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框架
报道框架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体育、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8917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对外传播、新闻世界、东南传播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安徽省第六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等;报道框架的相关文献由18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宏刚、彭丽霞、云静等。
报道框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917篇
占比:99.78%
总计:59046篇
报道框架
-研究学者
- 周宏刚
- 彭丽霞
- 云静
- 关叶欣
- 刘忠波
- 周丽丽
- 安珊珊
- 李希光
- 李春雷
- 杜涛
- 杨易灿
- 柳盈莹
- 武文颖
- 毛伟
- 田入尹
- 田香凝
- 郑佳
- 闫红莹
- 魏海岩
- 严洋
- 于晓光
- 付妍妍
- 付蔚
- 任佳倩
- 任洪忠
- 何亮1
- 佘世红
- 党璇
- 冉华
- 冯媛
- 凌国卿
- 刘东建
- 刘亚奇1
- 刘亚红
- 刘倩
- 刘勇
- 刘朝霞
- 刘洪霞
- 刘炳路
- 刘莎
- 刘迅
- 刘银银
- 叶宇
- 叶维佳
- 吕慧娟
- 吴世文1
- 吴双伶
- 吴媞
- 吴煌
- 吴童
-
-
王奕
-
-
摘要:
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心理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共同性心理积淀,为人类行为提供既定的模式。媒体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媒体报道中的性别平等问题历来备受关注。新闻媒体应解构性别框架,克服性别取向的“集体无意识”,自觉重塑具有平等性质的性别原型,从而反作用于社会文化观念。
-
-
叶宇;
杨星辰;
唐婉莹
-
-
摘要: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的“窗口效应”日益突出。本文以京沪穗三家晚报关于2020东京奥运会的新闻报道为例,立足新闻报道框架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2020东京奥运会报道的主题框架、结构框架和话语框架,以期为未来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的框架建构提供思路参考。
-
-
郭晴;
杨茜
-
-
摘要:
该研究将框架研究与修辞路径研究相结合,运用中美孙杨兴奋剂仲裁案报道为例,探讨了争议性事件报道中的修辞策略,以提升中国对外宣传机构在争议性事件报道中的话语能力。研究发现,中国媒体具备建构新框架的能力,美国媒体对框架的整合发挥了辩论效用;在争议性事件报道中,定义和公共价值是修辞路径的核心;中美媒体均忽视了差异与共同责任,对话性不足。该研究为中国媒体在争议性事件报道中提升话语能力提出如下建议:应注重框架的调用、创新和组织;谨慎定义、追求公共之善;正视差异,以对话实现争议性事件报道的“求同存异”。
-
-
吕慧娟
-
-
摘要:
媒体作为挺立船头的瞭望者,在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发生时发挥着监测环境、安抚受众情绪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框架理论,通过比较《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分析二者在报道主体框架、报道内容、报道基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得出《朝日新闻》以“疫情为中心”的预警报道框架和《人民日报》以“抗疫为中心”的舆论引导框架的结论。
-
-
-
彭丽霞
-
-
摘要:
报道框架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演绎分析法、人工整体分析法、元素分析法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法五种。定性分析中的阐释学方法、计算机辅助分析中的词典方法是典型归纳式方法,适合做框架的深度阐释,但面临框架提取过程不透明的难题;演绎分析法、计算机辅助分析中的句法方法是典型演绎式方法,定性分析中的语言学方法、元素分析法则是非典型演绎式方法,均适合做定量分析,但存在不能识别新框架的短板。此外,人工整体分析法则是归纳与演绎两种方法的结合,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这种方法的信效度。归纳式、演绎式及两者结合的三类报道框架分析路径方法,也体现了框架研究从定性向定量的转向。
-
-
彭丽霞
-
-
摘要:
新闻报道比其他营销方式的品牌传播效果更好,研究品牌的新闻报道内容有助于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以117个品牌样本的177130条网络新闻标题为研究资料,以语义网络分析提取报道框架的研究方法进行文本挖掘,并构建框架比例来探讨快消品、耐用品、服务和工业品四类品牌在媒体报道呈现中的异同。结果发现,四类品牌在报道框架呈现上有一些传播共性,又具有各自的品类特性。这体现在,一是四类品牌在品牌发展和活动营销框架的比例均较高,但各自的传播重点不同;二是在与自身品类具有特征关联的框架上,四类品牌都表现出独特性。这些传播共性和品类特性为不同品牌在创意策划、布局规划等方面提供了思路。
-
-
彭丽霞
-
-
摘要:
借助于人工分析的传统式报道框架研究方法很难处理新闻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于传播学的报道框架分析成为必然趋势。基于归纳思想的词典方法和基于演绎思想的句法方法是两种主要的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框架分析法,它们在思想基础、操作方法上都存在着区别。以语义网络分析法提取华为新闻大数据中的报道框架为实证案例,详细说明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实际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报道框架研究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使用情境要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
王登丰;
王安然;
苏岩;
许静
-
-
摘要:
新冠病毒溯源是一个处于被政治化过程中的全球健康议题。本研究从反霸权新闻的视角出发,选取西方主流媒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非西方国际新闻传播机构:中国国际电视台、半岛电视台英文台、今日俄罗斯作为研究对象,以信源分析、框架分析等方法,分析4家媒体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其在病毒溯源相关报道的报道声量、报道信源和报道框架等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选取报道信源时注意到了客观平衡,但较少使用“建设性—行政理性(合作)”框架,体现出较高超的报道操纵水平;中国国际电视台无论从报道信源还是报道框架上,都注重将病毒溯源引回科学轨道;半岛电视台英文台当议题与其主要资助方关联性较低的情况下,报道体现出更为客观、科学的特点;今日俄罗斯的报道则是4家新闻机构中最具政治色彩的。反霸权新闻在新冠病毒溯源报道中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有助于抑制科学议题政治化倾向,增进国际舆论场关于特定议题报道的客观性与多元性。
-
-
闫红莹
-
-
摘要:
21世纪以来,"非典"、"甲型H1N1"、"埃博拉"以及当今的"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相继爆发。本文发现疫情报道面前,《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在社交媒体传播中起着舆论先锋作用的同时,但也存在着新闻话语的失语、失真与失度,中心化传播模式严重以及信息、利益与价值共同体失衡等问题。对此本文从新闻话语的对话模式、网络时代下多角关系建构以及社会共同体的建设三个方向探究新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在新冠病毒报道中的传播模式。
-
-
杨晓曦
- 《安徽省第六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本文选取人民网和BBC中文网对"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报道为样本,通过对其进行编码统计,运用量化分析和内容分析法,根据框架理论,从报道数量、体裁、消息来源、感情基调、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对两家媒体的灾难性事件报道框架进行探究.通过数据分析和内容分析,总结出人民网的报道框架侧重本国政府的报道,感情偏向"祈祷、哀悼",报道流于表面观察,对事实挖掘不够.探究并分析两家媒体产生差异的原因,认为人民网的议题选择受到管控,在事件报道中混淆了"受难者"和"事实挖掘者"的角色定位,关于国际性灾难事件的报道仍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