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体重
孕期体重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643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父母必读、婚育与健康、母婴世界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妊娠合并糖尿病规范化诊治及孕期营养研讨会、妇幼与青少年营养进展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孕妇、乳母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宣传推广会等;孕期体重的相关文献由248位作者贡献,包括冯伟伟、刘丽丽、刘民等。
孕期体重
-研究学者
- 冯伟伟
- 刘丽丽
- 刘民
- 刘群
- 姜利
- 孙丽洲
- 孟丽婵
- 张静
- 曾珊
- 朱桂琴
- 李洪伟
- 杨玉琴
- 杨蕊
- 武明辉
- 王海琦
- 王玥
- 田静
- 罗丹
- 蔡恒宇
- 虞炎
- 谢菲
- 谭瑛
- 赵青茹
- 赵香
- 郑冬燕
- 陈金顺
- 韩爱琴
- 韩磊
- Brawarsky P.
- CHEN Peipei
- Farfan J.H.
- Jackson R.A.
- LI Li
- M.A.Williams
- Pacora P.N.
- Reziwanguli·Adili
- Reziya·Abulaiti
- Sanchez S.E.
- Stotland N.E.
- ZHANG Shiyao
- 丁佳莉
- 丁姗姗
- 丁慧青
- 丁逵
- 严华
- 严卫丽
- 余兰兰
- 余清
- 侯东敏
- 侯瑞丽
-
-
铁阳
-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女,35岁,因“停经8+月,阴道流液1+小时”于2021年8月22日来某院就诊,急诊拟“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瘢痕子宫,妊娠合并子宫肌瘤,G3P1孕35周+6天,LOA先兆早产”收住院。查体:身高159cm,孕前体重63kg,入院体重76kg,整个孕期体重共增加13kg;体温36.5°C,心率103次/分,呼吸18次/min,血压103/70 mmHg,孕期血糖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下腹部有一长约12cm的纵行陈旧性瘢痕。完善相关检查后,在急诊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
-
谢明艳;
丁慧青;
顾芬
-
-
摘要:
孕期体重过度增加或增加不足都会增加不良母婴结局的风险[1].然而,既往研究[2-3]通过饮食、运动干预来控制孕期体重,但成果有限.体重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体尺寸、体型、体重及体重水平的认知,若认知与实际不符,则称为体重认知偏移[4],且体重认知偏移可能影响其体重控制态度和行为[5].目前,虽已有研究[5]指出存在体重认知偏移,但关于孕妇体重认知研究较少,国内研究基本空白.为此,本文概述体重认知概念、测量工具、孕妇体重认知现状等,以期为孕期体重管理提供参考.
-
-
吕晴;
戴丽雅;
周晨晖;
叶玲红;
陈方红
-
-
摘要:
目的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孕晚期体重控制不良对妊娠期高血压(HIP)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丽水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孕晚期HIP患者78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组织成像检查。根据孕期体重管理情况分为3组,即增重不足组26例、增重正常组27例、增重过多组25例;比较3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和多普勒组织成像参数[包括室间隔及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值(e’)、收缩期运动峰值(s’)及E/e’,平均E/e’,平均s’]。结果除LAD外,3组患者其余各项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增重过多组LAD明显高于增重正常组、增重不足组(均P0.05)。结论孕期增重过多会加重孕晚期HIP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
-
郭文星;
张传朋;
张爱华
-
-
摘要:
目的 研究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重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528例足月单胎活产孕产妇,依据孕前BMI分为肥胖与消瘦组(72例)、正常体重组(456例)。依据孕期增重将正常体重组分为增重15 kg组(292例);将肥胖与消瘦组分为增重15 kg组(28例)。比较正常体重组及肥胖与消瘦组,正常体重组及肥胖与消瘦组不同增重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包括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妊娠期糖尿病(GDM)、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结果 肥胖与消瘦组的剖宫产、PIH、GDM、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65.28%、16.67%、33.33%、6.94%、16.67%,均高于正常体重组的42.11%、6.58%、11.62%、2.19%、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5 kg组剖宫产、PIH、GDM、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在孕前保持心情舒畅,在孕期控制好体重能够降低妊娠期各类高危表现与症状的发生。
-
-
冯伟伟
-
-
摘要:
目的 探析孕期体重与产科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2月在该院诊治的产妇100例,平均分为肥胖组和正常组各50例,对比妊娠结局、并发症分析情况.结果 肥胖组患者的高龄率50.00%高于正常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50,P<0.05);肥胖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52.00%低于正常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32,P<0.05);肥胖组并发症发生率66.00%高于正常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65,P<0.05).结论 控制体质量是降低产科并发症和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措施,这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
冯伟伟
-
-
摘要:
目的探析孕期体重与产科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2月在该院诊治的产妇100例,平均分为肥胖组和正常组各50例,对比妊娠结局、并发症分析情况。结果肥胖组患者的高龄率50.00%高于正常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0,P<0.05);肥胖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52.00%低于正常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32,P<0.05);肥胖组并发症发生率66.00%高于正常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5,P<0.05)。结论控制体质量是降低产科并发症和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措施,这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
陆开萍
-
-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初孕孕妇体重变化,旨在研究和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在孕期体重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建卡的单胎初孕孕妇396例,将孕妇分类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以及传统方式进行集中健康教育;而对实验组孕妇有专门的医务人员进行产前检查以及科学的系统性健康教育.结果:通过比较两组孕妇的BMI、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以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发现,实验组孕妇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孕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初孕孕妇进行专门而科学的系统性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
赵月
-
-
摘要:
妊娠呕吐是常见早孕反应,一般3个月后就自行停止。但真要吐3个月,那也太难受了。怀孕早期常见的征兆中,除了月经“告假”外,较容易察觉的估计就是孕吐了。有数据显示,75%以上的孕妇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其中50%的孕妇会出现孕吐的症状,而0.3%~1%的孕妇还会出现妊娠剧吐。“孕吐到怀疑人生”这句话,每个有怀孕经历的人都不陌生。这不是一句玩笑话,有数据显示,85%的孕妇每天要经历两次恶心,呕吐影响了70%-80%孕妇的工作和生活,由于孕吐,30%的孕妇需要在工作中请病假……引起孕吐的原因还没有被研究得太清楚,目前发现hCG和孕酮等激素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剧烈孕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长期和严重的恶心和呕吐:常规的孕吐一般出现在妊娠早期,但HG不同,它不会在16至20周内出现好转,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能会在20周左右得到改善,但直到婴儿出生后,症状才能完全清除。二是出现脱水症状:脱水的症状包括口渴、疲倦、头晕、少尿、尿色深黄且气味强烈。三是体重减轻:孕期体重降低5%或更多。四是体位性(站立时)低血压。
-
-
-
姜利;
刘群;
蔡恒宇;
刘丽丽
-
-
摘要:
目的 探讨孕产妇孕前BMI以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发生巨大儿的影响,为减少巨大儿发生率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选取300例巨大儿及300例正常体重新生儿病例,记录母亲的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情况,计算母亲的孕前BMI、孕期增重程度,分析孕妇体重变化情况与发生巨大儿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孕前BMI(OR=1.242,95%CI:1.156~1.336)、孕期增重过多(OR=2.177,95%CI:1.334~3.552)是发生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结论 巨大儿的发生与母亲孕前BMI、孕期增重过多密切相关.
-
-
黄莉;
张玉;
王玮铭;
尹恒;
钟春蓉;
肖梅;
杨雪锋;
郝丽萍;
杨年红
- 《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调查产妇泌乳启动情况,分析影响泌乳启动的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孕妇的基本情况、常规孕检监测孕期体重增长,住院分娩时记录分娩情况及新生儿信息,并于分娩后第2天、第4天床边问询了解喂养及泌乳情况.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泌乳的因素.结果:30.7%的母亲存在泌乳延迟,影响泌乳延迟的危险因素有:孕期增重过多、分娩过程出血量大、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产后24小时LATCH评分低.结论:近三分之一的女性存在泌乳延迟,控制孕期体重适宜增长、防止新生儿出生体重过重有利于减少泌乳延迟.对新生儿的吸吮、吞咽情况不良者与应更多的给予指导和帮助,以促进泌乳.
-
-
Reziwanguli·Adili;
热孜万古丽·阿迪力;
Reziya·Abulaiti;
热孜亚·阿不来提;
CHEN Peipei;
陈培培;
ZHANG Shiyao;
张世瑶;
LI Li;
李莉
- 《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孕妇妊娠结局,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和妊娠年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rn 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850例单胎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美国医学会(IOM)2009年最新修订的孕期增重指南作为孕妇分组的标准.根据孕前体重指数的不同分为消瘦组(BMI<18.5)、正常组(18.5≤BMI<25)和超重肥胖组(BMI≥25).消瘦组、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按照孕期增重是否合理再分为体重增长不足组,体重增长正常组和体重增长过多组并记录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的发生率.rn 结果:超重肥胖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消瘦组(P<0.05).体重增长不足组GDM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高于体重增长正常组和体重增长过多组(P<0.05).体重增长过多组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比其他两组较高(P<0.05).高龄组孕妇GDM、HDP和剖宫产的发生率比非高龄组较高(P<0.05).rn 结论:控制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及在正常妊娠年龄分娩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
-
-
曾珊;
赵青茹;
田静;
王海琦;
孙丽洲
- 《妇幼与青少年营养进展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孕妇、乳母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宣传推广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饮食管理对糖耐量减低孕妇孕中晚期体重增加及胎儿出生体重的影响。rn 方法:来营养科就诊的葡萄糖筛查异常(孕26~28周)孕妇24名和未来营养科就诊的葡萄糖筛查异常孕妇36名分别为饮食管理组及饮食非管理组,对饮食管理组孕妇进行葡萄糖筛查前3个月食物摄入频度进行调查及营养评估,根据其孕前体质指数,活动强度,个体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的营养处方,而饮食非管理组孕妇未进行营养调查、评估开具营养处方。依据孕妇常规的孕妇检查记录,观察①二组孕妇孕中晚期体重增加及其胎儿出生体重影响;②饮食管理组孕妇饮食管理前后饮食热能的调整对孕妇体重增长及胎儿出生体重影响。rn 结果:饮食管理组(孕前~ 孕38周)孕妇体重增长12.79±4.37kg,(孕29~38周)体重增长2.63±3.10kg,明显低于饮食非管理组(孕前~孕38周)孕妇体重增长16.33±4.45kg,(孕29~38周)体重增长6.96±3.07kg(:P<0.01),饮食管理组及饮食非管理组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2%及35.3%,饮食管理组孕妇饮食管理前及后热能摄入分别为10044.5±1383.6KJ/kg·d及7093.5±735.7KJ/kg·d(P<0.01)、脂肪摄入为99.6±17.8(g/d),56.6±4.4(g/d)(P<0.01)、碳水化合物摄入为299.4±58.7(g/d),210.7±19.0(g/d)(P<0.01)。rn 结论:饮食管理,调整饮食摄入可以改善糖耐量异常孕妇分娩的结局。
-
-
曾珊;
赵青茹;
田静;
王海琦;
孙丽洲
- 《妇幼与青少年营养进展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孕妇、乳母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宣传推广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饮食管理对糖耐量减低孕妇孕中晚期体重增加及胎儿出生体重的影响。rn 方法:来营养科就诊的葡萄糖筛查异常(孕26~28周)孕妇24名和未来营养科就诊的葡萄糖筛查异常孕妇36名分别为饮食管理组及饮食非管理组,对饮食管理组孕妇进行葡萄糖筛查前3个月食物摄入频度进行调查及营养评估,根据其孕前体质指数,活动强度,个体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的营养处方,而饮食非管理组孕妇未进行营养调查、评估开具营养处方。依据孕妇常规的孕妇检查记录,观察①二组孕妇孕中晚期体重增加及其胎儿出生体重影响;②饮食管理组孕妇饮食管理前后饮食热能的调整对孕妇体重增长及胎儿出生体重影响。rn 结果:饮食管理组(孕前~ 孕38周)孕妇体重增长12.79±4.37kg,(孕29~38周)体重增长2.63±3.10kg,明显低于饮食非管理组(孕前~孕38周)孕妇体重增长16.33±4.45kg,(孕29~38周)体重增长6.96±3.07kg(:P<0.01),饮食管理组及饮食非管理组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2%及35.3%,饮食管理组孕妇饮食管理前及后热能摄入分别为10044.5±1383.6KJ/kg·d及7093.5±735.7KJ/kg·d(P<0.01)、脂肪摄入为99.6±17.8(g/d),56.6±4.4(g/d)(P<0.01)、碳水化合物摄入为299.4±58.7(g/d),210.7±19.0(g/d)(P<0.01)。rn 结论:饮食管理,调整饮食摄入可以改善糖耐量异常孕妇分娩的结局。
-
-
曾珊;
赵青茹;
田静;
王海琦;
孙丽洲
- 《妇幼与青少年营养进展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孕妇、乳母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宣传推广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饮食管理对糖耐量减低孕妇孕中晚期体重增加及胎儿出生体重的影响。rn 方法:来营养科就诊的葡萄糖筛查异常(孕26~28周)孕妇24名和未来营养科就诊的葡萄糖筛查异常孕妇36名分别为饮食管理组及饮食非管理组,对饮食管理组孕妇进行葡萄糖筛查前3个月食物摄入频度进行调查及营养评估,根据其孕前体质指数,活动强度,个体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的营养处方,而饮食非管理组孕妇未进行营养调查、评估开具营养处方。依据孕妇常规的孕妇检查记录,观察①二组孕妇孕中晚期体重增加及其胎儿出生体重影响;②饮食管理组孕妇饮食管理前后饮食热能的调整对孕妇体重增长及胎儿出生体重影响。rn 结果:饮食管理组(孕前~ 孕38周)孕妇体重增长12.79±4.37kg,(孕29~38周)体重增长2.63±3.10kg,明显低于饮食非管理组(孕前~孕38周)孕妇体重增长16.33±4.45kg,(孕29~38周)体重增长6.96±3.07kg(:P<0.01),饮食管理组及饮食非管理组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2%及35.3%,饮食管理组孕妇饮食管理前及后热能摄入分别为10044.5±1383.6KJ/kg·d及7093.5±735.7KJ/kg·d(P<0.01)、脂肪摄入为99.6±17.8(g/d),56.6±4.4(g/d)(P<0.01)、碳水化合物摄入为299.4±58.7(g/d),210.7±19.0(g/d)(P<0.01)。rn 结论:饮食管理,调整饮食摄入可以改善糖耐量异常孕妇分娩的结局。
-
-
曾珊;
赵青茹;
田静;
王海琦;
孙丽洲
- 《妇幼与青少年营养进展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孕妇、乳母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宣传推广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饮食管理对糖耐量减低孕妇孕中晚期体重增加及胎儿出生体重的影响。rn 方法:来营养科就诊的葡萄糖筛查异常(孕26~28周)孕妇24名和未来营养科就诊的葡萄糖筛查异常孕妇36名分别为饮食管理组及饮食非管理组,对饮食管理组孕妇进行葡萄糖筛查前3个月食物摄入频度进行调查及营养评估,根据其孕前体质指数,活动强度,个体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的营养处方,而饮食非管理组孕妇未进行营养调查、评估开具营养处方。依据孕妇常规的孕妇检查记录,观察①二组孕妇孕中晚期体重增加及其胎儿出生体重影响;②饮食管理组孕妇饮食管理前后饮食热能的调整对孕妇体重增长及胎儿出生体重影响。rn 结果:饮食管理组(孕前~ 孕38周)孕妇体重增长12.79±4.37kg,(孕29~38周)体重增长2.63±3.10kg,明显低于饮食非管理组(孕前~孕38周)孕妇体重增长16.33±4.45kg,(孕29~38周)体重增长6.96±3.07kg(:P<0.01),饮食管理组及饮食非管理组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2%及35.3%,饮食管理组孕妇饮食管理前及后热能摄入分别为10044.5±1383.6KJ/kg·d及7093.5±735.7KJ/kg·d(P<0.01)、脂肪摄入为99.6±17.8(g/d),56.6±4.4(g/d)(P<0.01)、碳水化合物摄入为299.4±58.7(g/d),210.7±19.0(g/d)(P<0.01)。rn 结论:饮食管理,调整饮食摄入可以改善糖耐量异常孕妇分娩的结局。
-
-
曾珊;
赵青茹;
田静;
王海琦;
孙丽洲
- 《妇幼与青少年营养进展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孕妇、乳母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宣传推广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饮食管理对糖耐量减低孕妇孕中晚期体重增加及胎儿出生体重的影响。rn 方法:来营养科就诊的葡萄糖筛查异常(孕26~28周)孕妇24名和未来营养科就诊的葡萄糖筛查异常孕妇36名分别为饮食管理组及饮食非管理组,对饮食管理组孕妇进行葡萄糖筛查前3个月食物摄入频度进行调查及营养评估,根据其孕前体质指数,活动强度,个体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的营养处方,而饮食非管理组孕妇未进行营养调查、评估开具营养处方。依据孕妇常规的孕妇检查记录,观察①二组孕妇孕中晚期体重增加及其胎儿出生体重影响;②饮食管理组孕妇饮食管理前后饮食热能的调整对孕妇体重增长及胎儿出生体重影响。rn 结果:饮食管理组(孕前~ 孕38周)孕妇体重增长12.79±4.37kg,(孕29~38周)体重增长2.63±3.10kg,明显低于饮食非管理组(孕前~孕38周)孕妇体重增长16.33±4.45kg,(孕29~38周)体重增长6.96±3.07kg(:P<0.01),饮食管理组及饮食非管理组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2%及35.3%,饮食管理组孕妇饮食管理前及后热能摄入分别为10044.5±1383.6KJ/kg·d及7093.5±735.7KJ/kg·d(P<0.01)、脂肪摄入为99.6±17.8(g/d),56.6±4.4(g/d)(P<0.01)、碳水化合物摄入为299.4±58.7(g/d),210.7±19.0(g/d)(P<0.01)。rn 结论:饮食管理,调整饮食摄入可以改善糖耐量异常孕妇分娩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