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流域
数字流域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15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15690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水文、中国水土保持、计算机与数字工程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雅砻江虚拟研究中心2014年度学术年会、中国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工程院2010流域水安全与重大工程安全高层论坛等;数字流域的相关文献由41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乘、冶运涛、张勇传等。
数字流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5690篇
占比:99.82%
总计:115901篇
数字流域
-研究学者
- 王乘
- 冶运涛
- 张勇传
- 任立良
- 刘家宏
- 王光谦
- 王兴奎
- 张尚弘
- 李春红
- 蒋云钟
- 刘吉平
- 李壁成
- 袁艳斌
- 李世华
- 梁犁丽
- 牛冀平
- 李晓燕
- 王建平
- 董朝霞
- 许继军
- 谢小燕
- 谭德宝
- 闫慧敏
- 代君
- 侯国祥
- 张秋文
- 曹引
- 王志坚
- 王美荣
- 王雪梅
- 肖鹏
- 胡志华
- 薛苍松
- 袁晓辉
- 袁飞
- 郭昆
- 醋院科
- 陈建
- 马明国
- 丁金华
- 余玲
- 余钟波
- 侯霄霖
- 刘媛媛
- 刘志辉
- 刘我庆
- 刘操
- 刘新仁
- 吴中如
- 周宝书
-
-
纪传波;
周建中;
冯快乐;
张余龙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水利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数字流域”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流域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逐渐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传统C/S架构下的GIS应用难以满足当前水利信息化跨平台、轻量级、可扩展和远程应用的需求,而WebGIS技术可以有效应对上述问题,但海量空间数据和有限带宽,使其工程应用受到限制。结合水资源管理中水库、河道等流域重点元素的模拟模式,搭建了客户端轻量级WebGIS平台。研究了流域仿真信息化系统的开发流程,详细分析并阐述了B/S架构体系下WebGIS在流域全场景模拟仿真中的业务应用,为水资源管理的多工况实景模拟提供了解决方案。平台的设计体系在长江三峡梯调中心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电站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仿真集成效果。
-
-
汪建宏
-
-
摘要:
随着地球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字技术模拟水文过程是常见的解决方案,因而如何选择合适的尺度模拟水文过程是极为重要的。针对这些需求与不足,基于不同分辨率(30 m分辨率、9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利用成熟的SWAT水文建模模型对流域进行多尺度的模拟与分析,探寻多尺度数据在流域过程模拟的具体意义与异同点,尝试为水文模拟提供尺度信息支撑。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子流域的个数与DEM的尺度关系不大,而关键在于集水阈值的选择;不同数据源不同尺度DEM生成的子流域随着采样间隔的不断加大;DEM的详细程度无法改变水文响应单元匹配。
-
-
刘业森;
周芹;
刘媛媛;
穆杰
-
-
摘要:
防洪减灾涉及的多专业、多尺度、多层面信息需要数字流域的支撑,随着倾斜摄影、虚拟仿真、BIM、数字孪生、智能感知等新技术的发展,数字流域的展现形式由二维地图升级到三维场景。首先回顾了主流三维基础平台在国内的应用发展历程,并结合文献检索结果对主流三维平台特点进行了对比和介绍;其次梳理了国内的防洪减灾三维数字流域相关实践应用,将其过程划分为发展期-平稳期-高峰期,指出目前尚存在标准规范不够、模型集成不足、仿真效果不佳等问题;最后,对防洪减灾三维数字流域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三维数字孪生流域、水运动过程仿真模拟、智慧化/智能化3个应用方向。分析方法和研究结论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借鉴参考。
-
-
万能胜;
齐鹏云;
熊竹阳;
高芮;
韩琦;
陈堃;
段洪涛;
赖锡军
-
-
摘要:
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是流域管理的现实需求。针对巢湖流域水安全管理的监管和决策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数字巢湖”建设框架,开展了“数字巢湖”工程建设实践: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开发了服务流域综合管理的时空大数据平台,汇聚水利、环保、国土等多部门数据;研发了流域水量水质、湖泊蓝藻水华预测预警等系列预测预警和决策支持模型;开发了以一张图为基础的系统平台。“数字巢湖”在巢湖流域2020年超历史洪水预闸站调度决策支持、污染物总量管理、蓝藻水华应急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撑了巢湖治理科学决策,为巢湖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
-
冶运涛;
蒋云钟;
梁犁丽;
赵红莉;
顾晶晶;
董甲平;
曹引;
段浩
-
-
摘要:
数字孪生流域是数字孪生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数字孪生流域理论定义和内涵是研究和建设数字孪生流域的前提和基础,对流域智慧化治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数字孪生理论技术,开展了以下研究:(1)给出了数字孪生流域的定义,认为数字孪生流域是以服务流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全量数据和领域知识驱动物理流域和虚拟流域交互映射、共智进化、虚实融合的新基建新范式,并辨析了与传统建模仿真的区别。(2)数字孪生流域内涵是通过“由实入虚”、“以虚映实”和“由虚控实”实现物理流域对象的全生命周期管控,特征包括高度保真、演化自治、实时同步、闭环互动和共生进化。(3)数字孪生流域基本模型由物理流域、虚拟流域、实时连接交互、数字赋能服务、孪生流域数据和孪生流域知识组成,其核心能力包括物理流域感知操控、全要素数字化表达、实景可视动态呈现、流域数据融合供给、流域知识融合供给、流域模拟仿真推演及孪生自主学习优化。(4)提出数字孪生流域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体系,并从感知网、数据网、知识网、模型网及服务网展望了数字孪生流域发展方向,阐述了数字孪生流域的赋能领域。本文旨在通过数字孪生流域理论新型研究范式为数字孪生流域技术应用落地提供理论指导,对未来智慧流域研究和数字技术在流域治理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借鉴。
-
-
柳成林;
杜还;
张君辉
-
-
摘要:
为推动水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航道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笔者通过对“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流域”的顶层概念分析,梳理论述了数字智能技术在航道信息化迭代进程中的概念产物,深入剖析了当前航道数字孪生的建设意义。对比数字孪生案例,综合性提出航道数字孪生的自身特点及建设步骤。
-
-
-
-
摘要:
什么是智慧化模拟?最终目的是什么?答:智慧化模拟是智慧水利实施路径的第二步。第一步是构建数字化场景,对物理流域进行全要素数字化映射,并实现物理流域与数字流域之间的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和深度融合。构建模型平台及知识平台,以二三维直观可视化的形式,模拟不同标准来水和不同工程调节作用下的水流实时运动状态、洪水实时淹没范围、工程运行状态等,支撑水安全全要素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模拟分析。
-
-
赵杏英;
毛肖钰;
徐红权;
陈振飞;
马俊
-
-
摘要:
流域空间地理信息模型是构建数字流域、数字孪生流域的基底,是实现流域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分析、预测、模拟的基础。以钱塘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GIS和BIM三维建模、多源异构模型汇聚整合、多尺度场景构建、场景组织与调度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了流域多尺度空间地理信息模型。以模型为载体,开展在高精度水文模型构建、干流槽蓄能力分析、洪水动态演进三维虚拟仿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实现了流域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智慧化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
-
肖鹏;
谢小燕;
醋院科
-
-
摘要:
通过DEM模型提取流域边界,生成数字流域,精确绘制水电站流域图,将水电站流域图与天气预报图进行融合,实现水电站所在流域范围的可视化精细化,可为更准确的降雨预报图、降雨预报准确率提供支持.以北盘江梯级水电站所在流域为例,研究水电站数字流域与降雨预报的融合应用,实例表明可视化精细化的数字流域提高了水电站降雨预报准确率.
-
-
-
仇欣
- 《雅砻江虚拟研究中心2014年度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以水电工程数字流域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为着眼点,总结了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针对建设中遇到的数据共享与工作协同、高并发访问和资源扩展以及数据挖掘等问题,结合当前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理论,提出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于地理信息的数据表达、基于数据流的驱动、基于云计算的架构、基于共享服务的协同方式和基于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式五项关键技术.本研究对面向水电工程的数字流域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
-
宋利祥;
胡晓张;
杨莉玲
- 《中国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面向数字流域的洪水演进模拟是一个涉及水文、水动力、数值计算、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应用科学问题,具有研究范围广、影响因素多、地形条件复杂等特点.本文采用Preissmann四点加权隐式差分格式和三级联解法,建立了一维河网水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基于三角形网格的非结构有限体积法,建立了二维洪水演进模型;进一步,提出了一维河网与二维防洪区的侧向联解方式,建立了基于一至二维联解的漫堤洪水演进数学模型,解决了流域尺度大范围河网与局部防洪区的洪水耦合作用问题,实现了面向数字流域的洪水演进模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胡君春;
郭纯青;
曾成
- 《第四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1998年1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加州科学中心作题为《数字地球》的演讲,标志着美国“数字地球”战略计划出台。由“数字地球”衍生出来的“数字中国”、“数字城市”、“数字流域”等,是对不同领域(区域)多维信息的描述。“数字流域”的概念由张勇传提出,此后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数字流域框架研究、基础平台建设、数字流域模型及相关技术、数字流域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