传模型的相关文献由81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军、潘光堂、蒋锋等。

遗传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3899 占比:99.85%

总计:154135篇

遗传模型—发文趋势图

遗传模型

-研究学者

  • 朱军
  • 潘光堂
  • 蒋锋
  • 刘曙东
  • 杨伟光
  • 王竹林
  • 刘鹏飞
  • 崔党群
  • 张健
  • 张兴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亚瑞; 刘锡建; 杨国敏; 刘红伟; 孔文超; 吴永振; 孙晗; 秦冉; 崔法; 赵春华
    • 摘要: 【目的】旗叶是小麦光合碳固定的重要场所,对小麦产量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小麦旗叶在高、低氮环境下的遗传特性,分析其遗传机制,为优异株型育种、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科农9204和京411为亲本所构建的188个RIL群体为材料,分别种植在6个不同的高、低氮环境下,通过对群体旗叶性状调查并进行遗传分析,从而确定控制各性状的基因数目,估计遗传效应值及遗传率,并对小麦旗叶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遗传估测中,低氮环境下:旗叶长在E3环境的最适遗传模型为2MG-CE,即2对互补作用主基因遗传模型,其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值为1.098,主基因遗传率为31.35%,在其他低氮环境下均表现为多基因遗传;旗叶宽均表现为多基因遗传;旗叶面积(除E5)的最适遗传模型均为2MG-CE,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值为1.884,主基因遗传率为36.7%,在E5为多基因遗传。高氮环境下:旗叶长(除E4)的最适遗传模型为2MG-CE,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值为1.133,主基因遗传率为32.6%,在E4环境的最适遗传模型为2MG-ER,即2对隐性上位主基因遗传模型,其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1.431,第二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1.108,主基因遗传率为51.77%;旗叶宽(除E2)的最适遗传模型为2MG-CE,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值为0.119,主基因遗传率为37.29%,在E2表现为多基因遗传;旗叶面积的最适遗传模型为2MG-CE,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值为3.067,主基因遗传率为44.42%。旗叶性状在不同环境的遗传模型不同,在高氮环境下遗传较为稳定,在低氮下受环境影响较大。在旗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中,旗叶性状与穗粒数、穗粒重、单株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在不同环境下的影响程度不同。【结论】旗叶性状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在高、低氮环境下的表现不同。旗叶在低氮环境下表现为不同的主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在高氮环境下大多表现为主基因遗传,由2对基因控制,并且存在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且可能存在效应较大的主效QTL。改善旗叶性状可以提高小麦的单株产量、穗粒重等产量性状。
    • 李娜; 李正帮; 朱家砚
    • 摘要: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针对选择遗传模型的问题,提出了对风险等位基因采用共显性编码,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选择遗传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方法比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选择模型效果更好.将新方法应用于6个与乳腺癌有关、8个与II-型糖尿病有关的SNPs中,进一步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汤肖玮; 刘晨; 邵和平; 仰小东; 张宁宁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朱顶红观赏价值,并为其花型优异性状的选育以及后期分子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分别于2020、2021年调查了以朱顶红品种“粉色惊奇”为母本、“火焰孔雀”为父本配制F_(1)杂种的5个花部相关性状的表型数据。群体遗传分析结果显示,朱顶红的5个花部性状在F_(1)群体变异系数范围为8.35%~46.99%,发生广泛分离;相关性分析发现10对花部性状间共7对为显著性相关,其中花梗长与花径之间的相关性系数最高,为0.373。主要结果:花梗长最优模型为A-0模型,为无主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型;最大花被片长符合A-1模型,受表现为加性和部分显性或超显性的1对主基因控制,其遗传效率为47%;花径符合A-2模型,受1对加性主基因控制,无显性效应;最大花被片宽最优模型为B-1模型,受加性-显性-上位性2对主基因控制;F_(1)群体中花瓣数主基因遗传力最高,达96%,符合B-2模型,受加性-显性2对主基因控制。
    • 谢展文; 程红颂; 李忠金; 郑国源; 程祖锌; 林荔辉
    • 摘要: 株高与穗长是水稻品种的关键性状,有效利用水稻性状间的杂种优势是培育高产品种的关键技术手段.以"华占"配制的'天优华占''恒丰优华占''五丰优华占'3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构建了包含P1、P2、F1、F2、BC1-1、BC1-2等6个遗传世代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了株高和主穗长的遗传方式.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的株高和主穗长遗传均符合MX2-ADI-ADI遗传模型.在"华占"为遗传背景中,3个群体F2、BC1-1、BC1-2的株高均以多基因控制为主,多基因遗传率变幅分别为72.11%~75.42%、76.92%~86.28%和68.13%~75.13%,育种后代中应在高世代选择.3个群体F2代中的主穗长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1.99%、68.95%和90.0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2.16%、23.78%和3.52%;在回交群体中,3个组合的主穗长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与回交亲本密切相关,育种上应根据群体遗传特性进行相应的选择策略.
    • 黄冰艳; 张梦圆; 董文召; 张新友; 孙子淇; 刘华; 房元瑾; 石磊; 苗利娟; 张毛宁; 张忠信; 徐静
    • 摘要: 巢式群体可以利用多个亲本解析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1个共同亲本与6个基础亲本所配置巢式组合F2:3家系的种子脂肪含量数据,分析了花生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型,旨在探明不同的基础亲本组合中脂肪含量性状的遗传差异,为制定脂肪含量遗传改良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提供依据.6个组合的共同亲本为高脂肪含量的普通型大果品种豫花15号,其他6个基础亲本为不同脂肪含量和不同植物学类型的品种.结果表明,在不同杂交组合中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式有所不同,6个组合分别符合无主基因模型、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和2对主基因等显性模型3种遗传模式.各种遗传效应的估计值也各不相同,主基因遗传力从32%到80%,说明不同杂交组合中,控制脂肪含量的基因位点差异及其重组和分离方式不同.高脂肪含量双亲杂交后代的高脂肪含量个体较多,但主基因遗传力较低,不宜在早代实施表型选择;双亲脂肪含量差异较大的后代脂肪含量变异幅度更大,能够选择到不同脂肪含量的类型.本研究也表明,巢式组合具有较丰富的脂肪含量变异类型,揭示出脂肪含量性状遗传的复杂性和多基因调控的特点,为较全面地了解脂肪含量的遗传提供了基础.该巢式群体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脂肪含量的QTL定位研究.
    • 于海洋; 李玉颖; 吕玉英; 张秀荣; 杨会; 张昆; 王林; 刘风珍; 万勇善
    • 摘要: 为探讨高油花生品系农大D666含油量的遗传模式,以农大D666为中心亲本配置了4个杂交组合(DP、PD、SD、3D),同时利用农大D666的亲本丰花2号和Krapt.st.16配置了正、反交组合(FP、PF),以上述6个组合的F2群体为材料进行含油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6个F2群体的含油量均存在广泛的变异和超亲现象,呈连续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特征.DP和PD组合的亲本含油量差异较小,F2群体含油量均值较高,分别为54.29%和54.02%,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3.38%和3.90%;SD和3D组合的亲本间含油量差异较大,F2群体含油量均值仅为52.66%和51.75%,变异系数分别是5.51%和6.24%;FP和PF组合的F2群体含油量均值分别为50.30%和51.52%,变异系数分别为6.30%与6.00%.6个群体的含油量分别符合3种遗传模型:DP和PD含油量符合无主基因遗传模型(0MG),受微效多基因控制;SD和3D符合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2MG-ADI),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均为正向调控,以加性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3.64%和37.80%,2个群体基因效应值相近,增效基因来自高油亲本;FP和PF符合2对主基因的等显性遗传模型(2MG-EAD),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17%和63.56%,正、反交组合的遗传模式相同,表明含油量以细胞核遗传为主,加性效应均为正值,增效基因来自高油亲本.综合分析表明,农大D666含油量性状的超亲现象一方面是受其亲本Krapt.st.16的2个主效基因控制,另一方面存在多个微效基因的累加效应.
    • 常丹丹; 金星娜; 田新会; 杜文华
    • 摘要: 以小黑麦品种石大1号为母本(P1)和小黑麦品系C18为父本(P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十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小黑麦的芒长、穗长、小穗数、穗密度、穗粒数等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 表明:芒长的最优遗传模型是4MG-AI,受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其主基因遗传率为85.06%;穗长和小穗数的最优遗传模型相同,均为MX2-CE-A,受2对互补作用连锁主基因十加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控制,穗长、小穗数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35%、31.7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2.93%、32.48%;穗密度和穗粒数的最佳遗传模型相同,均为PG-AI,由加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穗密度和穗粒数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是35.34%、86.96%.芒长存在主基因遗传特性,主基因遗传率高(85.06%),受环境影响较小,育种时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实现单株定向选择,提高育种效率.
    • 孙桢; 马耀先; 刘鑫; 申小燕; 方晓瑞; 骆许静
    • 摘要: 目的 研究BRCA1、EML4-ALK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疾病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人群的基因型、最小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对比观察,同时对不同基因遗传模型下非小细胞肺癌的风险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疾病组与健康组的基因表达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2组对象的最小等位基因进行对比观察,BRCA1基因类型中的SER/GLY以及EML4-ALK基因类型中的V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疾病组患者的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加性模型进行风险评估,患者的BRCA1基因类型中的SER/GLY以及EML4-ALK基因类型中的V1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BRCA1基因类型中的SER/GLY以及EML4-ALK基因类型中的V1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风险呈现正相关性.结论 BRCA1基因类型中的SER/GLY以及EML4-ALK基因类型中的V1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风险呈现正相关性,在疾病的进展以及早期发现中具有积极意义.
    • 罗卓慧; 庞硕; 张连峰
    • 摘要: 现代社会生活状态的改变,以抑郁、焦虑症等为代表的精神疾病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现有治疗措施治愈率偏低的状况亟待改进.明确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对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精神疾病类模型包括诱导模型和遗传模型两类,遗传模型具有表型稳定、病理进程明确和可干预的窗口期长等优点.本文总结近年来常见的精神类疾病的大、小鼠遗传模型,主要介绍这些模型的行为表型,为基于动物行为的实验性精神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