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探空火箭

探空火箭

探空火箭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17篇,主要集中在航天(宇宙航行)、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8296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电子设计工程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年全国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年会、第二届进入、减速与着陆(EDL)技术全国学术会议、第二十六届空间探测研讨会等;探空火箭的相关文献由474位作者贡献,包括姜秀杰、李大耀、宋佳等。

探空火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3 占比:2.73%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8296 占比:97.03%

总计:8550篇

探空火箭—发文趋势图

探空火箭

-研究学者

  • 姜秀杰
  • 李大耀
  • 宋佳
  • 蔡国飙
  • 刘波
  • 陈辰
  • 陈志敏
  • 刘成
  • 陈萍
  • 于世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杭州两位程序员为山区小学生造火箭贵州普安县邻近地区曾是中国发射火箭的落区,孩子们对火箭充满了好奇。为此,铅矿学校校长邀请来自杭州的程序员曹林和代立晨,和孩子们组成“史上最业余火箭团队”,一起造火箭。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一个长1.37米,具备航拍遥测等功能的气象探空火箭诞生了。
    • 王海晶
    • 摘要: 半个多世纪前,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广德山沟里一直是一片无人问津的“处女地”,峰峦叠嶂,杂草葳蕤,禽兽遍野,洪荒不断。但谁又能想象,20世纪60年代,就在那片神秘荒僻的山坳里,竟飞出了一枚枚探空火箭,直飞苍穹,遨游云天。如今,在那个郁郁葱葱的山沟里,依然矗立着一座52米高的直导轨桁架笼式发射架。它既像一柄直刺蓝天、傲视大地的利剑,又像一个经历了无数风霜雨雪的历史老人,在述说着一个被封存了半个世纪的十分久远的故事。
    • 陈文静
    • 摘要: 他是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技术负责人、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总体方案设计者、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在中国的18种型号火箭中,有12种是他担任负责人设计研制出来的!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
    • 摘要: 王希季(1921年7月-),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倡导并参与发展无控制火箭技术和回收技术两门新的学科。他创造性地把我国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主持“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1985年、1992年各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199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1970-1979年英雄模范人物。
    • 摘要: 王希季(1921年7月-),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倡导并参与发展无控制火箭技术和回收技术两门新的学科。他创造性地把我国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主持“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1985年、1992年各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199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1970-1979年英雄模范人物。
    • 摘要: 王希季(1921年7月—),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倡导并参与发展无控制火箭技术和回收技术两门新的学科。他创造性地把我国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主持“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1985年、1992年各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199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1970—1979年英雄模范人物。
    • 摘要: 王希季(1921年7月一),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倡导并参与发展无控制火箭技术和回收技术两门新的学科。他创造性地把我国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主持“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1985年、1992年各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199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1970-1979年英雄模范人物。
    • 甘晓
    • 摘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希季是我国目前在世的"两弹一星"元勋中最年长的一位。7月26日,王希季迎来100岁生日。回首百年人生,主持我国第一枚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研制、提出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研制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与中国共产党同岁的王希季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航天事业的拓荒者。
    • 摘要: 六○三基地不仅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史,也见证了航天人自力更生、实事求是、深山铸箭、荒野报国的奋斗史。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发出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20世纪60年代,在神秘荒僻的安徽广德山坳里,一批批科技工作者凭借满腔爱国热情,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始播撒新中国航天梦想的种子。
    • 摘要: 闪电是大自然中最具威力的现象之一,但它也可以被人为触发,这就是人工引雷。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科学家们朝云层发射特制的探空火箭,火箭拖着一根铜线爬上漆黑的天空,云层里的大量电荷瞬间找到了倾泻口,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道亮光和一声巨响——闪电沿着铜线笔直劈落,打在测试塔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