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于成龙

于成龙

于成龙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6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4篇、专利文献34篇;相关期刊280种,包括政府法制、杂文月刊:原创版、民间传奇故事:上半月等; 于成龙的相关文献由494位作者贡献,包括习骅、陈雷、唐松柏等。

于成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4 占比:92.74%

专利文献>

论文:34 占比:7.26%

总计:468篇

于成龙—发文趋势图

于成龙

-研究学者

  • 习骅
  • 陈雷
  • 唐松柏
  • 介子平
  • 孙崇政
  • 李治亭
  • 杨伟斌
  • 江承艳
  • 清风慕竹
  • 熊开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游介儒; 甘霞
    • 摘要: 于成龙是我国古代清官的楷模,为官一生始终保持勤政爱民的廉政本色。《于清端公政书》主要记述于成龙在任职期间撰写的奏折、禀疏、条议、谕示、檄文等各类公务文书及诗词。于成龙是中国古代社会践行儒家民本思想的典范,其民本思想在政治上表现为重民亲民,在经济上表现为富民利民,在文化上表现为教化民众。
    • 张妍
    • 摘要: 郭棻是清初保定清苑地区著名的官员、诗人。他在《学源堂文集》中《创建上谷五贤祠碑记》的作者自我描写与郭棻本人生平实际并不相符,但是《创建上谷五贤祠碑记》的用事、用字、行文风格却和郭棻的其他记文相似。这是因为《创建上谷五贤祠碑记》是郭棻代当时的直隶总督于成龙所写。《创建上谷五贤祠碑记》中的时间冲突则是由郭棻完成碑记的时间较晚造成的。
    • 清江月
    • 摘要: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明末清初永宁州人(今山西方山),出身于破落的官宦家庭。历任广西罗城知县、四川合州知州、湖北黄州同知、福建按察使、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于成龙以卓著务实的政绩和廉洁清苦的一生,赢得江南百姓的爱戴和皇帝的赞誉,被朝野誉为“天下廉吏第一”。清顺治十八年(1661),已经四十四岁的于成龙始接受清廷委任,到南国遥远的荒凉之地广西罗城任县令。
    • 孙贵颂
    • 摘要: 有清一代,最为清廉的高官,窃以为有三:一是于成龙,二是张伯行,而第三名,非戴金溪莫属。乾隆庚戌年(1790年)会试,浙江考生水平极高,主考官朱文正阅卷后,拟定二十四人为录取对象。及奉圣旨,却只准录取七人。朱文正只好重新进行筛选。每去一卷,都深感惋惜。
    • 崔洁; 黄海涛
    • 摘要: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清官廉吏,人们根据他们的事迹,以数字绰号、称号、雅号赠送给他们,以朴素的形式表达对这些清官廉吏的爱戴和敬仰。半鸭知县。清朝康熙年间,于成龙在担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一次,于成龙的儿子千里迢迢从老家来探亲,在返回家乡时,于成龙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给儿子。
    • 李国荣
    • 摘要: 明清档案中国古代"清官"或"好官"的基本标准大都是秉持清、慎、勤的为官之道。康熙帝说:"为官之人,不取非义之财,一心为国效力,即为好官。"又说:"官员各有职掌,俱宜实心任事,洁己爱民,安辑地方,消弭盗贼。"康熙帝进而指出,有的官员操守虽清,但不能办事,大小公务积年累月不能完结,"似此清官,亦何裨于国事乎"!
    • 介子平
    • 摘要: 同名同姓之趣同名同姓者多,同名同姓的名人也不少。清时有两个于成龙。一为山西永宁人,号称"清官第一",后人称之为"老于成龙";一为汉军镶黄旗人,后人又称他为"小于成龙"。二人同在康熙朝为官,且皆有政声。永宁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以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康熙帝曾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遂以"天下廉吏第一"名震朝野。
    • 摘要: 为进一步加强新闻记者证管理,根据《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2019年全国统一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国新出发[2019]39号)要求,我单位己对申领新闻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如下:于成龙、张丽娟鲁举报电话:新闻记者证核发办公室010-83138953中国工商出版社办公室010-63720692。
    • 崔洁; 黄海涛
    • 摘要: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清官廉吏,他们爱民自律的品质在一代代百姓中流传。人们根据他们的事迹,以数字别号、称号、雅号赠送给他们,表达对他们的爱戴和敬仰。“半鸭知县”。清康熙年间,于成龙在任广西罗城知县时,他的儿子千里迢迢从老家来探亲,在返回家乡时,他没有什么给儿子,只能把厨房里的一只咸鸭割下一半给儿子带回。
    • 杨靖圆
    • 摘要: 明清之际,火耗银从"一条鞭法"中出现,逐渐成为中央政府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因为火耗银关联着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各级贿赂问题,所以火耗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于成龙作为康熙年间的清廉大吏在直隶巡抚和两江总督任上大力着手解决火耗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就火耗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于成龙对于火耗的治理及其对后世火耗治理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概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