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负荷试验
无负荷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0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18209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浙江预防医学、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8年全国产科临床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等;无负荷试验的相关文献由182位作者贡献,包括章春娟、周美琴、张珂等。
无负荷试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18209篇
占比:99.98%
总计:418302篇
无负荷试验
-研究学者
- 章春娟
- 周美琴
- 张珂
- 胡云霞
- 丁彦玲
- 丛云凤
- 丛林
- 乔德清
- 任洁
- 何津
- 何玲利
- 余平
- 俞映明
- 傅兰芳
- 傅瑞芳
- 僬铃洁
- 光瑾
- 兰林红
- 关喜凤
- 冉爱冬
- 刘付强
- 刘伟铎
- 刘俊英
- 刘明晖
- 刘晓红
- 刘湘萍
- 刘玲珍
- 刘维超
- 刘金爱
- 刘金环
- 史启霞
- 叶海慧
- 吕秀宁
- 吕齐秀
- 吴南芬
- 吴明远
- 吴爱芳
- 周冰
- 周旭光
- 周晓莉
- 周玉萍
- 唐慧彝
- 唐落
- 姚秀玉
- 姚肖华
- 姜小庆
- 孙庆云
- 孙菊香
- 孟爱菊
- 孟秀玲
-
-
-
-
宋伟夫;
徐红梅;
李娜;
丛云凤;
何津
-
-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前血清游离雌三醇(uE3)水平及无负荷试验(NST)反应类型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37例(34±1)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以uE3为4 μg·L-1作为临界值分为2组,uE3<4.0 μg·L 1者82例(59.85%),4.0~7.4 μg·L-1者55例(41.15%);根据终止妊娠前NST反应类型分为NST无反应型和NST反应型,分析终止妊娠后新生儿的不同临床预后.结果:uE3≤4.0 μg·L-1组中75例新生儿双顶径≤80 mm,56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33例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69例应用CPAP辅助通气,新生儿死亡13例.4.0~7.4 μg·L-1组中12例新生儿双顶径≤80 mm,12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12例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6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24例应用CPAP辅助通气,新生儿死亡2例.NST无反应型组中1 min Apgar评分5.57±1.94,新生儿住院天数(32.57±15.76)d;NST反应型组中1 min Apgar评分8.00±1.26,新生儿住院天数(16.83±3.87)d.uE3≤4.0 μg·L-1组围生儿情况与4.0~7.4 μg· L-1组比较,围生儿预后差;NST无反应型组与NST反应型组比较新生儿预后较差.结论:血清uE3值低、NST无反应型提示新生儿预后不良;重度子痫前期应尽量选择孕妇血清uE3>4.0 μg·L-1、胎儿胎心监护NST为反应型时适时终止妊娠,有利于提高围生儿生存率及改善围生儿预后.
-
-
徐名妨
-
-
摘要:
1病例介绍孕妇,32岁,2008年12月5日07:50孕妇因妊娠39周下腹阵痛步行入院。查体:身高148.1 cm,怀孕前体重47.3 kg(整个孕期体重共增长12.9 kg),孕1产0,妊娠39周,低危妊娠,生命体征平稳,5min~6min宫缩1次,持续时间30s,中等强度,有胎动,宫高38cm,腹围95cm,胎心音141/min,头先露,胎膜存,胎盘位置正常,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尿糖阴性,尿蛋白阴性,无水肿,无负荷试验胎心监护结果是有反应型,
-
-
贺瑞霞;
荆淑云;
张英平
-
-
摘要:
目的 探讨各种胎儿监护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2209例孕妇进行胎儿电子监护、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脐血流正常与异常相比,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胎儿电子监护缩宫素激惹实验或宫缩应力试验正常与异常相比,发生围生儿预后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动脉血流测定与胎儿电子监护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电子监护和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对预测围生儿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
-
-
光瑾;
丛林
-
-
摘要: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水平的测定及其联合无负荷试验对评估胎儿宫内状况及预后的价值。方法观察记录64例子痫前期患者的脐动脉血流参数S/D值、PI、RI和无负荷试验以及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和胎盘质量及羊水性状等,回顾性分析血流参数,无负荷试验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结果①重度子痫前期S/D、RI、PI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ST可疑型和无反应型组脐动脉血流S/D≥3发生率比NST反应型组明显增高。④S/D<3和S/D≥3两组在NST阳性反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联合无负荷试验可预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胎儿宫内情况,为临床及时干预提供依据。
-
-
冉爱冬
-
-
摘要:
目的:探讨产科门诊胎心监护与脐血流测定在判断胎儿宫内状况及围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95例妊娠34~42周,在产科门诊常规检查时联合应用胎心无负荷试验(NST)及胎儿脐动脉血流测定S/D比值,并胎儿情况进行追踪观察.结果:NST可疑型和无反应型组S/D≥3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比反应型S/D<3组明显增高(P<0.005).结论:妊娠晚期联合应用NST及S/D测定,能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状态,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改善胎儿预后.
-
-
章春娟
-
-
摘要:
目的 探讨无负荷试验过程中胎心率自发性减速的高危因素及其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产前对孕妇进行常规无负荷试验.结果 无负荷试验过程中胎心率自发性减速的发生率为0.43%,其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期总的死亡率与发生率.胎心率自发性减速病例的无负荷试验结果与围生儿预后结果无显著关联.结论 胎心率自发性减速本身提示了胎儿危险,需立即处理,其发生与羊水过少,胎儿畸形,胎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脐带异常有关.
-
-
戴哲凡;
曾素清
-
-
摘要: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non-stress test, NST)中重复出现的变异减速(variable deceleration, VD)的影响因素发生率及其结局与处理. 方法回顾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3 010例 NST 中出现VD的216例监护图形,比较不同图形的分娩异常因素及围产儿结局. 结果NST中重复出现的VD发生率7.18%(216/3 010).单纯VD中影响因素发生率57.26%(67/117),不典型VD中影响因素发生率95.96%(95/99),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7分193例,≤7分者23例,其中单纯VD组新生儿窒息率2.56%(3/117),而不典型VD中新生儿窒息率23.23%(23/99),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单纯VD组剖宫产率21.37%(25/117)低于不典型VD组58.59%(58/99),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 结论 NST中重复出现的VD与多种因素有关,脐带因素最常见,不典型VD较典型VD影响因素更明确,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VD较典型VD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
-
-
汪利民;
蔡桂香;
林茜
-
-
摘要: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的孕妇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NST)中不同变化减速(VD)图形的围生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29例脐带绕颈NST中出现VD的203例监护图形,比较不同图形围生儿结局.结果 203例变化减速图形中,单纯VD115例,占56.65%,不典型VD88例,占43.35%.单纯VD组剖宫产率为28.70%,而不典型VD组剖宫产率为7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VD组新生儿窒息率3.48%,而不典型VD组新生儿窒息率19.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脐带绕颈NST中出现不典型VD者剖宫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更高,对于脐带绕颈NST中出现不典型VD者应积极干预,选择正确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