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察使
按察使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政府法制、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物春秋等;
按察使的相关文献由18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洪军、吴钩、清风慕竹等。
按察使
-研究学者
- 孙洪军
- 吴钩
- 清风慕竹
- 苗月宁
- 高廷爱
- 丁进军
- 不悔
- 介子平
- 容华
- 尚纪1
- 张义俊
- 徐世汪
- 武鸣
- 索娜
- 罗继祖
- 肖仁福
- 葛金根
- 高春平
- 龙在宇
- 乃远
- 于丹
- 于程
- 任小燕
- 何孝荣
- 何静梧
- 余小芬
- 佚名
- 佟大群
- 依秀答儿1
- 候丽娟
- 关孝廉
- 冀满红
- 冯佐哲
- 冯素芹
- 刘信芳
- 刘汉忠
- 刘绍春
- 刘诚龙
- 劉園生(整理)
- 劉聲木
- 十年砍柴1
- 卢家艳2
- 史兵
- 叶宏桂
- 吴吉远
- 吴大卣
- 吴钧
- 周瑞春
- 士心
- 夹谷昂藏
-
-
清江月
-
-
摘要: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明末清初永宁州人(今山西方山),出身于破落的官宦家庭。历任广西罗城知县、四川合州知州、湖北黄州同知、福建按察使、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于成龙以卓著务实的政绩和廉洁清苦的一生,赢得江南百姓的爱戴和皇帝的赞誉,被朝野誉为“天下廉吏第一”。清顺治十八年(1661),已经四十四岁的于成龙始接受清廷委任,到南国遥远的荒凉之地广西罗城任县令。
-
-
龙在宇
-
-
摘要:
明隆庆四年(1570),一道人事任命震惊朝野。当年两广叛乱,平叛大军连吃败仗。内阁首辅高拱决定,将江西按察使殷正茂升任广西巡抚,统军十万,远征两广。文官出身的殷正茂极具军事才能,但他是个大贪官,当地方官吃农民赋税,到军队后就克扣士兵军饷。因此,满朝文武一致反对这项任命。高拱不为所动。
-
-
介子平
-
-
摘要:
同名同姓之趣同名同姓者多,同名同姓的名人也不少。清时有两个于成龙。一为山西永宁人,号称"清官第一",后人称之为"老于成龙";一为汉军镶黄旗人,后人又称他为"小于成龙"。二人同在康熙朝为官,且皆有政声。永宁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以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康熙帝曾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遂以"天下廉吏第一"名震朝野。
-
-
赵立波
-
-
摘要:
康熙登基后,非常重视父亲顺治留下的密奏方式,认为这样“人不能欺朕,也不敢欺朕”,并且规定:“凡奏折不可令人代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雍正登基后,全面将此制度铺开,一时之间,所有政务均在笔墨纸砚间流转。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下令各省督抚密上奏折,后来又将此特权下放到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
-
-
徐文英
-
-
摘要:
“南皮张、北头刘、桃园一窝猴(侯)”,指明清时期沧州地区南皮张氏、集北头刘氏、桃园侯氏三大望族,其中“南皮张”就是我们熟知的张之洞世家,为典型的耕读世家、科举世家、文化世家,他们恪守族规家风,传承祖训,重视读书,科名繁盛,才彦辈出。1988年在沧州南皮北徐庄出土了张端城墓志,全称“皇清诰授通议大夫顺天府丞云南按察使司按察使研溪张先生墓志铭”,盖佚。
-
-
杜贞贞;
马妍
-
-
摘要:
阎敬铭,字丹初,清代朝邑县(今属陕西大荔县)人,历任户部主事、湖北按察使、山东巡抚、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1892年卒,后追赠太子少保,谥"文介"。阎敬铭为人简朴,为官清廉,严正无私,耿介端方,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有"救时宰相""布衣廉相"的美名。
-
-
-
李闯
-
-
摘要:
于成龙(1617—1684),山西永宁人,少时勤奋好学、博学多识,23岁考取副榜贡生,45岁时被清政府授任广西罗城知县。一位年近半百、早已错过了人生干事创业黄金期的书生,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西南边陲县城为官,仕途可谓不顺,然而于成龙却能怀揣远大理想,凭借着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先后升任合州知州、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直到最后官拜两江总督。在两江总督不到三年的任期内,留下了世人所熟知的“于青菜”之美名。
-
-
介子平
-
-
摘要:
同名同姓之趣同名同姓者多,同名同姓的名人也不少。清时有两个于成龙。一为山西永宁人,号称"清官第一",后人又称之为"老于成龙";一为汉军镶黄旗人,后人又称他为"小于成龙"。二人同在康熙朝为官,且皆有政声。永宁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以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