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居
散居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专利文献14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法制与社会、人民政坛、社会福利等;
散居的相关文献由161位作者贡献,包括回建、周勤、季富政等。
散居
-研究学者
- 回建
- 周勤
- 季富政
- 曹俊浩
- 糜佳微
- 付新喜
- 何斐
- 何杨波
- 余春娅
- 包冬梅
- 吴晓芙
- 吴桐
- 周桑扬
- 娄承宝
- 张后虎
- 张恒彬
- 张毅敏
- 李在厚
- 李晓娜
- 胡源
- 蔡金榜
- 钱国东
- 陆建
- 陈永毕
- 陈浒
- 韩静茹
- 高月香
- 龙明忠
- 丁树文
- 万晓源
- 乐丽华
- 于衍学
- 付珍
- 何冠中
- 何镜堂
- 侣传振
- 冀峰
- 冯淑英
- 刀林荫
- 刘伟权
- 刘喜群
- 刘守江
- 刘殿荣
- 刘瑜澍
- 刘登翰
- 刘磊
- 史忠才
- 吴镇堂
- 吴雨初
- 周婧
-
-
赵百秋
-
-
摘要:
中国北方草原牧民住居受到生态移民惠民政策影响,正在从散居模式向聚居模式转换。为应对这一历史性居住模式转变而产生的新局面,通过定性与定量调查研究方法,对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基于聚居的定居居住模式增进了牧民间的邻里交流,进而促进其再适应进程;同时,住居的空间透明度和开敞度较低,尤其传统住居空间文化延续性不够突出,导致与此相关的牧民需求之间形成错位现象,使总体心理评价均值位于中间阈值水平。鉴于此,加强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改善居住空间的物理空间尺度,提升其居住品质,是未来草原定居住居建设的必经之路。
-
-
朱国兵
-
-
摘要:
南宋初期,宋高宗驻跸绍兴府时,一批近属宗室跟随而至。在战争年代,宗室的供应给绍兴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时局稳定后,在生计方面,朝廷赏赐宗室,使得宗室生活得到保障,不至于沦落到与民争利。在居住方面,朝廷并未在绍兴府建宗室聚居区,宗室居住较为自由。在管理方面,绍兴元年(1131)宋高宗于绍兴府设立大宗正行司;随着绍兴府近属宗室的日渐稀少,乾道七年(1171)宋孝宗终将大宗正行司省罢。
-
-
陶军
-
-
摘要:
河南省伊川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散居孤儿服务新模式,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养教一体”孤儿保障工作机制,千方百计为孤儿解难题办实事,确保孤儿和其他同龄人一起,沐浴在文明社会的春风里,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
-
-
陈东
-
-
摘要:
壮族是四川省14个世居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当前主要以小聚居形式分布在凉山州木里县的一些村组.对四川壮族称谓、来源、人口、分布、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传统礼仪、语言文字、信仰、禁忌以及教育等专题进行田野调查与研究,是了解其自聚居区迁徙、发展、变迁及与其他民族交流互动的生动个案呈现,同时也为散居区壮族及相关对比研究提供了调查材料和相关案例.
-
-
王宇飞
-
-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大杂居、小聚居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一大特点.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都是处于我国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普遍较低;而散居的少数民族村落则更是其中的代表,如何保护好他们发展的各项平等权,更好的维护各民族的和谐发展是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和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
-
周晓伟
-
-
摘要:
本研究中的"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对未参与社会机构教育的1~3岁儿童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保教活动及运行管理体系."乡村散居婴幼儿早教服务体系",指以镇为单位,以"基地"为依托的乡村服务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即将1~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纳入学前教育服务中,在镇政府与妇联的领导下,形成以早教服务为主干,以乡村早教基地为依托,为各村1~3岁散居儿童提供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并为幼儿家长提供育儿指导的公共服务平台."乡村早教服务基地",指以镇早教中心为领头,在全镇各乡村建立早教服务站点,将早教服务深入到家庭的机构实体网络.
-
-
金子12;
文英熙3
-
-
摘要: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朝鲜族散居地区,有朝鲜族人口7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04%。截至2017年3月,通化市历经16年时间,完成了朝鲜族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全市朝鲜族小学由46所减少为5所,初中由9所减少为5所,高中由2所减少为1所,有朝鲜族幼儿园5所。近年来,通化市不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使民族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
邓微;
刘磊
-
-
摘要:
在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身份与归属一直是重要的课题之一.作为文学体现,身份一词则超越了本身的表意上的所指,更多的指向为文化身份,是一个族群或个体界定自身文化特征的标志."喜福会"是母亲一代借以调剂心理落差和宣泄情感的文化空间,她们遭受着美国和中国都不承认其身份的境地;女儿成为了建构双重身份的真正的"他者",她们同样在身份危机的苦海中漂荡.两种文化在她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们在双重背景下,更增添了一种文化上的优势.
-
-
马海洋
-
-
摘要:
"离散"一词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主要指移民者身体及精神上的无根性.严歌苓作为第五代移民作家蜚声北美文坛,其新移民作品中体现出浓厚的离散倾向.现拟对"离散"一词做相关阐述,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在严歌苓作品中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