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
无线传感器网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652030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2年第三届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五届信号与信息处理、第九届DSP应用技术联合学术会议、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委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等;无线传感器网的相关文献由358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宏毅、刘海涛、唐洪莹等。
无线传感器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52030篇
占比:99.98%
总计:652146篇
无线传感器网
-研究学者
- 于宏毅
- 刘海涛
- 唐洪莹
- 常玉超
- 李宝清
- 沈杰
- 王翔
- 袁晓兵
- 马忠建
- 刘晓璐
- 刘若鹏
- 刘钊
- 李莉
- 柴斌
- 毛春翔
- 胡淼龙
- 赵巍
- 邹洪森
- 郭金淮
- 陈万达
- A·G·贝列佐夫斯基
- T·劳沃思
- V·S·科雷
- 丁吉芸
- 丁园园
- 任俊伟
- 任晓莉
- 何赐文
- 余轮
- 侯鑫
- 保延翔
- 刘向东
- 刘建坡
- 刘强
- 刘舒杨
- 华尔天
- 卓兰
- 卿勇杰
- 吴作顺
- 吴思远
- 吴海
- 吴鹏
- 周书民
- 夏凌楠
- 孔政敏
- 孔玉静
- 宁兆龙
- 宋海龙
- 寇宏
- 尹磊
-
-
李杨;
徐龙;
李研强;
李绍鹏
-
-
摘要:
针对传统的访问控制方法存在单点故障,不能提供可信、安全、动态化权限管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无线传感器网(WSN)的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新型访问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基于区块链的访问控制方法存在的访问动态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新型访问控制管理架构,降低网络运算开销;其次,搭建多层次智能合约体系,设计代理合约(AC)、权限管理合约(AMC)和访问控制合约(ACC),以实现对WSN的可信化、动态化的权限管理;最后,采用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动态权限生成算法,并结合访问政策动态生成访问节点的信用度阈值,实现面向WSN海量传感器的智能化、动态化的访问控制管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WSN安全访问控制应用上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
-
杨保健;
曹云龙;
邓永宁;
曹明轩
-
-
摘要:
设计了ZigBee协议为通信协议,目的是建立一个运用于喷枪生产车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单片机CC2530作为主控芯片的远程监测系统,对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检测以及对布轮的磨损监测,在喷枪不能正常工作时或布轮磨损超过阈值时,进行报警.对机械喷枪使用时工作状态的检测以及抛光布轮磨损的程度进行观察,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抛光工艺的远程监控,并在协调器的OLED上显示相应的数据,可提高自动化程度,大大减少企业人力成本.
-
-
-
方彦军;
韩玲;
肖勇;
孔政敏
-
-
摘要:
提出了一种物联网构架下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成的电能智能计量分层协作体系.感知层采用UHF RFID和传感技术获取电能信息;网络层构建了一套异构网融合方案,实现不同网络协议的转换,并将计量信息实时可靠地传输给应用层主站系统;应用层提出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主站海量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了ORM技术将数据对象持久化到数据库,实现异构数据的集成.该物联网构架下的电能智能计量分层协作体系解决了传统电能计量的低效问题,实现了电能计量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
-
-
刘强;
丁楠;
汪鹏勃;
白强;
宋生印;
李厚补;
杨专钊
-
-
摘要:
油气管道是远距离大输量输送油、气介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油气管道的运行监测技术是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已有的管道监测技术由于各种问题在集输管道上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实时监控作用.无线传感网由于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和无线连接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将无线传感网技术用在油气输送的监测上面可以有效的提高监控水平.总结了目前已有管道监测技术的现状和缺点,介绍了国内外基于无线传感网技术的管道监测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并研究了传感器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后指出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管道监测技术可成为未来油气管道监测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
-
陈君梅;
陈润航
-
-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低能量的节点组成,能量是传感器节点最主要的约束因素.提出一个基于事件驱动的传感器节点状态转换协议,该协议通过使用事件驱动的方式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节点,并且结合周期性查询节点活性的技术,从而减少能耗以及增加网络可靠性.实现和比较现有的协议,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协议能效性和可靠性更高.
-
-
陈凌俊
-
-
摘要:
本文针对交通环境的测量与监控展开研究,设计了一套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的智能化交通检测系统,现地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采用移动通信网络组建广域网实现远程通信,能够测量交通参数、环境参数和违章情况。通过本系统的实施,能够较好的实现交通现场环境监测的智能化。
-
-
王皓;
林海燕;
贾鹏飞;
卢肖萌
-
-
摘要:
提出了一种更加高效节能的基于环境监测的采用堆栈自编码器和模糊控制模型的智能洒水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将环境监测与洒水控制系统相连接,利用小型气象站实现对堆场环境的实时监测和预测分析,并依据环境中的风、 温度等主要影响因素变化和趋势,智能控制洒水装置的开启、 关闭以及洒水量.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基于环境监测的智能洒水系统提高了抑尘效果,降低了用水量,粉尘控制效率达到90%,水资源利用率达到86%.%In this paper, a more efficient and energy - saving intelligent sprinkler system is presented based o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using stack self coder and fuzzy control model. The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using a small weather station to realize real tim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analysis of yard environment,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of open - closing and sprinkler watering amount was achieved 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 of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wind, temperature and other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application effect, the intelligent sprinkler system based 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mproved the dust suppression effect, reduced water consumption, the dust control efficiency reached 90%, and water utilization rate reached 86%.
-
-
-
-
-
-
李巍;
韩九强;
赵玮;
姚向华
- 《第一届中国传感器网络学术会议(CWSN 2007)》
| 2007年
-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寿命是评价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网络寿命的评价指标贯穿于从硬件设计到各层通信协以及传感器节点布置、工作模式配置等各个方面。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有限,且通信任务对于单个节点来说能量消耗占其正常工作能量消耗的较大部分,因此路由协议的优劣对于网络寿命影响较大;同时路由协议对于网络寿命的影响又是与网络自身的应用层工作模式是相关的,所以在考虑网络应用层的工作模式情况下利用网络寿命作为评价标准来判断路由协议的优劣对于客观分析路由协议性能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本文提出了对于常见的应用抽象出的四种网络应用层工作模式,基于这些工作模式提出了几种网络寿命评价指标,利用这些评价指标对于四种较为重要的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进行对比评价,并通过模拟实验和分析证明了评价指标的有效性。
-
-
吴海;
赵巍;
毛士艺
- 《全国第十一届信号与信息处理、第五届DSP应用技术联合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节点选择问题存在于无线传感器网的目标跟踪问题中,指依据获得最大信息量、消耗最少网络资源的准则,如何从多个传感器中选取合适节点跟踪当前目标。现有的基于后验概率描述信息量的节点选择法,选择精度高但计算量大,如熵值法;简化的信息量描述法,如马氏距离法选择精度好计算量小,但仅适用于测距节点。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测角传感器节点的信息量描述法将其用于节点选择问题,该算法利用目标状态预测的分布及节点的探测模型,从定位误差的角度推导出了一种简化的信息量表达式,这样避开了贝叶斯滤波,在减少计算量的同时具有很好的选择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大幅度减少了计算量的同时能达到优于熵值法的跟踪定位效果。
-
-
Liu Yu-Zhu;
刘玉柱;
Sun Xue-Mei;
孙学梅
- 《2012年第三届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声音能量的声源定位常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该方法将定位问题转换为非线性函数的优化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非线性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文化-改进的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CA-MQPSO).针对QPSO的收敛速度慢的缺点,结合自适应变异思想和RSNTO算法,提出改进的量子粒子群算法(MQPSO).为了进一步改善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提高计算精度,利用文化算法的双重演化机制,将MQPSO算法纳入文化算法框架,作为种群空间的进化算法.大量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性能上优于PSO算法、QPSO算法、混合PSO-SNTO算法,能够获得更好的定位精度.
-
-
-
-
唐晓芬;
张燕
- 《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针对无线传感网中异构、多业务环境或业务量不均的情况,本文对S-MAC协议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高能量效率的自适应MAC协议:A-MAC协议.通过Opnet仿真工具仿真,分析比较了A-MAC协议、S-MAC协议、802.11协议在无线传感网中的性能.结果表明,A-MAC协议相对于S-MAC协议、802.11协议而言,在能量节省方面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