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框架分析

框架分析

框架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9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经济计划与管理、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5627篇;相关期刊248种,包括对外传播、新闻世界、东南传播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北京市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金融服务法的创新与发展”论坛等;框架分析的相关文献由60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静、王晴锋、孙克竞等。

框架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4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5627 占比:99.83%

总计:236022篇

框架分析—发文趋势图

框架分析

-研究学者

  • 张静
  • 王晴锋
  • 孙克竞
  • 张元海
  • 朱新平
  • 毛伟
  • 赵建
  • 关瑞章
  • 刘中起
  • 刘毅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锋
    • 摘要: 行动者总是处于各种处境中。在客观的处境中,他们又总是根据自己对处境的主观界定来采取行动。许多学者从托马斯的“处境定义”理论出发,错误地把行动者对处境的界定看作他们自身经验的产物。戈夫曼则指出,行动者对其所处客观处境的主观界定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其内化的特定文化-历史-社会的框架造成的。本文从互动处境的理论出发,一方面借鉴贝特森的框架理论和皮亚杰的图式概念,厘清了戈夫曼的框架概念,另一方面提出运用萨特发展出的存在论现象学,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地构造出特定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下互动处境中类型化的行动者的互动框架。本文还以一个文本例子展示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 杨芸; 姚小烈
    • 摘要: 农民作为中国最广泛的职业之一,在中国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略的经济、政治、文化角色,也是官方媒体报道宣传的重要形象之一。从文本内容着手,关注农民形象是如何通过媒体所赋予的新闻框架而被建构的,发现随着农民形象媒介框架的建构与嬗变,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及媒体的宣传导向。通过对1978-2021年间在《人民日报》上报道的农民形象给以框架分析,概括了其嬗变态势。
    • 张虹倩; 冷知霖; 赵诗篇
    • 摘要: 西方舆论场是各种意见纷争的场域,既有某些政客制造出的种种极端性话语,但也不乏比较理性的声音。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被视为全球“卓越智库”,其研究报告追求独立分析,不仅深刻影响美国政府和社会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的中国形象知识生产。以2019年12月以来布鲁金斯学会官网发布的一千多篇新冠议题报告为语料,借助话语的“框架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布鲁金斯专家群主流看来:“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固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但“信息流行病”对于全球发展的危害同样不可小觑;美国的疫情失控在于美国政府自身的应对,不应推诿他人;“对抗”不符合中美的利益,更不符合全球的利益。对于西方这些较为理性的声音,我们也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全面把握全球思想市场的走向。
    • 方提; 黄莉婷
    • 摘要: 数字化时代的美好图景之下,从社会舞台回归家庭舞台的老年群体积极触网、呈现自我,促成新兴群体“银发网红”闪亮登场。现以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国内媒体对“银发网红”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甘姆森的框架分析方法,总结出“网络空间的清流”“代际沟通的纽带”“银发市场的新蓝海”“商业剥削的劳工”四大报道框架。在这些主题框架建构的背后,隐含着官方积极老龄化政策话语、中华传统孝道文化话语与老年媒介话语的去边缘化转向三大社会根源。
    • 李霞; 王羽; 巴文浩
    • 摘要: 用户在web2.0环境下发表在线评论非常便利。在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上,大量的用户评论不仅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而且对企业新产品的设计和旧产品的改进也有借鉴意义。但目前学术界关于在线评论的研究框架并不完整,尚缺乏对该领域的全局性认识。因此,借助知识图谱和相关文献,从发送者、消费者、市场和企业四个层面对国内外在线评论研究进行对比、归纳和总结,在构建在线评论研究的整体框架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 安祥燕
    • 摘要: 大众媒介在石油工人形象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持续参与着石油工人的形象建构。文章以框架理论作为支撑,采用内容分析法,抽样选取1949年至2021年间15个年份的人民日报中石油工人的报道,分析该报如何建构石油工人的媒介形象及建构了怎样的媒介形象。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展现的石油工人形象,从宏观上可以总结为推动国家石油工业蓬勃发展的主体、石油文艺事业的服务对象和创作源泉,以及企业与地方合作共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推动者;微观上塑造了以男性为主、中共党员居多、集中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主要岗位为基层管理人员、各类工人、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信仰坚定、不畏艰险、甘于奉献、追求进步的典型石油工人形象。同时,文章提出了建立多种叙述主体、加强多元议题建构、注重对“人”的关怀等石油工人媒介形象建构的优化建议,旨在为主流媒体做好石油工人报道提供参考,推动石油工人媒介形象的合理建构和有效传播。
    • 彭雅伦; 张莉
    • 摘要: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时期。中国农民作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向来都是政府、社会和媒体的关注重心。文章以《人民日报》三年来的农民报道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数量、报道视角、报道体裁等方面出发,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在成果框架、经济影响框架、精神文明框架下建构出了致富模范、参与分红的股东、开拓进取的新型职业农民等多种农民形象。同时也发现了农民形象传递具有报道不均衡、形象塑造模式化和主体性稍弱的问题,以期此次研究分析能为今后农民报道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杭敏; 周长城
    • 摘要: 在从网络主权到数据主权的变迁中,媒介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其对于数据主权核心概念、主要议题和关键案例的报道传播对提升大众对这一主题的认识,以及建立国际和企业组织间的有效沟通起到重要作用。本文聚焦数据主权议题,运用框架理论分析国际媒体的报道与传播,梳理该议题所面临的争议,讨论互联网治理下的媒介策略,以期为推进国际社会与政府层面的数据主权规制提供参考。
    • 刘国庆; 郭兆霞; 谭晓英
    • 摘要: 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框架对受众的风险认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研究了2021年甘肃白银马拉松事故发生后的媒体报道文本,发现媒介文本的报道框架主要采用了“灾难叙事”“英雄叙事”“悲剧叙事”三种文本框架。对马拉松参与者运动风险认知的调查表明,甘肃白银马拉松事件报道中,“悲剧叙事”与受访者的风险认知存在高度相关,这一报道框架也显著影响了受访者未来的参赛意愿和风险规避意识。
    • 徐明亮
    • 摘要: 《武汉战疫纪》中呈现出“爱护民众生命的家长”“直面疫情、有力阻击疫情的勇士”“透明化呈现疫情信息的民主国家”“遭受病毒侵害的受难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等五种中国国家形象框架。这些形象框架对中国观众而言,产生了维系其国家认同,促进其“防疫共同体”观念形成的框架效果;对国外观众而言,产生了洗刷其心中污名化的中国抗疫形象,唤醒其“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框架效果。纪录片制作者建构框架时运用的“小叙事”的描述手法、双面范例并置的信息结构方式、言简意赅的标语形式、选择摄影影像进行媒介表征、利用“原型”来隐喻的框架策略,能够为媒体的内容生产者在今后的话语实践中建构国家形象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